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金战谈高三学生寒假如何冲刺(1)

(2007-01-26 11:08:42)
分类: 高考心理和方法
教育名博访谈:
王金战谈高三学生寒假如何冲刺(1)
 
晨雾 / 转贴
 
  寒假即将开始,高三学生在寒假中应该如何复习?高三家长又该如何帮助孩子冲刺?新浪教育频道“名博访谈”系列邀请人大附中著名教师王金战(blog)于2007年1月25日(周四15:00--15:45)做客聊天室,分享他多年的教育经验、写博客感受、指导高三学生进行寒假冲刺复习。欢迎广大网友参与聊天,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人唐晓芸。今天教育“名博访谈”系列为大家邀请到的是全国优秀老师,人大附中著名教师王金战老师。王老师,欢迎您!
 
  王金战: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在这样一个特殊场面跟大家见面,借此机会愿意跟大家交流与孩子成长有关的所有问题,欢迎大家提出你们的问题。
 
  主持人:欢迎王老师,今天下午我们将就王老师在写博客过程中的一些感受,还有高三的学生如何在寒假中进行冲刺的话题进行一些讨论,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提问被选中的网友,将会获得由王老师签名的畅销书《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本次聊天除了通过电脑参与,您还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新浪网,在移动中关注聊天全程,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sina.cn。
  我们回到今天的主题,王老师的博客才开通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现在已经有50多万的点击率了,非常受欢迎,王老师写博客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吗?您能跟大家谈谈对博客的看法吗?
 
  王金战:《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出版以后,全国各地的家长可以说提出了铺天盖地的问题,有好多家长不远千里领着孩子到北京来找我解决学习上的有关问题,我强烈地感觉到全国的家长太渴求这样的来自教师的帮助,但是我一个人又难以帮助更多的人,所以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与我得到一种沟通的机会,我在两个多月前开通了个人博客,目的是更方便地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可是没想到我这个博客一经开通,立即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每天大家提出的问题那么感动人,又那么迫切。我开博客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家如此期望得到跟我交流的机会,让我生存的价值显得更加充实,我也非常希望继续利用这样一个平台为广大的家长服务,这是我最大的感受。
 
  主持人:您平时工作非常忙,不仅要做一些管理工作,还有教学的工作,一般什么时候更新您的博客呢?
 
  王金战:我现在工作确实很多,因为我既上课,还管着人大附中网校,但是我看到大家这么多的问题,我换位思考,如果我的孩子处在这样一个困难的状态,我作为一个家长又无可奈何,我是非常希望得到外力相助的,如果外力的相助不能很及时,我会心急如焚,所以我经常换位思考。现在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12点之前我不敢睡觉,一定要去博客上看看。而且每天我不到我的博客上待上几个小时,我的心里又不踏实,只要不是出差或者上网不方便,我在北京,每天到博客上的时间至少是三个小时。要说工作忙,那确实是很忙,但大家的问题感动着我,让我每天要尽我最大的力量,省出时间,挤出时间到网上来跟大家交流。
 
  主持人:您每天花三个小时在博客上,真的对博客读者和家长学生们是非常大的鼓励,您有没有观察到,现在您的博客读者里什么样的人群最多?什么样的人在看您的博客?
 
  王金战:我的博客主要人群我感觉有三类:
  一类是学生家长,从留言的数量,看来这一类是最多。
  第二类就是中学老师,我很高兴有好多的同行在我的博客上与我交流,显然我也感觉到我的这种理念也得到很多同行的认可。
  第三类就是学生,学生的层次就很多了,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有数量不少的人在我博客上留言或者访问。特别前几天我看到一位网友给我留言,他说,“王老师,我非常感谢您写的那本《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因为我读到这本书以后,我准备打点行装立即回去复读”,他是06年考大学没考上,于是到深圳打工了,但是他到深圳读到我这本书以后,忽然感觉到他应该干让他自己更有意义,更加充实的事情,于是他自己在我的网上留言说:你的学生在那样的状态下都能取得成功,作为我个人我为什么就不能够取得成功呢,所以我从明天开始打点行装继续回学校进行我的复读生活,我今年一定能考一个很好的大学。
  我看到我的博客,我的书能给这样的同学如此地启发,我感到很充实,也很高兴。
 
    主持人:您现在正在教的学生,还有您以前教过的学生有没有在看您的博客呢?
 
