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事们2
(2012-02-18 17:44:53)
标签:
杂谈 |
我在病房工作的导师,41岁,眼镜修女,至今还没有结婚。她梳着辫子,头发染成深棕色,总是穿着深色的衣服,深绿色的夹克,黑色的毛衣和深蓝色的围巾,看上去像是一种有些历史但又年头不够的花瓶,被摆在博物馆角落里的花瓶。她的装扮和气质也正像她的绰号,修女式的古板,羞怯和严谨。
尽管她是我在医院名义上的导师,一开始她总是很害羞,躲着我。把我全权交给她年轻的男同事菲利普照管,尽量不要和我说话,总怕我的存在打扰到她生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偶尔有眼神接触,也会迅速避开。
眼镜修女考虑问题很细,对事物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说苛刻的心理测验借出和归还时间,她在写东西的时候绝对不要被打扰。在病人入院时,对信息的记录她有一定的规律,在病例讨论的时候她也尽量选择比较简洁有组织的表达,在给病人做诊断的时候她不太会询问上司,比较喜欢一遍过,也不喜欢过多浪费时间的闲聊。在与护士处理关系方面也很谨慎。所以她总是很容易精神紧张。
当谈话超出了工作routine和轻松的范畴,她总是会露出一副神经被触动了,有些压力和惶恐的神情。好像被冒犯了,又好像承受了内心的压力。所以一开始和她的相处并不容易。
她尽量不吃任何不健康食品,不喝咖啡只喝茶。尽量让自己少吃肉。为了心理学5年的培训的最终大考而在下班后努力学习的。苦修者的气质。
另一方面,她在和小孩子和护士交流的时候,又会露出一种一半害羞,一半顽皮的少女式神态。没有任何造作的内心流露。就是这样一个,在适当的年龄没有进入婚姻,保留着一部分少女气息,在思想上成熟而独立,有时过于刻板,最终变得非常敏感而又琢磨不定的女性。
后来因为发现我也有害羞的性格成分,她渐渐地开始接受我的存在。后来加上我做心理测验上手很快,测验的报告也写的(除语法外)无可挑剔。在提升了工作效率之余,还主动担任了把人格测验电子化的任务,我终于得到了她的认可。而且由于这个人格测验是我迄今为止见到的最伟大的人格测验,所以我把文献通读了一遍,并把对人格理论的理解应用在报告上,眼镜修女对我的认可于是变成了专业上的赞许。她尽管专业不是学心理学,却在各方面有触类旁通的专业能力,是一个不可小视的眼镜修女。时间久了,因为我比较勤快,每件事都办的很可靠踏实,在处理和护士们的矛盾时也比较低调得体,逐渐赢得了她的信任。好吧,这段是在自夸。于是,在这个实习我渐渐地可以把外国人的面具运用到彻底,并且让这个劣势反而成为优势。我的外国人性让他们感到距离,让我们始终由于不同的经历,由于表达情感的细节的不同而总是容易错落在不同的层面,由于异国文化本身的特殊性。一方面他们对我没有太多期待,我很容易不被接受,也便更容易被改观和得到赞许,另一方面,他们所必须遵守的行为模式和准则可以被我轻易的打破,他们在自身角色和性格所受的限制,对我没有任何约束,以至于我可以很容易地去补偿他们不能做到的事。
这周木婉清度假去了,因为小孩子刚放学,只剩下我和眼镜修女。因为她计划去中国做四周旅行,想要咨询我有关中国的情况,我们才开展了一点点私人关系。在约好去酒吧当天的中午,她问了一些关于我的情况,而我对她的倾听表示感谢。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问起她一个在我心中一直盘旋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内心正在经历某种冲突和障碍,有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他/她同样还能治愈别人么?因为,在人没有解决一些事的时候,对某些事物的看法不能是完全客观正确的,对待某些事情的情绪不可能是轻松简单的。"她挑着眼睛看了我一眼,好像对这个问题感到有些惊讶:“当然!——所以我们在做培训的时候同时需要Selbsterfahrung(个人经验:指自己做心理咨询,不知道这个词怎么翻译)。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比如史蒂芬,她指我们新的主治医生,她也有很多问题,每个人都把它掩盖得很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事。但我说,你看,像我这么一个相当敏感的人,同样也可以么?我并不是像史蒂夫或者是菲利普那样,看起来气质很稳定的人。她说,“菲利普也不是完全像你说的那样,他也有他的问题。”
