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得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能实现吗?

(2016-01-13 09:22:32)
标签:

时评

时政

文化

新闻评论

教育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校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

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这个意见,虽然来的有些迟,但这毕竟从原则上纠正了一些学校和老师的不妥之举,这让学校与家长共同明确地知晓了双方的责任底线。然而,应当看到的是,以往之所以家长会给孩子批改作业,那并不是仅仅出于老师的要求,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自己孩子的可怜。放学后,孩子面对成摞的作业,即使不吃饭晚睡觉做到深夜也不可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要么有质无量,要么有量无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老师没有这样的要求,家长又怎能袖手旁观呢?

而这次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也就是在名义上给家长们松了绑,但在实际层面,这个意见还只是让家长们松绑不松心。因为老师留的作业还是像小山似地压在孩子的桌上,虽然不再要求家长给孩子批改作,但只要那座作业之山还在,家长们就会有救孩子于水火之中的冲动。在家长看来,这就是一种责无旁贷的必然,因为这样大的作业量,压在孩子身上,也就等于压在了家长心上。因而可以说,只要作业量不减少,即使再强调这个意见的重要性,也不会使家长们真正松下心来。

然而,留下这么大量的家庭作业,其实并不是学校和老师的过错。因为保证孩子不落伍不掉队,是学校和老师对家长的基本承诺;而作为家长来说,这个基本承诺也构成了自己对孩子未来前途的基本支撑。但是,如此最普通的“两个基本”如何才能兑现呢?其实兑现起来并不容易,横看一下四周的学校,有哪一所不是将学生置于高高的作业山下?再纵观一下近十几年来的高考备战,那一所学校不是将学生淹没于茫茫的题海之中?今天的老师们留这么大量的作业,其实并不是他们的创举,而只是一种过往的延续。老师们也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而裹挟到了今天的这个地步,他们与学生一样,也在承受着难以释负的压力。因而留大量的作业,既不是学校的错,也不是老师的错。

然而,那到底是谁的错呢?其实这个问题既苍白又无力,因为这早已演变成了一道“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从哪个环节上看,似乎都可以是问题的原因,但从哪个原因上看,又似乎也可以归结为问题的结果,这让人能扯起这个蛋来,却找不到它的头绪。然而,这个头绪只能在全盘教育改革中去寻找,今天小学阶段出现的作业之山问题,其实上就是对将来中学阶段的一种不得不进行的演练,而现在中学阶段出现的题海问题,实际上又是对高考阶段的一种适应性演练,但不管时此时的演练还是彼时的演练,其实指挥棒只有一个,那就是应试教育至高无上的指挥棒。

在这个指挥棒下,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老师成了改作业的机器,进了学校就像进了流水线的工厂,谁想慢下来都不可能,谁想放松身心那更不可能,因为无形的指挥棒只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无休止地向前进。不过客观地说,到了现在应当说教育改革方面已经取行了很大的进步,比如,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就是一个明确性原则纠正,但仅一个点上的进步,很难能带动整体的前行,也当承认,教育改革并不会一挥而就,它的确需要一个精心梳理的过程,然而,顺着《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的思路向上梳理,就会发现很多具体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却需要更多的顶层设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