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综合报道:
北大学子柳智宇为出家拒绝麻省理工全奖
晨雾 / 转贴
楚天都市报:
中学时以满分摘取国际数学奥赛金牌,大学时成功申请到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
北大湖北籍“天才学子”古刹修行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图为:柳智宇

图为:龙泉寺
本报特派记者高家龙发自北京
他是全国名校华师一附中走出的“数学天才”,曾以满分摘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高中毕业后,他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大学毕业前,他成功申请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他是少女作家蒋方舟公开宣称的“梦中情人”……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北京西山脚下的龙泉寺,成为一名修行居士。
他就是柳智宇。最近,关于他的消息在网上迅速传播,有人唏嘘叹惋,有人追忆怀念。柳智宇真的选择了古寺修行吗?昨日,本报记者赶赴北京进行了采访。
修行寺庙远离市中心
记者从北京大学东门出发,驱车近一个小时,终于抵达西山凤凰岭脚下,得见千年古刹龙泉寺。它依山而建,坐西面东,斑驳的红墙,“龙泉寺”三个鎏金大字部分笔画已经掉色,似乎显示着年代的久远和沧桑。
龙泉寺位于凤凰岭景区内,是北京市海淀区正式开放的第一所三宝具足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公元951年,是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寺在文革期间大部分被毁,1995年开始修复,2004年4月正式开放成为佛教活动场所,并迎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主持寺务工作。
西山连绵起伏,古寺清幽静谧。踏入寺内,古树参天,郁郁葱葱,行走在石板路上,身旁不时有身着僧袍的僧人和前来拜佛的善男信女来来往往。“烟霞清净尘无迹,水月空灵性自明。”庙内各祠堂、殿宇门匾上,都贴着各种颇有禅味的楹联。
寻访柳智宇居士不遇
记者穿过两道门来到客堂门口,只见内房一名戴眼镜的僧人正与来宾交谈,外间的桌子上摆放着几部电话和一部笔记本电脑,一名僧人正在接电话。
僧人询问记者来意后,说:“有这个人,但这几天他出去了。”记者追问柳智宇何时归来、所住何处、能否见面,僧人均表示不清楚。
这时,从僧侣生活区走来另一名僧人,自称法号“贤栋”,是两年前来此修行的。贤栋告诉记者,柳智宇确实在此修行,但目前还只是居士,如欲正式皈依佛门一般要等两三年,“时间长短,要看他个人悟性和造化。”据悉,居士与出家人有所区别,居士不受佛门戒律戒规约束,只要虔诚于佛、遵循佛之善心善意即可。
贤栋并不知道柳智宇是北大毕业生。“他在这里过得很好,每天跟其他修行者一道进行各种活动。”贤栋说,柳智宇父母曾到寺里看望过他。“他为什么作出这个选择?”面对记者的疑问,贤栋单手作礼:“一切随缘。”
记者提出想面见柳智宇,僧人先让记者稍等片刻,尔后又说,柳智宇带话“不便见人”。过了一会,又说柳智宇“出去了”。“住在寺院里,每日上殿、读书、劳动。慢慢的,对性别的关注会少一些。看待一个人的时候,有时会忘记他是男性、女性或是他的外貌,仿佛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简化到了一种更质朴的层次。”在贤清法师主持的“西四沙龙”博客上,柳智宇于今年5月撰写的一篇文章中的这段话,或许可以给他的修行生活做一个注脚。
“智宇真正做到无我”
柳智宇是北大“耕读社”前社长,龙泉寺与这个社团素有渊源。曾一手创办该社的北大2002级哲学系研究生邓文庆,毕业后就在这里剃度出家,其父母也住在寺院研习佛学。
“北大未名站”讨论区里,一名学弟发帖回忆与柳智宇交往的点滴,称柳智宇曾找他商量开办讨论班帮同学脱离“苦海”。帖中感叹:“世间少了一个柳智宇学长,多了一个圣宇大师。”
“孔老师,孟老师啊,教教弟子吧。弟子一直在向上仰慕和希求,愿冷漠、孤独、伤害离我们远去,愿善良、仁慈、忠诚、智慧的光辉遍洒人间。”这是柳智宇发给中学语文老师周文涛的《观功念恩日记》中的一段话。