我的同事们,做这个工作多年,上面有前辈,周围有同事,下面有实习生,医院的体制和心理咨询培训的体制也是清晰的,实实在在的,稳固的。当你和他们在一起工作的时候,你就不觉得心理咨询是一个多么神圣和神奇的工作,尽管它很有趣,因而总会有一些很特别的病例出现,每周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而工作治疗师,家庭治疗,社会工作者,医生,心理咨询师的组合可以让一些本来以普通的治疗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可这就是一份像其他工作一样非常普通和简单的工作,充满了日常,充满了琐碎,和无法避免的错误。你不一定非要是伟大的人,也不一定具有超长的技能,但是,看到别人的成长而感到喜悦的心,一定的沟通技能,以及愿意为接近这个工作而不断付出努力和学习的动力,是一定要有的。其他的是通过经验慢慢达成的。
我一向反感把心理咨询师神化,也不喜欢一些人以参加各种眼花缭乱的咨询培训课的数量之多来标榜自己的技能,更不喜欢把精神分析神秘化巫术化的倾向。我见到的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都是非常非常普通的人,他们接受的培训有精神分析也有行为主义,针对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问题各有所长,可以没有障碍的合作。这两个学派某些最根本的治疗手段是近似的,但有一些不同的侧重,在解释一些问题的时候可以是相互的补充。我觉得在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之间,我似乎开始渐渐地开始倾向于行为主义,因为这是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理论和操作模式,不至于刺入人内心太深。我愿意用精神分析去理解人,而不太愿意以这种模式促成改变,因为这需要破除太多外界的干扰。而中国人,比起慢慢地把植根于最深处的痛苦释放出来,更需要建立在社会体制之上,某些给予筋骨和框架的积极强化和鼓励,并且让这种强化变成持之以恒的动力,带动自己走完下面的路。
回到眼镜修女。中午吃饭的时候说了一些我的不安,她说,她已经经历了动荡的时刻,在32岁那年,她也很辛苦,而现在她已经习惯一个人生活,觉得很多东西可以自己安排,觉得这样很舒服。我问她,你想要有一份长期关系么?她说,是的,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必须得是我觉得合适的,可以接受的人。因为我是一个很害羞的人,不太容易和人熟识,但本性中其实有支配和控制的成分,这两种性格有些冲突,不想改变也很难改变。我不喜欢在关系中居于下方,而那些愿意居于下方的男人,我又觉得他们太弱了,我也不想要他们。
尽管她是我在医院名义上的导师,一开始她总是很害羞,躲着我。把我全权交给她年轻的男同事菲利普照管,尽量不要和我说话,总怕我的存在打扰到她生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偶尔有眼神接触,也会迅速避开。
眼镜修女考虑问题很细,对事物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说苛刻的心理测验借出和归还时间,她在写东西的时候绝对不要被打扰。在病人入院时,对信息的记录她有一定的规律,在病例讨论的时候她也尽量选择比较简洁有组织的表达,在给病人做诊断的时候她不太会询问上司,比较喜欢一遍过,也不喜欢过多浪费时间的闲聊。在与护士处理关系方面也很谨慎。所以她总是很容易精神紧张。
当谈话超出了工作routine和轻松的范畴,她总是会露出一副神经被触动了,有些压力和惶恐的神情。好像被冒犯了,又好像承受了内心的压力。所以一开始和她的相处并不容易。
她尽量不吃任何不健康食品,不喝咖啡只喝茶。尽量让自己少吃肉。为了心理学5年的培训的最终大考而在下班后努力学习的。苦修者的气质。
另一方面,她在和小孩子和护士交流的时候,又会露出一种一半害羞,一半顽皮的少女式神态。没有任何造作的内心流露。就是这样一个,在适当的年龄没有进入婚姻,保留着一部分少女气息,在思想上成熟而独立,有时过于刻板,最终变得非常敏感而又琢磨不定的女性。
后来因为发现我也有害羞的性格成分,她渐渐地开始接受我的存在。后来加上我做心理测验上手很快,测验的报告也写的(除语法外)无可挑剔。在提升了工作效率之余,还主动担任了把人格测验电子化的任务,我终于得到了她的认可。而且由于这个人格测验是我迄今为止见到的最伟大的人格测验,所以我把文献通读了一遍,并把对人格理论的理解应用在报告上,眼镜修女对我的认可于是变成了专业上的赞许。她尽管专业不是学心理学,却在各方面有触类旁通的专业能力,是一个不可小视的眼镜修女。时间久了,因为我比较勤快,每件事都办的很可靠踏实,在处理和护士们的矛盾时也比较低调得体,逐渐赢得了她的信任。好吧,这段是在自夸。于是,在这个实习我渐渐地可以把外国人的面具运用到彻底,并且让这个劣势反而成为优势。我的外国人性让他们感到距离,让我们始终由于不同的经历,由于表达情感的细节的不同而总是容易错落在不同的层面,由于异国文化本身的特殊性。一方面他们对我没有太多期待,我很容易不被接受,也便更容易被改观和得到赞许,另一方面,他们所必须遵守的行为模式和准则可以被我轻易的打破,他们在自身角色和性格所受的限制,对我没有任何约束,以至于我可以很容易地去补偿他们不能做到的事。
