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掉牙的爱情故事(未完)
(2010-01-17 05:06:33)
标签:
故事坑 |
分类: tales |
1
并不遥远的从前,有个能预知未来的女人,没有找到什么更合适的名词的时候,暂时叫她巫女。出生的那一刻她看见自己的母亲,看到的不是一双关切的眼睛,而是一连串的生活事件,在那女人的身后,从壮年到驼背到面容枯槁,一个渐渐萎缩的身躯倒退着躺入坟墓。每看到一个人,她仿佛就能看到一条线伸向遥远的某处,带着混沌的颜色和符号;她与这人接触越久,那条线就更加清晰,每个符号都生长出不同的画面。起初她只是以为那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图画,随着年纪的增长才渐渐领会了它们的含义……她坐在街市一角的石头台阶上,望着行人,那些笑嘻嘻的幼童,拄着拐棍的老人,衣衫褴褛的乞丐,大摇大摆的商人,从当刻到死去的经历就像书本一样哗啦啦地翻开了。可惜这不是巫术昌盛的时代,她没有以此为生的觉悟。
她像个普通的小孩子那样长大。无数种人生的开头与结尾,她没有经历过,也不能理解,无数种信息的交织,只不过是一些沉甸甸的词语,没有声音的符号。她试图忘记这样的能力,常常把眼睛眯成一条缝,让视线模糊了,头脑中就是另一个世界,另一些符号,另一些解释,却是她所熟悉和习惯的,那些人的经历就被稀释了、过滤掉了。和家人坐在饭桌前的那会儿,她常常在对面熟悉的面孔上读到一个时空久远的画面,就怔住了,筷子掉在地下。时空总是在她睁开眼睛的瞬间就迅速后错游移,她常常感到自己踩在半空中,无法确认也无法信赖自己所站在的土地。
14岁那年,她与父母坐船去旅行,半夜她父母在船上争执,母亲下了夜间停靠的小站,父亲也追去了,从此再没有人回来找过她。这是早已经熟知的命运,无数次地在她脑中回放过的经历。她曾堵着门口不放人出去,曾试着哭闹着不肯上船,曾在父亲追去的时候冲着远处无光的岸边大喊,没有回应。
然后她便欣然接受这样的命运。
船主收留了她。他是个长满胡茬的说话粗里粗气的典型船夫,天气好就出行,天气不好就在家睡觉,偶尔赌个小钱,喝醉酒打老婆。她在船上被当成半个女儿和工人,人多的时候帮着收钱,人少的时候算命挣点钱,这时便不能再眯着眼睛玩了。她总是把命运说到一个恰到好处的点,选择一个情绪不多不少的画面,太远了便太凄惨晦气,太近了又显得没有难度谁都能猜出来。在起初没掌握好分寸之前,她挨尽了巴掌。
船上的客人百无聊赖的时候,和她打趣聊天。有的只是在夜里喝醉酒的时候找她算命,不过是为了倒出腹中那点心事;有些还觉得她瞧起来很好看,性格也乖巧,想带她下船去见证一番人生。
船主摆摆手,不答应。过会儿伸出五个手指,前后比了一比。一般的人总觉得那是个天价,便作罢。船主于是脸上透出得意,仿佛这姑娘的身价以这样的形式得到了正式的确认。这么个姑娘摆在船上可是个招牌,而且他对她带着一种说不清楚的感情,他的老婆性格过于柔顺了,对于金钱过于算计了,对于他这种真正意义上“硬汉子”,未免有些琐碎平淡,这个来路不明又透着点邪乎的姑娘,即像女儿,又是丫头,是可以用来炫耀一把的财产。
她和船上的人谈天。看着他们从一种命运,过渡到另一种命运。在船那头哭天抹泪,船这头欢天喜地。或者是心情郁闷的几乎的就要投江了,却又来了好运。有时候她深呼一口气,朝着线密密实实又模糊的更远处望去,看到一条线落下去,并不会停下来,还会不停地再坠落,再坠落,直到头顶上的头发也稀少了;看到悲痛的不远处,能孕育出多么强烈的欢乐,以及长久的大笑之后不可逆转的失落;看到某些线的起伏,比很多人加在一起的还要多,某些线的波动是微弱而细腻的。在某一刻她以为自己读懂了很多,仿佛那些人生她也经历了一遍,该死去了;另一瞬间她感到自己还一无所知,她还在这船上,听着船主和他的酒客们自吹,听着船主女人的唠叨和哭泣,往返于两地之间。