“智宇对我说,最近他发现自己有时会计较利益问题,他心里有些不安。智宇是真正做到无我的人。但我怕利益问题会成为他的负担,便告诉他,孟子讲的义利之辨中的‘利’字不是利益的意思……但智宇接着说,关注利益时,就会计较,就会产生物我之分。”同为“西四沙龙”成员的“勤劳的土拨鼠”(网名),今年3月在博文中回忆了他和柳智宇的一次对话,结尾处写道:“智宇的境界仍远在我之上。我区分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是依据不同的情境来分的,这种区分依然把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打作两截。但智宇认为天人合一是天人相分的基础,换句话说,天人合一是体,天人相分是用。”
这些文字,或许能告诉我们柳智宇在思考些什么。
信息来源:2010-09-07《楚天都市报》
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0907/ctdsb1170719.html
柳智宇的老师和同学——
他是一个数学天才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首席机动记者陈世昌 记者周鹏 罗欣
“他那篇《幂数列求和纵横引论》提交到我们科学院(指华师一附中学生科学院,柳智宇16岁时任该院院长——编者注)评审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社科部、工科部、理科部、数学部的各位部长们,以及所有指导老师,全部沉默了。在几页A4纸上,充斥着各种我见都没见过更别提理解的字符,以及看上去似乎是中文、但却完全无法领会其意义的文字。在一片沉默之中,这篇论文拿了一等奖。论文答辩的时候,他的PPT居然能让我看懂一点点儿了,里面貌似讲了四维。我努力听,听懂了前3分钟的内容。其他一等奖得主都被各种提问淹没,轮到他的时候,又是一片可怕的死寂。最后有一个人问:‘你是如何想到去解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呢?’柳智宇回答:‘我从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想了。’”
写下这段回忆文字的,是柳智宇曾经的同学,当时为华师一附中学生科学院社科部部长;《幂数列求和纵横引论》,研究的是17世纪瑞士数学家雅各·伯努利提出的数学难题。“他是一个数学天才!”接受记者采访时,柳智宇昔日老师和同学的第一反应都是这句话。北大数学科学学院董子静老师告诉记者,柳智宇是院里“非常优秀的学生”。院学生工作部老师证实,柳智宇毕业前已申请到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
在同学眼中,柳智宇不仅是数学天才,他的文学、哲学造诣也不亚于文科生,思想深刻的美文令许多大学教授都赞叹不已。
信息来源:2010-09-07《楚天都市报》
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0907/ctdsb1170720.html
少女作家蒋方舟——
他不研究数学是个损失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他文章中体现出的思想不是一般的同龄人能够达到的,他思考的问题都很终极,比如生死、宇宙、大爱。他想问题比一般人更深刻些,但总在终极问题上纠结,得找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去修行就是他的精神皈依。”昨日,少女作家蒋方舟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不过,我觉得他不研究数学,是我们在数学研究方面的损失。”
蒋方舟也毕业于华师一附中,比柳智宇低两个年级,曾公开宣称柳智宇是自己的“梦中情人”,目前在清华大学读大三。她说,这几天她要去龙泉寺看看柳智宇,“我不想打扰他的宁静,只希望远远地看一下,看看他在那里好不好。”本报首席机动记者陈世昌
记者周鹏 罗欣
信息来源:2010-09-07《楚天都市报》
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0907/ctdsb1170721.html
柳智宇的父亲——
