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圳滑坡事件,折射城市管理者意识“滑坡”

(2015-12-22 21:33:47)
标签:

教育

时评

时政

文化

新闻评论

20日上午11时,深圳恒泰裕园区发生山体滑坡事故。经初步核查,91人失联, 33栋建筑物被掩埋或不同程度损坏。国土资源部官微通报称,初步查明深圳光明新区垮塌体为人工堆土,原有山体没有滑动。人工堆土垮塌的地点属于淤泥渣土受纳场,主要堆放渣土和建筑垃圾,由于堆积量大、堆积坡度过陡,导致失稳垮塌,造成多栋楼房倒塌。

从国土资源部的通报可以看出,深圳这次滑坡并非天灾,此“滑坡”非彼滑坡,而是“人祸”。就深圳这座城市来讲,经济方面一直都处于快速发展之中,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与其他一线城市一样,也面临着土地资源匮乏与发展规模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将大块的土地用于建筑渣土的存放,从目前相关法规的条件来看,大量的建筑渣土也只能以临时“造山”的形式给予消纳。如果说城市的快速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那么对于建筑渣土带来的危机,就应当以长远的目光视之,而这也是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深圳这次发生的滑坡,其主要原因是堆积过高,达到100多米,难以使自身处于稳固状态。然而这只是问题的表象,而不是问题的本质。因为按相关技术法规来说,已有明确规定,这样高度的渣土堆必须要有坚固的防护措施,以防出现意外,如配套足够强度的围墙、护坡等,而且这样的防护措施还要经过专业部门的设计,以客观的科学数据决定其承受能力,就像建筑一座高楼,它必须经过客观的评估和专业的设计,否则,它就会是一个随时都可能出现问题的危险源。

然而事发之后可以看出,这座百米高的渣土山并没有坚固的防护措施,而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座到事发前还处于不断堆升过程中的渣土山,其出现滑坡是早已注定的必然事件,只是或早或晚而已。相关技术法规早已存在,相关管理部门也不是不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但为什么会视而不见呢?那就是出于侥幸心理,认为滑坡不会是经常出现的事,而为了防止滑坡出现,而投入人力物力更是一件极为不值的事。相关管理部门在这样的意识之下,就会忽视早已存在的相关技术法规,而任由危险一步步加大。这次滑坡之后,让人们看到的正是深圳这座城市在管理方面早已存在的重大缺失。

不管哪座城市,快速发展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城市的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一马当先,它还要有很多方面的切实跟进,而诸多方面的跟进无不体现着城市管理者的用心所在。安全需要,既是人们的现实需要,也是人们的心理需要,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管理者已喜欢于将精力用在看得见的业绩上,而对于安全隐患的防治却习惯于以侥幸之心安慰自己,这使城市管理者们不愿评估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更不愿意为此而做出应有的努力,然而,一旦出现了安全问题,也就等于摧毁了人们对安全方面的心理需求,这无论如何,都是城市管理者们的一种透支型失误。

城市的发展,是一种递进式的发展,因而城市管理者们既要看到发展的无限前景,也要客观地评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其中当然包括不常出现的安全问题,并在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前提下,方可再次向前迈进,这才是一种符合人们心理预期的发展模式,更是一种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方式。而如果城市管理者不善于发现问题,或有意以侥幸之心敷衍问题,就会使种种问题堆积如山,这是一种存在于城市管理者思想观念里的“建筑垃圾”。

而这次深圳发生的这起滑坡事件,从某种层面上讲,其实也是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堆积如山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之后的一次物理滑坡,同时折射的更是存在于城市管理者思想观念里“建筑垃圾”的一次管理意识的“滑坡”。这不仅应当引起深圳城市管理者的深思,也应当引起所有高速发展城市管理者的深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