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高考高招平行志愿考生孙东东 |
分类: 高考政策与规定 |
今年初,教育部发布《2008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推广和完善平行志愿投档、分段公开征集志愿等录取方式,进一步提高考生和高校满意度”。
最近,北京、上海等地将在今年高考中采取“平行志愿”填报方式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平行志愿”成为很多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何为平行志愿?它与原来的志愿填报方式有何不同?它对考生乃至高校会有什么影响?
其实,“平行志愿”并不是一个新概念。2003年,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就开始在全省实行“多个并列志愿”和“多次征求志愿”的办法,尊重和满足考生的自主选择权。随后,江苏、浙江分别在2005年和2007年开始采取“平行志愿”的做法。由此,“平行志愿”开始走进公众的视野。
“湖南模式”:吹皱一池春水
高校扩招以后,湖南与全国很多地方一样,高考中“志愿扎堆”、“高校断档”等现象突出,考生上线落选的情况比较普遍。传统的梯次志愿虽然设置了若干个志愿,但几个志愿有等次之分,在录取过程中往往只有一志愿起作用,二、三志愿基本上成了“摆设”。由于志愿命中率低,大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得不选择“服从”,很多考生又对所录的学校和专业不满意,往往造成高校的到校率偏低。
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认为,在坚持现行高考制度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维护考生权益,确保高校招生公平公正,是具有现实意义而又十分紧迫的课题。2003年,湖南省从改革志愿设置入手,开始全面推行“两个办法”:一是实行多个并列志愿的办法,第一批设3个、第二批和第四批设5个、第三批设2个并列一志愿;投档时,按分数优先原则,分数相同的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成绩高的优先。二是实行多次征求志愿的办法,在每批次志愿录退完成后,对按志愿录不满额的院校,全省在统一的时间内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再次向上线未录取的考生征求志愿。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院长邹卓鹏说,并列志愿使考生出档机会增多,志愿命中率明显提高。由于大部分考生是按自己的志愿被录取的,客观上提高了高校新生的到校率。2003年以来,湖南师大、湘潭大学通过调剂录取的考生几乎年年为零,新生到校率每年均达99%以上。
“填报博弈”:告别投机心态
以往,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必修课”之一就是查询有意报考高校往年的录取情况:去年分数线高了,今年报考的人会少一些,分数就会降低。这种非正常现象又直接影响到下一年度考生的志愿填报,于是频频出现“大、小年”等现象,造成恶性循环。前几年未推行平行志愿时,几乎所有一流大学都曾遇到过在某地第一志愿考生数不满,录取分数线仅为当地重点控制线的情形。
如果实行了“平行志愿”,考生就不用再为一批次中的几个志愿先后发愁了,只要将自己心仪并符合自身水平的几个学校都填上就可以了。在招生中,则按照分数高低录取。一个批次里,一个学校进不了,可以到另一个学校,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平行志愿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考生,尤其是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考生”,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办公室主任汪国培表示,设置平行志愿增加了考生填报志愿的范围,减小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难度和风险,增加了考生被投档机会。据了解,江苏省实行平行院校志愿改革后,出现了“三减少、三提高”的可喜现象,即填报志愿风险减少了,高分落榜现象减少了,高校断档现象减少了;志愿匹配性提高了,录取透明度提高了,人民满意度提高了。
实施平行志愿,变“志愿优先、分数从高到低”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体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从字面上看,似乎“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模式更强调分数,对志愿尊重不够。但从深层次探究,原来的志愿优先只能选择一个志愿,尊重的是一个选择;而平行志愿可以选择三个第一志愿,给考生更充分的表达个人志愿的余地和空间,尊重的是三个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平行志愿的设置更能体现考生的意愿,更尊重考生的志愿。
“志愿效应”:凸显高教质量
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步入大众化阶段,广大考生已不满足“上大学”,而要“上好大学、读好专业”。高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成为争夺生源的利器。
据了解,当初平行志愿办法刚出台时,一些高校也曾持反对态度,认为只有少数名牌高校才能从中受益,会降低自己学校的生源质量。不少高校招办负责人担心,“平行志愿”有可能导致强校更强、弱校更弱。因为除重点院校,一般高校所录取的考生,其分数将趋向“扁平化”。对于同一批次中的一些中、下等级的院校来说,很难吸收到高分考生。被同一所院校录取的考生,分差都不会太大,学校总体生源质量就会有所下降,同时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负责人指出,平行志愿的推行,使学生学业水平与相应高校社会公认度相对应,高校和考生达成“双赢”。由于高校录取考生学业水平较为接近,也有利于高校教学组织管理。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促进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具有激励作用,学校要想提高生源质量,吸引更多学业能力强的学生报考,就必然会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以不断提升学校的品牌效应。(本报记者
信息来源:2008-02-21《人民日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8-02/21/content_44631367.htm
观点交锋
平行志愿:形式大于内容?
