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眼里没有“差生”(下)
晨雾 / 转贴
现在学习中所附载的东西太多,压力太大
在王金战的博客上,有一位家长留言道:
我想求救于您!
我儿子今年高三,因为我是数学教师,他每次大考都带着不能给妈妈丢脸的念头应考,因此,每回都考得不好。今天又是一次全省模拟考,老毛病又犯了,不是公式写错就是考前刚做的题又想不起来,我想了很多方法都没用。王老师,你有什么高招吗?离高考没多少时间了,我真的心急!
“我反复强调,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心态太重要了!”王金战说。
他常举这样一个例子:有10个孩子,被带到一间黑屋子里,眼前只能看见一条小路,10个孩子都顺利通过;第二轮,灯光若明若暗,再看那条小路下边,隐隐约约的像是有条河,结果只有4个孩子走过去,剩下的没通过;第三轮,灯光大亮,只见那条河里,游着几条张着血盆大口的鳄鱼,最后,10个孩子没一人过去。
“学习就好比那条小路,本来学生都可能通过。假如太强调客观环境,给他太多的压力,最后可能就过不去了。学习本身的压力并不大,而现在学习中所附载的东西太多,压力太大。比方说家长的期望、学习成绩的排名,等等。”
有年高考,校门口停了好几辆白色救护车,顶灯一闪一闪,如临大敌。王金战觉得这简直就是在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本来是件平常的事,叫救护车来干吗?管事的人说,怕有些学生缺氧。王金战走过去一瞅,还真有一些学生躺在车上吸氧。
王金战自己坚持一条原则:学习本身是件轻松的事,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和感受到快乐。学生学习不成功,好多不是学生本身的原因,而是败在家长手里。
现在,成功人士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孩子,看能不能培养一个有出息、成功的孩子。独生子女家庭输不起,假若孩子不成功,生活就没啥意思了。不少家长为了孩子可以说是不顾一切,使出浑身解数,但由于教育观念不正确,教育方法不得当,结果适得其反。
王金战教过这么一个男孩,聪明但就不爱学。上课不听,作业不做,他也不捣乱,只是磨磨蹭蹭,耍点小聪明应付考试。他说自己不想上大学,要当个体户。王金战问他,你这个想法,跟你爸谈过吗?
学生的回答把王金战吓了一跳:“跟我爸谈?我想把他杀了!”男生说他跟爸爸的关系,就是一个“揍”。“根本没法沟通,我爸就是一个农民!”
实际上,他父亲是一个局级干部,初中期间,曾把他弄到一所实验中学的重点班。但男孩没达到那个层次,一考就考倒数第一,自信心很受打击,学习成问题了。而他的母亲,是经商的,有些钱,娇惯儿子。两口子为此常吵架,孩子学习成绩却越来越差。
有一天,这个学生见到王金战时,乐滋滋地说:“老师,告诉你一个重大的好消息,我父母要离婚了?”天底下还有盼爹妈离婚的孩子?“离了好。我谁也不跟,这样,我就能过两天清静日子了。”
王金战把男孩一家三口约到一个安静的小餐馆,他对家长说:平时,老是大人说,今天,要先听听孩子怎么说,你们不要发火。有老师罩着,这个男生说开了。他爸刚听了几句,又急眼了,忍不住跟儿子争吵起来。
“你别总看孩子不顺眼。有毛病、有问题,得一点点解决。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家长通情达理,孩子也会通情达理。孩子性格古里古怪的,这个家庭的教育肯定有问题。”王金战对家长不客气地道。
他又对这个男生说:你也要理解父母呀!张口闭口地,你说父亲是个农民。我跟你说吧,我就是在农村长大的。你父亲是农民,他还能管好一个局的工作?
