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暴法出台,不能忽视家庭“冷暴力”
(2016-03-01 10:01:27)
标签:
反家庭暴力法冷暴力新闻评论法治文化 |
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作为中国首部反家暴法,该法律明确了家庭暴力的性质和法律责任,让清官难断的“家务事”有了国法可依。新法落地为遭受家暴之苦的受害人提供了有力保护,与此同时,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权、有关部门如何有效执行法律条款,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一部新法的落地,意味着法治的又一次进步,这使得难断的“家务事”成为了法治关注的对象,由此,那些家暴的受害者们有了可以使用的武器。但是,任何法律的初衷都在于事前的预防,而不在于事后的惩治。尤其是家庭暴力这样的事件,其发生的过程并不是马上就能达到适用法律惩治的程度,一般来说,这其中都有一个质变的过程。如一些针对未成年人或老年人的家暴案件,它并不是一开始就达到了法律意义上的家暴程度,而是在多次暴力倾向中,逐步从内部的隐形走向外化的可见,从而形成了实质性的家庭暴力。
在这个逐步演变过程的中期,虽然并没有达到适用法律惩治的程度,但却已对当事人构成了心理上的严重伤害。这从表面上看,虽然还没有发生身体上的伤害,但对于心理上的伤害却在平静的表象下发生着,而且,在这种状况下,随时都有可能演变成针对身体的家庭暴力。而对于健康正常的家庭生活来讲,符合于常理的心理感受也是家庭生活的重要标准之一。没有了良好的心理感受,既使身体没有受伤害,那也不能算是健康的家庭生活。
从过往的新闻报道可以看出,一些未成年人离家出走,其并不完全是受到了身体上的家庭暴力,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受到过身体上的家庭暴力,而之所以他们会离家出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受到了恶性的心理伤害。这对外人来说,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这样的心理伤害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而从一些关于老年人“无故自杀”的报道也可以看出,他们自杀的原因也并不完全是受到了儿女们的身体伤害,而更多地是因为受到了来自心理层面的隐形虐待,其实,这就是一种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冷暴力”。
就这部反家暴法来说,其根本目的并不是仅仅保护家庭成员的身体不受伤害,其实,保护家庭成员的心理不受“冷暴力”的虐待,也是其中的题中之意。因为,这部反家暴法的根本意义,就是要在社会中建立起无数和谐家庭,这是全社会实现总体和谐的基本细胞,不管是家庭中的未成年人,还是家庭中的老年人或同居关系的人,对他们都要防止“冷暴力”的虐待,这是一些家庭细胞的现实需要,更是进一步建设和谐社会整个肌体的需要。
首部反家暴法的出台落地,虽然让清官难断的“家务事”有了国法可依,这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家庭暴力的发生,护保了家庭成员的身体不受伤害。但家庭暴力的概念不能仅限于外在身体的伤害,它还应当包括心理层面的“冷暴力”。而这在该部反家暴法中还没有清晰的界定,还处于模糊的半真空或半空白地带,但这不应当被忽视,必竟家庭“冷暴力”是一种普遍而真实的存在。因此,这部反家暴法的落地,是又一次法治的进步,但是,全社会还应当对普遍存在的家庭“冷暴力”予以足够的关注,并给予更多的研究,从更深层面全面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无障碍实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