2月18日,北京大学教授孙东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平行志愿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减少了以往一些二志愿的落榜风险,但并非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他说,实行平行志愿以后,志愿是依据,分数是前提。其实在以往招生中就明确规定任何大学不得拒收非第一志愿考生,但实际上,一些学校觉得面子上不好看,在第二志愿上设置了很多门槛或级差,所以造成“高分考生落榜”现象。
孙东东认为,推广平行志愿的做法似乎形式大于内容。当前有些省份早已实行平行志愿模式,如新疆、河南是不完全平行志愿,从第二、三志愿开始平行;而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前几年先后实行了完全平行志愿。以往的第二、第三志愿都视为并列第一志愿,但排列上仍然有先后,只是不允许设置级差。招生程序操作上难度加大,逐个检索最后也会是批量流程。
他说,平行志愿并非意味着完全没有风险。毕竟考试资源有限,建议考生更加准确地对自己进行定位。填报志愿时,要参照自己的成绩在群体中的位置;而填报的平行志愿,依然要有梯度。
“高校招生可能出现‘扁平化’的现象。”北京市属重点高校招办某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出自己的忧虑。如果推行平行志愿,高校招生的生源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各校的招生政策也将做较大的调整。不少高校录取的考生分数将变得同质化,分数差将从目前的100分左右压缩为30分左右。另外,强调平行志愿,是否也会导致“唯分数论”抬头。平行志愿强化了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绝对地位,这种“分数优先”的导向作用可能不利于中学推行素质教育。
得知教育部将在今年推广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大多数学生、家长和学校招生办负责人则表示赞同。
专家人士认为,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其实质性意义在于,由于这种志愿填报方式是对于考生利益某种意义上的倾斜,而这种倾斜又是对于原有招录方式下权益失衡的必要纠偏,因而该种志愿填报方式有利于促进考生与学校之间的权利对等,促进了教育公平。(本报记者
信息来源:2008-02-21《人民日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8-02/21/content_44631365.htm
延伸阅读:
平行志愿录取流程
2007年高考时,浙江省本科各批次(一至三批)的平行志愿均包含A、B、C三所院校;高职高专批(第四批)的平行志愿中包含A、B、C、D、E五所院校。每所院校均设6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录取工作开始后,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是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原则进行投档。首先对考生按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体现 “分数优先”的原则;再逐分逐个对考生按所填报的“平行志愿”从A院校到C(E)院校的顺序检索,体现 “遵循志愿”的原则。
根据平行志愿录取情况,对院校、专业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再次向社会公布,进行征求志愿。各批次“征求志愿”均包含A、B、C 三所院校,每所院校均设3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调剂志愿。各批次“平行志愿”及“征求志愿”分别实行一轮投档。
这种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此前也在湖南、江苏等地试行。从今年起,教育部将在全国逐步推广此类做法。
信息来源:2008-02-21《人民日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8-02/21/content_44631366.htm
晨雾点评:
平行志愿相关文章:
上海将全面推行高考“平行志愿”填报改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