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报晖:自主招生,15年政策与形势,报考要领,14年数据

标签:
自主招生高校资格考生高考 |
分类: 佳文共赏 |
佳文共赏:
寸草报晖:自主招生,15年政策与形势,报考要领,14年数据
(2015-01-15 22:08:35)
为了实现梦想,孩子们也是蛮拼的,我们家长也是蛮给力的。为辛苦的孩子和辛勤的家长,点赞!
为了可爱的孩子们实现梦想,收集整理这些数据,我也是蛮拼的。点个赞吧~
15年自招政策指导要点、可能形势,关注重点和报考要领
一、《指导意见》要点
- 选拔方向:避免“掐尖”、“小高考”,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 自招规模:严格控制(往年指导规模为:不超过招生计划的5%)。
- 考核时间:高考后,具体为高考后出分前。
- 录取时间:公布高考成绩后,有关考生单独填报自主招生志愿,原则上在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前完成自主招生录取并进行公示。
- 推荐体制:取消校荐;中学、社会团体或专家个人等均可实名提供推荐材料。
- 考核规定:取消联盟,高校单独考试;如需笔试,考试科目原则上一门、不超过两门。
- 优惠底线:入选考生高考成绩总分录取要求,原则上不低于批次线。特别优秀,需公示后破格申请。
- 公开公示:中学公示推荐的考生名单及相关材料。高校公示参加考核的考生名单,入选资格考生名单、拟录高校及专业和录取优惠分值等。
- 政策倾斜:在保证生源质量的基础上,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申请考生适当倾斜。
- 具体日程:
- 2月底前:试点高校发布年度自主招生简章。
- 3月底前:考生完成报名申请。
- 4月底前:试点高校完成考生材料审核,确定参加学校考核考生名单并进行公示。
- 6月7日、8日: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 6月10日至22日:高校完成考核,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名单、专业及优惠分值,并报阳光高考平台公示。
- 高考出分后,一批录取前:组织有关考生单独填报自主招生志愿,原则上在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前完成自主招生录取并进行公示。
二、15年可能形势
- 自招认定规模缩小:可能真的严格控制在招生计划的5%内。往年,虽然也有这项规定,但实际上并不严格(可参下述14年数据)。如果高校严格控制规模,则意味着不会有往年那么多的认定人数,特别是清北、上交、中科大等,通过人数将大大减少。(如果结合可能考后报志愿、自主招生单独志愿的话,顶尖校对北京考生的录取,人数可能会减少几十人数量级,竞争更加剧烈)(比如清华,14年自招,自主选拔194人,试点学院选拔28人,领军计划44人,总计266人。从清华招生官网,清华14年再北京的录取,自主选拔认定的考生,超九成被清华录取,那就超175人了;领军计划考生中,近六成上实考线,则意味着有18人是优惠录取的;试点学院全部录取。而清华通过计划招生录取的是,文科8人,理科180人,粗算一下,清华通过自招录取的人数,在50+吧。如果15年,严格按照计划的5%控制,清华自招录取人数,大约只有10+,如果领军计划还在特殊之列,优惠录取10+,那清华自招录取,整体会减少20+,这些考生的向下传导,对顶尖高校有影响。北大,大约也是这个数量级吧)
- 考核可能方式:考核时间放在高考后到出分前的短短十几天内,高校组织考核并且要完成考核,呈报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这个时间太紧了。既是高校期末段,也是高校准备出征招生期,高校老师、专家资源紧缺,加上取消联盟,如果笔试且较大规模笔试,似有难度;另外,对学生的考试,刚刚经历过高考,似乎也没有必要再做分数上的选拔了。那么可能的情况就是,笔试最多一科甚至取消笔试直接面试,且初选通过的人数不会太多,顶尖学校初选通过的名额,可能会大大低于14年。
- 初审的重要性:初选通过名单要公示,这个往年是没有的。所以,初审对高校来说,也很重要了。取消校荐,意味着大家都能自荐。往年校荐的考生,一般来说,相当于初审直接通过,顶尖高校对自荐的初审通过率很低。今年如果真的取消高中校荐,那能说高中的推荐不重要吗?肯定不能。大概还是往年的生源校的“推荐材料”很重要。如果想顺利通过中学的公示推荐,恐怕高三的期中和期末成绩,还是会有很大的影响吧。对于往年没有校荐资格的中学的学生,找社会组织、专家推荐,也是有意义的,个人陈述材料的重要性加大,特别是,如果有推荐信的话,推荐信的质量就很重要了。对于高校来说,考生的所在中学、中学成绩、竞赛成绩、可视化作品(发表文章、专利等),个人陈述,推荐信,初选还得靠这些吧。