经过这次谈话,学生和家长都开始反思自己,父子关系改善了不少。
很多家长,往往只注意孩子的弱项、缺点,越看越不顺眼,就越强行去扳。把孩子当成木桶,整天盯着最短的那块木板,结果把孩子搞得没了强项,没了自信。父母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沉重的压力,都转嫁到孩子身上,急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造成了孩子更大的心理问题。
“现在,有关教育方面的书很多,家长不懂可以学。别一厢情愿地,老是我那时怎么怎么着,也不抬头看看,现在是个充满各种诱惑的时代,孩子生存的环境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教师的失误,生产出的不是一个废品,而是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当了25年教师,干得时间越久,王金战反而常感到后怕。
“我不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多么神圣,而是觉得这个职业太重要了。”一个老师教的一个班就有50个学生,手下就是50个人的前程,牵涉着50个家庭的幸福。教师的失误,生产出的不是一个废品,而是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培养一个孩子,需要多少人、多少年的努力;而毁掉一个孩子,可能就是一句话。教育是把软刀子,当时看不出结果,结果可能要等若干年以后。
“所以,一旦想到这一点,我就感到后怕,不敢轻易说话。年轻时当班主任,可不这么想,以我为主,我说怎么着就怎么着,自己从来不会错。现在讲话时,我是慎之又慎。提醒自己:多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场上考虑,多关注受教育者的感受。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会影响甚至改变学生的一生。这是在我从教20多年的经历中,反复被验证了的。”
前几天,王金战的邮箱收到了一封长信,是一个他教过的学生发来的。毕业后,从没联系,王金战都记不得这个学生了。
学生在信里提到一件事:自己当年是被重点班淘汰下来,才到王金战的班上的。那会儿,内心别提多么绝望、沮丧了,觉得很丢人,再也没了学习劲头,成绩每况愈下。
但是有一次,他的数学考得不错,王金战在卷子上写了一句话:这才是我心目中的陈皓!
在电子邮件里,学生告诉王金战:老师,您不知道这句话,让当时的我多么感动,内心产生出多大的力量。从那以后,情绪大变,成绩也“噌噌”地蹿了上去。本科毕业后,他又去美国读了研究生,现在回国,在一所大学里任教。
有一个外校的班主任遇见王金战,提起她刚接手的新班,这个老师抱怨道:唉呀,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帮学生不顺眼。
接过她的话茬,王金战道:我告诉你,你的学生也肯定是这么看你,怎么不顺眼,师生关系好不到哪去。接班时,我是这么想的:唉呀!下边坐的都是白马王子、白雪公主啊!你也这么试试,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优点,心里喜欢他们,慢慢地,学生才会喜欢你。假如你很喜欢一个人,那么这个人也不会拒绝你;但是你很讨厌一个人,那么你能指望这个人喜欢上你吗?人啊,都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又过了一阵子,这个班主任再见王金战时,乐呵呵地说:王老师,你这招还真管用!
王金战公开对学生说:“我是教数学的,但事先不备课,冷不丁拿一道数学题来,我肯定弄不过你们。在国际数学比赛中,你们能拿金牌,我肯定不行。这数学我不行,物理也不懂,化学也不通,英语比不上你们,计算机就更不如你们了。我说我确实不如你们。我们得承认,这就是当今教育的现实,老师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那教师是干吗的呢?
“教师,就是要点燃学生的火花,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朝着他们喜欢的方向一直走下去,这样肯定能成功。”带毕业班时,高考前的一个月,王金战每天给全班学生写一封信。内容有提示点拨,有心理调解,有学习方法指导,也有为学生鼓劲打气的,信写得激情澎湃。
每天晚上,学生家长不收到王金战的邮件不睡觉。有时已经很晚了,王金战绞尽脑汁、冥思苦想还是写不出来,家长们就在网上等。下半夜两点多了,终于写好发到网上,家长赶紧打印出来,放在孩子的桌上。
有一回,王金战去江苏某县讲课,他有一个学生在这里工作。当年,这个学生在班上很调皮、能折腾,是被王金战批评最多的一个。后来仅仅考上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后被分到煤矿挖煤。
“我一直放心不下这个学生,觉得井下挖煤挺危险,不知道这些年他怎么样,就想去看看他。”学生等在煤矿大门口,一看到王金战,眼泪就流了下来。“老师,我工作20多年了,您是咱班唯一一个来看我的人。”
学生带着老师四处转。矿区比王金战想象中的好,是花园式的,而且特别大。走到哪儿,职工们都对他们投以尊敬的目光。原来,王金战的这个学生,已经是这个有几千名职工大矿的矿长了。
“老师,是学生成果的欣赏者。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教育出让教师敬仰的学生。”
王金战刚刚出版了自己的书——《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采访时,他一再强调:英才,决不是拿考上北大、清华来衡量的。一个学生成功的标准是,通过学习的过程,能磨练出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出强烈的责任感、自制力、自信心。这样的学生,即使考不上大学,人生也会成功;反之,即使他上了北大、清华,也照样会一事无成!
原载2007-02-28《中国青年报》记者董月玲冰点特稿第618期
晨雾点评:
在这里再次重复王老师的话:
英才,决不是拿考上北大、清华来衡量的。一个学生成功的标准是,通过学习的过程,能磨练出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出强烈的责任感、自制力、自信心。这样的学生,即使考不上大学,人生也会成功;反之,即使他上了北大、清华,也照样会一事无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