  王金战:我现在教的学生应该说他们每天都在关注我的博客。
 
  主持人:是吗?
 
  王金战:我现在上着一个班的数学,因为我上完课就忙于其他工作,我跟我学生的交往、沟通有很多就在博客上。另外我过去教过的一些学生,平常因为大家都挺忙,难以见面沟通,我这个博客一经开通,我过去的好多学生也在我的博客上留下了热情洋溢的语言。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和我失散多年的学生。因为他们毕业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在看到我的博客以后,都非常地欣喜,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在我的博客上写下了一些非常令我感动的留言。让我感觉到作为一个教师,他在教学经历中的有时候一句话,有时候一个举动,甚至都能给学生的一生产生长远的影响,这点很令我感动。
 
  主持人:您的学生不光看您的博客,同时他们也非常关注您上课的时候表现和故事,我看网上整理了一份《王金战教学语录》。我给大家念一段,很有意思:“当一道题做不下去的时候,您就往回退,往回退,一直退到最原先处,那就是梦开始的地方。”您会介意学生整理您的语录吗?您会不会让您的学生写博客呢?
 
  王金战:我跟我的学生可以说是零距离,因为我现在非常高兴我能站在讲台上跟学生进行沟通,我的这种高兴源于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和对数学的那种强烈的热爱,所以我作为一个数学老师,能够看到学生如此地热爱数学,能够对我的课如此地感兴趣,我总有一种成就感,所以这么多年无论工作再忙,我不愿意离开讲台,道理也就在这儿。
  另外我觉得数学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我讲数学的过程中,总是希望把一些数学讲得更加通俗易懂,用一些来自生活的浅显的例子,来解释比较深奥的数学,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轻松。
  另外我也感觉到,什么叫幽默呢?剩余的智慧就叫幽默,所以当一个老师把课准备得很充分的时候,你对这个课非常地驾轻就熟的时候,你课堂上才能够比较挥洒,有时候就比较幽默,所以青少年学生是非常喜欢老师的这种课的,因为学生的笑声朗朗中,对他轻松地接受数学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所以我一直追求尽量地让我的课堂充满欢乐,充满笑声,所以有时候可能也说一些,在课堂上听起来挺好玩,但是一旦搬到文字中可能就值得推敲的这语句,我倒是希望我的课堂,学生可以把我的一些语言,如果有必要传播的话,可以传播,但是因为在课堂这个局限范围内讲的语言,一旦搬到大庭广众之下,恐怕有些话值得推敲。
  我这个学生总结我的语录,我今天也看到了。我在课堂上有很多类似的语言,好比说我说:“什么叫函数呢?自变量就是领导,Y是X的函数,这个关系就是说X是领导,Y是X的函数那就相当于Y是被X领导的。所以我在班里就讲,比如我们的校长刘彭芝就是自变量,我就是刘彭芝的函数。”学生一听以后对函数的概念就有一种顿悟。但同时我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通过现实生活中这一个问题来描述数学的概念,但是这个问题要是搬到外边是否可行?不知别人会怎么想?我是这样看待的。
 
  主持人:您喜欢在课堂上用一些幽默语言,把课堂尽量营造得比较轻松、欢快一点,而且善于用现实中的关系和故事,让学生理解数学中比较晦涩的概念。
  现在马上要放寒假了,我想寒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一些高三的学生来说,可能他们在寒假面临着最后的冲刺和复习的任务,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呢?
 
