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令人赞叹不已的中国古代建筑

标签:
中国古代建筑先农坛太岁殿拜殿藻井 |
分类: 旅游杂记 |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坐落于先农坛内,其中的太岁殿院落是先农坛古建筑群中体量巨大的院落,面积7628.5平方米,包括拜殿、太岁殿正殿及东西配殿,是明清时期祭祀太岁神之地。

《中国古代建筑展》陈列在太岁殿院落。该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艺》、《祭祀太岁——太岁坛复原陈列》、《匠人营国——中国古代城市》和《中国古代建筑类型欣赏》。
拜殿侧面
焚帛炉
我非常荣幸地遇到了讲解员琳琅老师,她虽然不是学习文博专业的,但长达十年的积累让她对文博知识融会贯通,已经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讲解员,除了在这里讲解,她还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地担任讲解员。
这是我第一次听她讲解,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她带领我们参观了在拜殿展出的《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在太岁殿展出的《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艺》。
除了展板上的内容外,她还用ipad给观众展示了与展览有关的专题图片,并融进了她这么多年来到各地游学亲眼所见的古建的真实样貌以及自己的真切感受。
我们一边听她娓娓道来,一边观看展板上的图片,了解到“中国古代建筑文明从新石器时期发端,至夏商周初具规模,秦汉时期达成第一个发展高潮。其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酝酿,隋唐时期出现了建筑史上的第二个发展高潮。经过宋、辽、金时期中国古代建筑的进一步规范化、模数化与发展成熟,元、明时期达到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第三个发展高潮。清代是这一发展高潮的持续与向近代建筑的过渡时期,晚清,伴随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灿烂的中国古代建筑也发展到了极点而逐步转化,派生出新的建筑类型、技术手段与艺术风格。”
全国唯一碑、阙、墓、神道、石兽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葬制实体——高颐阙
世界最早出现的敞肩大跨度石拱桥——赵州桥
每个朝代的建筑史都脱离不了朝代背景、国家实力、宗教信仰和时代美学。古代建筑的历史
也是一部朝代的兴衰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奋斗史。如今,物是人非,好在一些古建仍然作为遗产保留着,供后人研究。
古代营造技艺
古代营造技艺
在太岁殿房顶上有一个有名的天空藻井,又称隆福寺藻井,明代所建,上下六层,每层圆型主框架上增多细雕云纹图案。
最下面两层悬吊于佛像所占用的那间天花板之下,而在一、二、三、五层上布置有琼楼玉宇的天上宫阙,天宫下为彩绘的二十八星宿神像(即第四层与第二层壁板、天花),藻井的最上方是一幅星象图,存星1400颗,据传此图是参照唐代一幅星象图绘制。在藻井外围,与室内天花板及藻井一、二层相平的为一正方形井枋,其上彩云缭绕中立着一个个神像,而此间天花下(即藻井第三层四角)又有木雕四大天王支撑。
隆福寺藻井
中国古代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建筑风格,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中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的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
我是下午去的,时间很紧张,这个太岁殿的东西配殿的展览都没有来得及看,更不用说先农坛里的其他院落了。看来还要再来一两次,首先把没看完的东西配殿的展览看完,然后把先农坛里其他的院落也都参观完。
从资料上了解到,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山川坛”,大体格局形成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时期经历较大规模重修,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先农神和举行亲耕典礼的地方。
作为中轴线上15处遗产之一,其重要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