尊重理解他的选择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柳智宇的父亲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对儿子的现状不太清楚,但尊重他的选择,“智宇有他自己的想法,家人会理解的”。“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选择。”高中同学杨默涵也说,柳智宇经常与他谈论理想——让每个人都过得快乐。他说,选择修行肯定是柳智宇深思熟虑的结果,他在探寻人生的意义,找寻另一条成长之路。
北大“耕读社”成员张威说,柳智宇“怀天下之忧”,经常诵读佛经,总是想让所有人都幸福快乐,“他曾说,他的愿望是普渡众生。这个理想很远大,值得我们敬仰。”本报首席机动记者陈世昌记者周鹏
罗欣
信息来源:2010-09-07《楚天都市报》
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0907/ctdsb1170722.html
长江日报:
北大室友证实柳智宇诚心向佛
出家传闻系麻省理工大学教务处传出

柳智宇(右二)在俄罗斯举行的第31届数学奥林匹克循环赛中。(资料图片)
本报北京电(驻京记者柯立)大学4年与小柳同居一室的同学昨天告诉本报记者:“大约一周前,班上另一位被麻省理工大学录取的同学到MIT的教务处打听柳智宇的班级分配情况,却被该校教务处告知,柳同学因打算出家而未到学校报到。”
本报记者昨天踏访北大,求证柳智宇是否出家。学校宣传部工作人员答:不了解情况。数学系相关人士介绍,小柳今年7月初已经毕业离校;作为未直升本校硕士的毕业生,系里不了解学生去向。在北大宿舍区,记者随机向50位学生和教工调查此事,有15人表示:已经听说过了。其中6人,是一周前在北大校园BBS上见的相关贴子。
柳智宇的同班同学,留校的都在就读本校研究生,大多住畅春园。记者遇到他的4位同学,聊起他的事情,大家十分感慨,有人说他“钻了牛角尖,没考虑父母的感受”,也有人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认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
柳智宇大学时住在北大男生宿舍45号楼,当时同屋共住4位男生。记者辗转联系上其中一位室友,这位已经直升本校研究生的阳光男孩说:柳智宇入学不久,就加盟了北大禅学社,长年坚持吃素,在衣著上倒没有什么特殊。他性格比较内向,也许是潜心向佛,他为人很平和,乐于助人,大学期间没听说有什么感情纠葛。
记者随后登录北大禅学社网站。发现从2007年开始,柳智宇就积极参加该社团活动。小柳还与社友们组织了“清凉合唱团”,其中“清凉”二字即取自弘一大师所作之《清凉歌》:“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早在2007年,小柳就随禅学社前往河北赵县柏林禅寺拜访高僧,受到热情接待。小柳吟诵《寒山诗》,其中的“夜板清澈耳”等词句,被赞为“如此的澄澈静谧”。最近3年来,小柳还积极组织禅学社的成员开展“红湖救生”等活动。
这位室友同时透露:“大约7月10日,智宇跟我们告别,把行李打包,说是回家去。一周前,我们听那位和他一起被MIT录取的同学说他可能出家后,几乎每天都打他的手机,想劝劝他,或问他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这些同学帮忙,手机是开的,但始终无人接听。”
室友说,目前小柳是否已经剃度不得而知。之所以大家都猜测他去了龙泉寺,是因为这几年加盟北大禅学社后,他成了龙泉寺的常客,经常在寺里做义工。
柳智宇曾在龙泉寺网站撰文
谈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本报讯(记者魏娜)昨日,记者在北京龙泉寺网站上,查到今年2月23日,柳智宇写的一篇文章,名为《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文章说:思想之于人生,犹如一张地图,上面不仅标明了各处的景致、风光,也标明了我们的目标和现在的位置。所谓有思想,不是说对一些地图上不相干的地方有一些繁复斑驳了解和猜测,而是关注于人生社会的大问题,就好比地图的整体、地图中的一些重要特点和我们的起点、终点、中间的路径。
“同时,思想中蕴涵了行动,我们有了地图就是要去走一条路的,而实践也是检验思想是否正确的标准。科学上的定律需要用实验来验证,关于社会人生的思想则需要靠我们的生命体验来验证,否则就只是一堆假设。”
他认为,“大爱和敬畏为我们提供了求知的动力。对未知领域没有敬畏、对真理不热爱,真诚的好奇心从何而生呢?对人类的苦难没有悲悯、对生命没有敬畏,又何以研究政治、经济、社会以奉献人类呢?没有对生命真谛、世界美好的追寻,又何以钻研文学、历史和哲学呢?”