  王金战:寒假的到来也就意味着学生离高考只有四个月的时间,整个寒假是接近一个月,它与仅剩的四个月相比,寒假占去了四分之一,时间是相当宝贵的,另外学生刚刚期末考完,应该说几家欢乐几家愁,考得很好的同学欣喜一场,考得不好的同学情绪可能有些低落,我们追求一个完美的结果,但不是追求一个完美的过程,如果能够深刻认识到学习过程的这样的一个重要性,学习就会获得很大的帮助。有时候学习上暂时处在一个低潮,让自己很多的问题都能够得到更多的曝光,然后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解决,从这点上来讲,这一次期末考试即使考得不好,但从今后发展的方向来看,如果能妥善处理的话,也是一次难得的失败。
  所以我个人认为,期末考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带着这样一种经验和教训进入到寒假,本身对我们寒假的学习就是一个很有针对性的帮助,另外寒假期间学生大部分时间是自主的,现在有好多学校大量地把学生的学习时间给占用起来了,使得学生难以有时间进行自主地学习,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这个寒假的时间全部还给学生了,正是学生利用宝贵的自主时间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巩固提高的关键时刻,所以这个寒假抓好了,应该说对整个高考意义重大。
  第三,寒假期间,气候比较适合学习,虽然有些地方,像北京天气比较冷,但是这个季节是最适合学生学习的季节,你看一到春天,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临近高考的时候,比如说报志愿的问题,外国语学校招生的问题,等等大量的与高考有关的信息干扰着学生,使得学生很难安心学习,气候不太适宜。
  所以应该说寒假的这一个月,第一还没有高考更多的那些信息来干扰你,另外这个气候又非常适合学习,第三这个学习时间相对比较主动,第四又有寒假考试带给你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于是告诉你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这样的话,应该把寒假抓好了,它对整个今年的高考冲刺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件事情越来越接近终点的时候,这个时刻往往越关键,越重要,谁要能抓住最后的关键时刻,谁就能取得成功,反之最后的时刻抓得不好,或者出现心理问题,即使你前面表现得非常突出,但是极有可能因为最后的时刻没有抓上来,使得前功尽弃,所以最后这四个月对大家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能够把最后的四个月抓得好抓得牢,我们完全可以创作奇迹。
 
  主持人:您刚才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您说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完美的结局,而不是一个完美的过程,您觉得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应该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怎么样才能够最好地进行高三的冲刺?
 
  王金战:这个过程吧,大家可以把精力专注于学习本身,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快乐,非常充实,非常令人幸福的事情,学生一定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给你带来的一种成功、快乐、充实,但是这种快乐,这种充实是苦到尽头方知甜,淘尽黄沙才是金,包括学习中遇到一些失败,如果你能正确对待,本身也是你成长的动力,我经常有一些学生拿着卷子哭哭啼啼地找我,老师我这次考成这样,怎么办?看着痛苦的状态确实能读懂很多事情来,但是我往往一句话把学生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比如我的孩子06年寒假前的考试,数学考了108分,情绪很低落地回来跟我说,这次数学没考好,我说你正常能考多少分?他说我正常能考130,我说你这次考得太好了,我孩子觉得是不是我脑子有问题,本来我能考130,我考108,你为什么说我考得太好了呢,我当时跟他分析,你正常考130,你要考140是不是挺高兴的,他说那当然了,我说你一高兴整个假期就轻松了,你140,近乎完美,你也不以为有问题了,这样的话,整个寒假数学上表现得轻飘飘,这样下一次的考试注定要下降,如果这次的成功注定下一次失败的话,这次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次好在哪儿?你本来能考130,你却只考108,假期想不想学?他说当然想学了,我说你看动力来了,第二你本来考130,考了108分,丢了22分,你是因为基本概念不过关,还是审题模糊,还是不会,你把这22分认认真真地分析一遍,这22分到底丢在哪儿?我经常强调的一句话是,在哪儿摔倒就在哪儿爬起来,你既然在22分上摔了跟头,就可以让你的假期瞄准22分暴露出来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行动,于是下一次你就成功了。如果这次的失败注定下次的成功的话,那么这次失败应该显得非常弥足珍贵,就看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所以我也希望广大的高三的同学,应该从积极的意义上,认真分析你的期末考试,然后利用这个寒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所以我还是想重复刚才我那句话,在哪儿摔倒就在哪儿爬起来,这样的话,你这次的失败就成了你下次成功的一个很强大的推动力了。
 