- 真正的自招考核:个别顶尖高校,已经通过学科竞赛决赛现场、金秋营、夏令营,对考生有过接触,甚至许诺。加上今年的自招规模限定,通过常规模式(自荐→通过初审→通过考核)参加自主招生,机会更加小了,所以要了解竞争的激烈程度,找出自己真正的学科潜质,定好自己的选校位置。
- 录取和志愿批次:按照《意见》,录取要放在高考出分后一批次录取前,单独志愿。这个很可能影响北京的志愿填报时间和方式,北京像山东等省份一样,自主招生单独批次,可能性比较大。这点对考生是利好,不影响一批次正常填报和录取。
三、15年报考要领和建议:
- 要不要参加?报几所?当然要,比往年更要。没有联盟限制了,高校可以自由组合,又不用现在担心考试,报考成本显著降低,当然要申请报考可能的高校了。初审通过了,真正考核的时候再说。但是,就怕中学不给那么多推荐”盖章“。如果中学不限制的话,可以报几所了,当然,要有针对性的,高考可能进入的学校,报3~5所都可以。前提是,做好理性的结果预期。
- 怎样定位报考院校?根据孩子的成绩,和高考可能的成绩(位次)预期,参考往年高校在中学的自招认定人数,来综合定位。一般来说,按照孩子现在的校排名,往年能录取的高校,这个位置来结合孩子的专业大方向选择高校,以及向上20分来选择高校,就可以了。有特殊专长的,另说。
- 怎样选报院校?高考目标是顶尖高校,必报;高考目标高位学校(院校录取位置高于个人实力),选报;高考目标是等位学校(院校录取位置等同个人实力)的优势专业,选报。目标是往年自招认定人数多的高校,必报;目标是往年自招高校认定人数少的学校,选报,偏向不报。
- 怎样选报院校的专业?结合高考目标专业,个人素质才能,最好有方向和推荐,来报考。目标专业、高分专业,竞争大,但是只能报;非目标专业,尽量不报;低分目标专业,可报可不报。具体专业,需参照高校招生简章。
- 时间点关注,以及相应准备
- 1月:好好期末考,出个好成绩。高校必然会关注这个成绩。
- 2月:关注高校自主招生简章。特别是自己的目标校的招生简章。
-
3月:结合孩子的成绩,在符合自主招生条件的情况下,向目标校提出
报名 申请。特别要注意,个人陈述,以及可能的推荐信,如果有能证明孩子能力的社会组织、相关专家,可以争取推荐。 - 4月:关注阳光高考平台的公示,确认是否通过初审。
- 6月高考后:如果通过初审,准备参加考核,重点准备面试。
14年自招数据
一、高校资格分布,占招生计划比:
-
注释:其中,B10、C等,为高校提档优惠分数(C为一本线录取);计划比,为高校认定人数与文理总招生计划的比值;高校资格,不分文理;高校排序,按14年高校理科录取分数降序排列。 - 认定类别:除常规的自主选拔外,以及清华领军计划、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外,14年,新增了试点学院自主招生,清北、上交、中科大、北师大、北航、北交大、同济、天大,都在北京有试点学院选拔。本统计综合在了一起。
- 资格人数及招生计划比:清北、上交、中科大、北交大,等院校,14年通过的综合认定人数,超过了文理总计划的100%。
- 文理的自招资格分布:高考平台上,有的高校给出了文理专业的说明。其中,清华文科51人,理科215人;北大文科46人,理科175人;复旦文科4人,理科15人;浙大文科2人,理科17人;南大文理各2人;中科大在京无文科计划。可见,清华文科的竞争。
- 注释:其中,高校划分为清北;华东五校(中科大、上交、复旦、浙大、南大;北京(一)(人大、北师大、北大医学部、北航、北理、北邮、外经贸、中财);北京(二)(北交、北化、北科、北林、北语、政法、华电(京)、中石油(京)、中传、北京中医药大学);其它,指之外的其它校。分类无其它意义,仅为参考方便。
- 区县分布:分布在各个区县的125所中学。但集中分布在海淀、西城、东城、朝阳四区,城四区获得的资格数占总数的91.4%。清北、华五的自招资格,也基本上集中在这四城区。(清北,根据政策倾斜,对远郊区县有特别的投放名额)
三、高校资格,在中学的分布:
信息来源:2015-01-15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28c91b0102vae6.html
-------------------------------------
晨雾2015高考公益讲座通知(简版)
场次1(高考+留学):
讲座时间:2015年1月17日(周六)上午 9:00
讲座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3号中国电子大厦B座2层
报名电话:400-890-6000,010-57952000
讲座详细通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e981c0102vfee.html
场次2:
讲座时间:2015年1月18日(周日)海淀:9:00-11:00 朝阳:14:00-16:00
讲座地点:
海淀:苏州街名商大厦
朝阳:望京大厦
报名电话:海淀:62610909 / 62560303
讲座详细通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e981c0102vf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