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检大V离职,影射官场险恶吗

(2016-06-16 11:42:34)
标签:

纪检大v离职

官场

险恶

时评

陆群,45岁,此前任职湖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预防腐败室副主任。其新浪微博“御史在途”拥有24万粉丝,是网络空间中最知名的纪检官员之一。611日,陆群到国企任职纪委书记的消息被公开,他已经不是公务员,没有编制,是企业聘用人员。这个体制内的网络大V,正式与机关告别。他曾在微博上为农民工讨薪、公开叫板县委书记、实名举报企业污染。他曾在微博上公开质疑国家食药监总局,称药典将南方“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的行为。(新京报615日)

纪检大V离职,影射官场险恶吗
纪检大V离职,影射官场险恶吗

陆群的离职,无论如何都是24万粉丝的遗憾,也是社会更多关注者的不解。因为有这样大V的存在,才会使社会关注到更多不和谐现象的根源。社会缺少这样的人,纪检平台更缺少这样的人,但社会却很需要这样的人,因而,这就构成了一种矛盾,即社会迫切需要与现实稀缺之间的矛盾。而之所以他会成为网络大V,并不是因为他的官职有多高,因为在纪检平台上,比他官职高的人有的是,但能成为大V的却没几个,其中的原因何在?

这是因为,绝大部分纪检官员并不喜欢在网络上反馈社会关注,因为这样做可能会招来很多非议,包括既得利益者在内的事端言论,而且最终的声音走向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官职能否保住也处于不确定之中。因此,别说是官员的个人微博了,就算是一些纪检部门的官方微博,也基本都处于有气无力的状态,而社会的需要既无法从这些官方的微博上得到满足,也无法从官员的个人微博上得到满足,一方面,违纪和腐败大量地存在,而另一方,在这些平台上却不能及时反馈给公众,这就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信息饥渴,而在这种普遍情况下,公众必然会关注那些敢开口说话的纪检干部。

陆群很幸运,因为他的仗义执言,使他成为了拥有24万粉丝的大V。但现实情况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仅45岁就从纪检平台离职,尽管他说“离开机关,一身轻松,没有留恋”,但就45岁的人来说,正值年富力强之年,而且在原岗位上干了那么多年,不论从工作熟悉程度来说,还是从个人性格来说,无疑,那个岗位都最适合于他。另一方面,一个45岁的人,如果说一生能够做出一些社会成就的话,那一定会是来自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而不会寄托于改弦更张后的某种“一身轻松”。但他为何会在人生关键时段上选择从体制内离职?

这个问题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因为这既可以解读为想换一种生活方式,也可以理解为想换一种工作环境,还可以解读为一种人生的再创业。但这解读都很难一一对应地适合于他,因为陆群在原单位并没有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相反,用他的话说“如果我在机关干下去,不谦虚地说,应该会有我一个位子”。由此可见,他的离职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而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然而在现实之中,错综复杂的原因,其实也就是各种压力的复合体,其中什么都有,但其中什么也都不是唯一的重负,但不管怎么说,错综复杂的原因最终都会是以压力的形式作用于人的心智。

在体制内生存,尤其是在体制内的机关生存,是一种官场上的学问,而且,关于这种学问,从古至令都存在着。而各种厚黑学的出世,无一不是官场生存学的衍生版本或进化变种,对此,没人试图给予阻遏,因为那是一种现实需要,有需要就会有供给,而其背后,影射的则是一种官场价值观的不确定性。在现实中,不管是健康的价值观,还是毒草式价值观,都需要各自不同属性的养份,而毒草式的价值观,其养份就是那些无处不在的厚黑学说。

陆群的离职,定然与感到的压力有关,但这样的压力并不一定来自于某一个特定的人或上级,而是来自于无处不在的环境感知,这才是最可怕之处,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会产生格格不入之感,而又找不到压力来何方,于是只能选择离开。而作为一个敢于仗义执言的人,选择了离开,这本身也是一种“择优劣汰”的结果,但究竟是陆群炒了官场环境的鱿鱼,还是官场环境炒了陆群的鱿鱼?这个问题貌似无法说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陆群的离职,已经成为了一种测验官场环境酸碱度的试纸。

关注《力量时评》公众微信号LLSP-A 或扫二维码,内容随时更新

纪检大V离职,影射官场险恶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