    主持人:您刚才举了一个例子,怎么样跟孩子从正面积极的态度引导他,让他更好地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继续进行一些学习,我们也有一些网友参与到我们今天的聊天过程中来,向您提出他们的问题。
 
  网友:王老师我一直看您的博客,您举了很多例子,感觉您特别会鼓励人,您能不能跟我们家长分享一下,怎么样更好地鼓励孩子,怎么样从正确的角度引导他们?
 
  王金战:我比较坚持的观点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它的一些优点,当然也有缺点,所以我在看学生的时候,包括我后期观察我的孩子,我往往是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孩子的优点,然后加以及时的表扬、鼓励。于是,学生从我这儿得到一种鼓励,得到一种肯定,他自身的价值得到了认可,他就具备了向更大的冲击发起冲刺的激动和兴奋。
  所以家长一定要舍得表扬你的孩子,而且你的孩子他不是没有优点,我从我的博客上感觉到,好多家长好像就在家长眼里孩子往往是一无是处,有句话叫心有灵犀一点通,当你家长感觉孩子一无是处的时候,我想你的孩子往往对你家长也不会有太多的好感。就像有一次有一个学校,有一个班主任老师跟我谈,他说:“我带一个全校最差的班,我看着这个班的学生就烦,你说这些学生我怎么教?”我就告诉他,我说从感情上讲,你看着你的学生你就烦,你也别指望你的学生看着你,他们就非常地高兴,我说心有灵犀的,你要想教育这些孩子,你能不能转变一下你的心态,欣赏你的学生,喜欢你的学生,所以我一般接一个班,在我眼里他们都是白马王子,白雪公主,所以我怀着欣赏的眼光看每一个学生的时候,我忽然感觉到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老师就他的优点加以鼓励和表扬。学生感觉到老师如此看中我,他就对你有好感,于是进入到尊其事,则顺其道,这样教育就取得逐步的成功,所以现在的家长应该学会欣赏你的孩子,绝不是你的孩子一无是处,而是在家长的眼里孩子一无是处,你如果调整一下心态,从观察你的孩子优点开始看起,每个孩子都是有优点的,特别是家长到自己孩子问题很多的时候,你不妨戴着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优点,这是我给家长提的一点建议。
  再一个就是,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一开始特别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家长对孩子要求,心里期望值不要一次太高,有时候以退为进,比如说我的孩子这次是30名,我期望他下一次考个20名,如果他考了25名的话,他本来是进步了,但是由于家长提出的目标是达到20名,他的进步在你的要求面前还是一种没有完成任务,所以还是一种失败,但是如果你家长给他提出的要求,你这次30名,下次考到26名,你就成功了,追上四个名次你就是一个很大的成功,如果这个孩子考了25名,他感觉你家长给他安排的超额完成的任务,他感觉是成功。
  但是如果目标定在提高到20名,就是一种失败,所以差生是怎么产生的呢?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的话,变成了差生,让一个差生变好,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让孩子反复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个孩子就成功了,但是怎么让他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呢?就要求我们学生和家长制定目标的时候,这个目标不要定得太高,要跳起来摘苹果,只要完成了,学生应该为此感到非常高兴,家长应该给孩子鼓励,这样孩子就逐步成功了。这是我的建议。
  (2007年01月25日 19:36  新浪考试)
 
相关参考:

文章引用自:http://edu.sina.com.cn/exam/2007-01-25/193670056.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