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问政,为何只“解气”不“解渴”

(2016-03-29 08:09:54)
标签:

电视问政

时评

文化

新闻评论

教育

327日晚,广西南宁市《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直播现场,面对曝光的公务员上班炒股斗地主、有车一族入住廉租房、盖一次公章“收费”2000元等问题,多名市民嘉宾当场激动抨击指责,其中一名市民还给到场的县委书记们送上“苍蝇拍”,期盼这些官员能严惩腐败以正风纪。

电视问政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政府部门的工作状态,而市民在生活中感到的种种不便,无不生发于政府部门的某种工作状态。政府有什么样的懈怠,市民就有什么样的切身感知,不管是否上电视,这种感知都会客观地存在于广大市民的心里,并形成心理层面的评价理据。而不同之处却在于,政府部门敢于以电视问政的形式将自己的不足公之于众,这就使得市民把对政府整体的猜测和质疑,分解到了具体的责任部门,于是,市民看清了出现问题的来龙去脉,而政府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有益的互动。

电视问政这种形式,很多地方都已出现,然而,在直播现场上反馈的问题,基本上都徘徊于诸如“上班炒股斗地主”这样的表层问题,而问政的结果也就是给予涉事人相应的惩戒而已,这让市民看上去很“解气”,但却并不“解渴”。因为,某种问题的产生必定有着某种前置性因素,而如果只是按着让市民“解气”的路数走下去,就会带来机械性的“审丑疲劳”,而其中的深层原因,则可能被淹没于这种审丑疲劳之中,从而可能会使电视问政这种形式流于表面。

客观地说,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对电视问政这样的节目热情高涨,有意无意间都透露出政府的自信心。但总体上基本还都徘徊于让市民“解气”的阶段,因为选取的内容基本上都局陷于“上班炒股斗地主”或“严惩腐败以正风纪”这些问题上。这些问题确实很重要,但只是给出处理结果,而没有给出形成问题的深层原因,则可能会使这类问题无限循环下去。因此,从政府部门来讲,并不应当将电视问政真的看成一档节目,而应当将其当成深度回应社会关切的一个纵深窗口,不但要惩戒懈怠者,还要挖出深层的制度成因,这样方能让市民既感到“解气”,又感到“解渴”。

另一方面,人们之所以喜欢看电视问政这样的直播节目,是想从中看到政府运作的现实状态。从一地的发展规划到一地的热点民生,从儿童就学到毕业生就业,再从发展中所遇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对策,这些都是人们想在电视问政中深入掘取的核心诉求。因为只有将这些问题加在一起,才能构成一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的完整图景。

但人们想了解政府深层运作现状,并不是出于看客的心态,而是要在深入了解这些方面的同时,将自己的生活状况与长远期盼摆入其中,让自己成为社会发展图景的一部分,并清楚地预知自己的未来将会处在什么位置上,这就是人们喜欢看电视问政节目的根本初心。而有了这样内容的电视节目,才会使市民们在美好的憧景中感到“解渴”。

因此,对于各地的电视问政直播节目,政府部门应从关注点上再开放一些,从内容上再丰富一些,从角度上再深入一些。通过全方位的努力,力争使电视问政直播节目从单方面的表面“解气”,走向更多方面的深度“解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