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解心理疾病 引子

(2010-06-04 14:57:25)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

引子

( 我是笨人。无论学过多少东西,我都无法简单的把它们承认下来循着前人的脚步继续的前行。以前缔造的理论大厦实在是太多太复杂了,我没有办法在脑子里把它们分门别类的安装下来。我能做的,只是把它们全都扔掉,然后用一个人的眼睛一个人的思考方式将它们重新归纳诠释一遍,用我自己熟悉的方式。我甚至没有办法直接在脑子里想过去,只能这样写下来。我所说过的很多可能已经被无数人重复过了,很可能已经被多少年前的什么什么人下过结论了,我只是走我自己的路。)

 

 

 

人是什么?

人是人在环境中,将环境作为背景,与其他物体和生命所比较得到的一个概念。人在天地之间,在人群之间,在树木和植被之间,在各种动物之间看到自己。人这个概念起初一定是很写意的,就像是地平线上,有天空有草地,在平地上立起的一个深深的影子,站立着,身上覆盖着几块布,几种朴素的装饰物,抬起头仰望天空,或者俯视大地,眼睛里透着光。人的存在起初进入的领域是语言,人作为一个概念存在,然后出现与之相对的其他,植被的名字,一种动作,人与人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随之产生的各种组合这些运动和实体的词汇,比如说连词副词形容词。列维斯特劳斯的野性的思维里提到,有一种部落语言中名词是很发达的,它们用于给各种树木的各部分赋予名称,还有非常冗长的人名,用来表示复杂的亲缘关系,它们的存在正表达了那一个非常贴近自然,在各种各样的树木之中,人与人之间彼此联系着的环境。然后是神话,其中包括某种朴素的宗教,那是人对自身,他所处的环境的一次想象,也是对人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原型的一种探寻,随后渐渐发展成哲学。如果人的语言和词汇是人的概念的实践层面,那么神话和宗教是人所在世界概念的理论层面。

 

而诞生出这一切的是人的意识(或认知)。这个世界存在着,或者被人认识到它存在着,人对这个环境和他自身产生各种感觉和情绪,而意识或者说思维是这其中的桥梁。他并不是直接地与这世界相对,与午后的阳光沉落下去森林中绝对的黑色相对,与冬日里的寒冷相对,与存在着这一个复杂的世界的广袤相对,与这个自然中的一切运动,生老病死,生长和衰退相对。意识或者思维是他孤独地站在广阔的土地上,所萌生的一层保护膜。它经由经验和情感构建起一个意识的地图,用于抵御黑暗和寒冷,孤绝和死亡。我所使用的意识概念是相对于无意识的,是代表人可以意识到的想法、思维、逻辑,理论,事物法则以及方法论之类。而不远处还有一层经由习惯形成的古老的生存方式沉睡在无意识中与之遥相呼应,比如直觉。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家里的宠物比如猫、狗,对于人意图的揣测比人要灵敏的多,可以很识趣的讨好和示弱,恰如其分地扮演着自己所占据的那个角色。我个人假设动物就是凭着某种身体性的完整,比如舒适,比如满足,而直觉无意识地生活下去的。这种无意识的应对方式我们并非没有,我们起初掌握一门外语的时候会更有意地循着语法规则去拼凑句子,而其后记住的词汇多了就会更直觉无意识的从脑海里调动出词汇作为选择,这是更本能的,而以前形成的语法渐渐模糊了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这只是两种应对事物的方式。我以为用逻辑演绎做出推理和判断是人特有的特性,而用习惯形成的无意识和直觉应对事物的方式确是更动物更本能的,这只是一种分类法,这其中没有绝对泾渭分明的界线。猴子也可以通过掌握词语的方式学会一种行为习惯,而人类也可以凭直觉判断,它们之间只是量和倾向上的区别。

 

与人站立在广袤的土地上那个古老诗意的认识相比,现代科学对人的认识,是有一群细胞组织的具有新陈代谢的有机体、大脑功能极度发达的人。这种基于化学,解剖学,医学的概念,是已经经历了很多代的抽象和演绎所得到的一个原型。它的成立是在无数种假设的前提下的,从元素说再到原子说直到现代医学。对于这些前提先入为主的认可,我个人看来,其实也是把某种世界观作为前提的宗教。是的,现代科学只是宗教的一种,现代科学相信可以用科学,即某种基于观察的方法论探测到事物的真相,并触碰到真理,而现代社会所有的一切都是基于这个信念建立起来的,它是现代生活实践大厦的理论指导。

 

因为有我,有自然中的一切,我的意识开始对其进行反思,于是形成了我在这个环境中的行动法则。我行动的结果造就了新的一重环境,后来演变成城市及现代社会。然后我的意识再对自然以及我创造的环境进行反思得到新的一重行动法则。人类社会的演化就是在不断地在已建立的环境之上建筑行动法则和神话(世界观)的过程。而所谓的代的现象(generation effect),就是上一代人在某个时间点出生,意识到他所在的世界,进行反思后实践的结果,形成的一个新环境,是他们经历所得的行动的方向,却是下一代人来到世界的起点,下一代人势必把它接受下来,并重新带着怀疑进行新的一层反思,然后形成新的行动法则并以这种新的行动法则去改变世界。代与代之间的冲突正是前一个波浪的方向与后一个波浪方向的碰撞,而后一个永远都是对前一个的修正。历史就以这种形式正波逆波正波逆波的前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变成蘑菇人了
后一篇:关于《1Q84》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