在柳智宇发表的另一篇文章中,他谈到自己的感悟:其实出世,获得解脱是一种普遍的人类存在状态……就个人来说,我小时候就不喜欢与小朋友一起玩,觉得他们天天在那里闹腾,太没意思了。这也是一种出世。有句话叫“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奥赛主教练回忆爱徒
奥赛获奖之路
本报讯(记者魏娜)昨日,记者在华中师大一附中网站上,看到一篇该校数学奥赛主教练余世平撰写的有关爱徒柳智宇的文章。
他介绍,柳智宇对所有的学习科目都有同样浓厚的兴趣,而且每门课程都融会贯通。每次讨论,柳智宇都会用较为深刻的理论阐述一种观念,令人折服。
柳智宇的学习效率比一般学生高。尽管刚开始接触奥赛时,他的数学知识含量并不是最多的,但他暗下决心,准备用比同学多一倍的时间系统学习数学竞赛有关书籍,《高中数学竞赛教程》共3本书上共有习题3000多道,他全部做了一遍。
上高二年级的柳智宇,已经在全国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取得联赛一等奖,并入选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循环赛国家队队员。
2005年4月,在俄罗斯举行比赛。比赛第一天,时间从早8时到中午12时30分,历时4.5小时,比赛共有4道题目。这一天,柳智宇发挥非常出色,他用3.5小时做完全部题目,而且有十分的把握所做题目全部正确。
第二天的比赛是关键的一场,和第一天一样,柳智宇用了一个小时完成了前两道题目,可困难出现在第三题。经过20分钟思索,对第三题仍没有找到主攻方向。他搁下笔,走出考室,在一个安静角落,闭目而思,经过10分钟调整,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
最后,柳智宇不负众望,以领先第二名一个题目的优势夺得比赛第一名。
柳智宇的获奖日记
这次去斯洛文尼亚参加第4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我的心情非常轻松。2006年7月10日从北京出发,登上飞机时我突然觉得,既没有仪式能让我担忧或害怕,只不过是做一次旅行,做一套题目而已。到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已经是晚上。
11日傍晚,我在小城漫步,晚霞鲜艳无比,在一瞬间,突然不知道“我”是谁,只觉天地万物,无一不恰到好处,任何语言都显得多余和苍白。12日开始考试,清早,下了大雨,走出宿舍时,只见一道彩虹闪耀在不远处的小山之前。考试是在一间体育馆篮球场内,我在一楼。第一天题目比较简单。第二天我起得很早,端了早餐到门外邀青山白云共食,有些小黑虫,我开始嫌恶,后来想,它们是主人,我是客人,客人怎能对主人不敬,于是专门为它们准备了一小盘又在地上撒了一些,给虫儿和鸟儿们吃。
题目很难,做到两小时的时候,第5和6两题都还没有思路,这更激发了我的斗志,我用上了一年来悟出的应对办法,逐条列出已有思路,发现思维火花并进行下去。
在还剩一小时的时候,对这两题都有了思路。接下来的3天,我们在斯洛文尼亚旅游,认识了许多各国的朋友,对考试的结果最初还有所挂怀,后来我想,这次我已在考场做了完美的发挥,当时就已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之后又何必为成败在意。
7月16日,我们知道了成绩,我自认为有一点小漏洞,但思路全对,组委会给我评了满分。得满分的还有,俄罗斯Magazinov
Alexander,摩尔多瓦的Iurie.Boreico。在17日的闭幕式上我们3人单独颁奖(perfect score)。
(记者周敬整理)
柳智宇其人
柳智宇,武汉人,毕业于华中师大一附中。
读初三时,柳智宇在第八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拿到一等奖。这一奖项,是对他自学电脑编程4年成果的肯定;
高一时,柳智宇参加湖北省第1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撰写的数学论文《幂数列求和纵横引论》获得省级一等奖,挑战世界级数学难题;
2006年,柳智宇进入高三。当年7月,他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IMO)中获得金牌。之前,他已获北京大学数学系的保送资格。同年,他赴北大求学。
无论是在高中,还是大学,柳智宇都有一帮“粉丝”。
(记者魏娜)
现在叫他“圣宇大师”
网友们眼中的柳智宇
比我聪明的,能干的,有才华的人我见的多得去了,但只有他,可以让我到崇拜的程度。他以前叫柳智宇,现在叫圣宇大师。
他那篇《幂数列求和纵横引论》提交上我们科学院审评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社科部、工科部、理科部、数学部的各位部长们,以及所有指导老师,全部沉默了。在几页A4纸上,充斥着各种我见都没见过更别提理解其关系的字符,以及看上去似乎是中文,但你却完全无法领会其意义的文字。在一片沉默之中,这篇论文拿了毫无疑问的一等奖。
其他一等奖的得主,均被各种提问淹没。等轮到他的时候,又是一片可怕的死寂。最后有一个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用颤抖的声音问:“你是如何想到去解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呢?”柳智宇回答:“这个构思我从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想了。”这要搁一般人身上,我大概会大骂。但是对于柳智宇,他真诚的眼神告诉你,他说的是真话。
——网友多情无情剑
信息来源:2010-09-07《长江日报》
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0-09/07/content_3990401.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