这周木婉清度假去了,因为小孩子刚放学,只剩下我和眼镜修女。因为她计划去中国做四周旅行,想要咨询我有关中国的情况,我们才开展了一点点私人关系。在约好去酒吧当天的中午,她问了一些关于我的情况,而我对她的倾听表示感谢。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问起她一个在我心中一直盘旋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内心正在经历某种冲突和障碍,有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他/她同样还能治愈别人么?因为,在人没有解决一些事的时候,对某些事物的看法不能是完全客观正确的,对待某些事情的情绪不可能是轻松简单的。"她挑着眼睛看了我一眼,好像对这个问题感到有些惊讶:“当然!——所以我们在做培训的时候同时需要Selbsterfahrung(个人经验:指自己做心理咨询,不知道这个词怎么翻译)。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比如史蒂芬,她指我们新的主治医生,她也有很多问题,每个人都把它掩盖得很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事。但我说,你看,像我这么一个相当敏感的人,同样也可以么?我并不是像史蒂夫或者是菲利普那样,看起来气质很稳定的人。她说,“菲利普也不是完全像你说的那样,他也有他的问题。”
我的同事们,做这个工作多年,上面有前辈,周围有同事,下面有实习生,医院的体制和心理咨询培训的体制也是清晰的,实实在在的,稳固的。当你和他们在一起工作的时候,你就不觉得心理咨询是一个多么神圣和神奇的工作,尽管它很有趣,因而总会有一些很特别的病例出现,每周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而工作治疗师,家庭治疗,社会工作者,医生,心理咨询师的组合可以让一些本来以普通的治疗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可这就是一份像其他工作一样非常普通和简单的工作,充满了日常,充满了琐碎,和无法避免的错误。你不一定非要是伟大的人,也不一定具有超长的技能,但是,看到别人的成长而感到喜悦的心,一定的沟通技能,以及愿意为接近这个工作而不断付出努力和学习的动力,是一定要有的。其他的是通过经验慢慢达成的。
我一向反感把心理咨询师神化,也不喜欢一些人以参加各种眼花缭乱的咨询培训课的数量之多来标榜自己的技能,更不喜欢把精神分析神秘化巫术化的倾向。我见到的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都是非常非常普通的人,他们接受的培训有精神分析也有行为主义,针对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问题各有所长,可以没有障碍的合作。这两个学派某些最根本的治疗手段是近似的,但有一些不同的侧重,在解释一些问题的时候可以是相互的补充。我觉得在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之间,我似乎开始渐渐地开始倾向于行为主义,因为这是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理论和操作模式,不至于刺入人内心太深。我愿意用精神分析去理解人,而不太愿意以这种模式促成改变,因为这需要破除太多外界的干扰。而中国人,比起慢慢地把植根于最深处的痛苦释放出来,更需要建立在社会体制之上,某些给予筋骨和框架的积极强化和鼓励,并且让这种强化变成持之以恒的动力,带动自己走完下面的路。
回到眼镜修女。中午吃饭的时候说了一些我的不安,她说,她已经经历了动荡的时刻,在32岁那年,她也很辛苦,而现在她已经习惯一个人生活,觉得很多东西可以自己安排,觉得这样很舒服。我问她,你想要有一份长期关系么?她说,是的,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必须得是我觉得合适的,可以接受的人。因为我是一个很害羞的人,不太容易和人熟识,但本性中其实有支配和控制的成分,这两种性格有些冲突,不想改变也很难改变。我不喜欢在关系中居于下方,而那些愿意居于下方的男人,我又觉得他们太弱了,我也不想要他们。
前一篇:2012及龙年
后一篇:玛丽·波平斯阿姨-我的同事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