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不同的话语系统里,被认为是美好与上乘的东西是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对立的。就像是郭敬明的粉丝一定能看到他性格中的闪光点,而他们彼此分享的认同可以使他们由此生成自己的哲学,正如借由反对郭敬明而变的更高一级的群体也以他们所推崇的一种知识或文化形成他们的伦理,或许在另外的人眼中它又是不足的,在价值观形成的角度和社会学视角下,它们是同构的。
这种价值观的对立与变化,就像是40年以来人们对于金钱的态度有了天翻地覆的逆转,而即便在大环境中依然存在与之截然相反的逆流;美有所谓的高雅底下之分,而对某一种美的接受度与感受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材质有着不同的偏好和感受,就像是我们对于音乐的喜好,有时甚至是身体决定的。一个稳定粗神经的人或许会觉得舒曼很飘忽,而细腻敏感的人未必会热衷于躁动的金属。
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美,但美的标准是有维度的,它不是唯一的,它是主观的。
对美的这一种态度的分歧有时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因为它正像是一神与多神的世界观之不同,像是许多基督徒因信仰唯一的神而强调自己所秉持的信仰是最纯正的反而彼此排斥和争执,而佛教所崇尚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更为我所接受,因此无论净土也好,禅宗也好,所有的弟子都取释姓,它试图从人-神的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变成入道者与先行者的关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真理应该流淌在每个人心中,每一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上帝。这两句话在我心中的意思是相同的。
即便在佛教这样宽容豁达的宗教当中,也存在着高下之战与“文人相轻”,在禅宗圣严法师与藏传达赖的一次难得的对话当中,我们也看到了在和谐与包容中的一场较量。从气势上来看,是密宗赢了,因为它似乎具有更严密的修炼途径和解释体系,但我也看到瘦弱的圣严不卑不亢的一面。两者之间一定有个高下么?佛陀在对弟子说的话,已经不再有人听见,留到哪里的该是真传?
在这世界存在着无数种二元对立,它们是即矛盾又彼此扶持的力量,东方与西方,欧洲与美洲,传统与创新,哲学与宗教,现象学的psychoanalysis与理性主义的CBT,男与女,优势与问题,理论与实践,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高大上与接地气。
Ps,还是来自一条文字微信。我想微信还是会没人看吧。
这种价值观的对立与变化,就像是40年以来人们对于金钱的态度有了天翻地覆的逆转,而即便在大环境中依然存在与之截然相反的逆流;美有所谓的高雅底下之分,而对某一种美的接受度与感受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材质有着不同的偏好和感受,就像是我们对于音乐的喜好,有时甚至是身体决定的。一个稳定粗神经的人或许会觉得舒曼很飘忽,而细腻敏感的人未必会热衷于躁动的金属。
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美,但美的标准是有维度的,它不是唯一的,它是主观的。
对美的这一种态度的分歧有时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因为它正像是一神与多神的世界观之不同,像是许多基督徒因信仰唯一的神而强调自己所秉持的信仰是最纯正的反而彼此排斥和争执,而佛教所崇尚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更为我所接受,因此无论净土也好,禅宗也好,所有的弟子都取释姓,它试图从人-神的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变成入道者与先行者的关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真理应该流淌在每个人心中,每一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上帝。这两句话在我心中的意思是相同的。
即便在佛教这样宽容豁达的宗教当中,也存在着高下之战与“文人相轻”,在禅宗圣严法师与藏传达赖的一次难得的对话当中,我们也看到了在和谐与包容中的一场较量。从气势上来看,是密宗赢了,因为它似乎具有更严密的修炼途径和解释体系,但我也看到瘦弱的圣严不卑不亢的一面。两者之间一定有个高下么?佛陀在对弟子说的话,已经不再有人听见,留到哪里的该是真传?
在这世界存在着无数种二元对立,它们是即矛盾又彼此扶持的力量,东方与西方,欧洲与美洲,传统与创新,哲学与宗教,现象学的psychoanalysis与理性主义的CBT,男与女,优势与问题,理论与实践,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高大上与接地气。
Ps,还是来自一条文字微信。我想微信还是会没人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