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面对孩子和伴侣的脾气大

(2017-01-22 20:35:25)
标签:

心理咨询

曹晖

15996211831

http://h6.86.cc/walls/20141121/mid_11e6964054ecb25.jpg
孩子发脾气很正常,有一点我们不可否认,哪怕是刚出生的婴儿,都会有自己愤怒的理由。如“我饿了,但是妈妈还不来喂我奶。”“我很无聊,可是没人愿意陪我。”孩子是怎么做的呢?他就大哭起来,将他的愤怒通过哭闹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可见本质上,发脾气行为,是一种语言或行为上的攻击性行为。

应该看到的是,这是一种能量,它可以是指向外部的哭闹行为、扔东西、大喊大嚷、踢打他人、破坏他人物品,甚至是语言或行为上的不满与藐视等;还有的是指向自身的,如自伤甚至是自杀行为。

对于攻击性,自体心理学家认为,其就是一个人在出生时因为处在没有反应的环境而产生的分解产物。如孩子的饥饿因为没有得到外界的回应,由此出现的哭闹行为。

由此可见,攻击性是一个中性的名词,不带褒贬含义。而且它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作用重大,因为它是个人自体构建的基础,由此人们产生对自体的爱、自尊,获得自我的价值感。



可以说,每次人们在发脾气的时候,都会经历一次对自身的失望和要奔溃的感觉(即“自体破碎”)。也就是说,在个体觉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侮辱,内心体验到无法控制感的时候,他就会因为对自身的失望而产生暴怒情绪。

这时,你去试图阻止一个正在发脾气的人,是一件很难的事,这时的他就好像一只盛怒中的老虎,一触即发。

这时跟他对着干是不明智的,相反,站在对方的角度,采取共情(即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方式,反而更容易安抚对方,让他较快地平和下来。

如,面对发脾气的小孩,父母应该看到他的无助,有可能是需要大人的帮助,有可能是对自身的厌弃失望等,这时父母及时走近他,拍拍他,抱抱孩子,温柔地看着他的眼睛,然后轻声回应他:“宝贝,发生了什么事?能跟妈妈说说吗?”你会注意到有可能孩子的发脾气会马上小了下来,当然也有可能,他闹得更凶,这时不妨给他一段时间表达他的委屈,之后再跟孩子沟通。

因为孩子需要这样一个被父母看到,并得到安抚的过程。

通常,孩子是没办法自己完成这个失控体验的控制过程的,需要在父母的帮助和引导下来学习。

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是,作为孩子的一个可靠的、有爱的自体客体而存在(提供了一个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可控的外部环境)。

在其中,父母能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为孩子提供镜像,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绪和情绪背后的失控,由此,孩子逐渐吸收并内化为自身接纳和成长的力量,并逐渐看到,所有失控行为都是纸老虎——“没有关系,我可以控制。”或者是,“暂时的失控也没有关系,我能尽快调整自己。”

这样的长大的孩子,也更不容易无故发脾气,即使发脾气,他也能较快地处理好,而不是一言不合就下车或是跟对方争吵起来。

那么如果你的配偶是一个暴脾气,那么你能做的,就是做他的镜子,为他提供一个可靠而有爱的自体客体,给予他无条件积极关系,“好的,我知道你现在一定很生气,因为……”或许效果会不一样。加微信平台:psychocaohui,回复“书”,免费送你心理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