有时候她会疯狂地爱上船上的一位客人,或许只是为了散发心中的那点密不透风的情绪,反正船永远在江中靠不了岸,每个人的背影都会消失在岸边那一片黑黑的陆地里,与她老死不相往来。她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脸,却看不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她常常疑心自己会莫名地死在某个夜晚,撞在石头上。
她也正经地恋爱和被爱过那么几次。有个富家的公子哥,真心地爱上她,想要带她下船。船主伸出的五根手指也不能令他退却。她被他抱在怀里,看起来干瘦一团,对方很心满意足地望着岸边,抚着她的头滔滔不绝地说话。尽管她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但被人所求总是种愉快新奇的感觉。这是她第一次被人所爱。她看着他的眉目,就仿佛看到一个大大的房子,很大很宽的床,黑木的家具,看到他并不太爽朗的微笑,以及那一层层厚重的布幔做窗帘,密不透风,空气里充盈着高级家具的气味,让人有些慵懒,风也是被精细地筛选过的,还不如这江上的夜里,酒香和酒客呕吐交织的味道通透;她于是留下了。还有一次,她差点与卖酒的少年一起出逃,在那个年纪,冒失是种强心剂。他们偷偷地走到岸边,听到船主的鼾声断了,翻了个身,鼾声接着响起,她又跑了回来。在奔向陆地的那一刻:她仿佛看到自己渐渐地变成了赤脚的村妇,在堂下量酒数钱,没有人知道她是巫女,也没有人再来找她算命。尽管她从来不满意被上天赋予这种能力,可她却也没有勇气失去。
这样过了七年。
2
江边的小镇上有个看瓜的青年,拉着一船木瓜到城市去,把一船货卸下,卖了钱,就准备在城里驻扎了。他什么还都不懂,但他有的是勇气,有的是力气,有的是求知欲。关键是他很执著哩,不管多遥远的梦想都仿佛捏在手中那样的轻松。而且他还真诚呢,他的瓜个个都甜,不甜还要倒找钱。收瓜的商户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一船货装在大卡车里,数都懒得去数。他也泯抿嘴露出个耐人寻味的微笑,怎样的盘算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这是真诚赋予他的洞察力。
那年船主也把船停在江边修船,是淡季,远方发了水。他遣巫女去城市的中心买东西。看瓜的青年也往集市上去。巫女的碎步子走得很快,看瓜的青年追上去问路。她回头望了他一眼,大吃一惊,他看上去像一块石头,浑身滚圆,却又很瘦弱,关键是,她在他的身上读不到任何未来的痕迹。这是她第一次遇到一个让她读不懂命运的人。
看瓜的青年无论怎么也听不懂巫女的讲解,她无奈领他走到集市上,讲这街市,店铺,这些密密麻麻的房子。集市到了,两个人都有些不舍得,看瓜的青年又把她送回了江边。
船主正躺在船下晒太阳,抽着旱烟。看瓜的青年愣愣地走到船主的面前,指着巫女。船主的五指一伸,看瓜的青年也讪讪的退了一步,看着巫女走到船上。
现在他们是木瓜男和知命女;在没有找到更不搞笑的称号之前。
后来,木瓜男这样形容第一次见到知命女的情形,尽管他对她的选择,就像是他把一车木瓜拉到岸边一样地充满了偶然性。但他觉得,她不像是官家的小姐,对他心生鄙夷,爱搭不理;她也不是那些摆摊人家的闺女,说话大大咧咧,没大没小。她更没有一般丫头那样的扭捏。她身上有某种他无法归类的东西让他着迷,这世间一切无法归类的便是美的,正如她无法识别他的命运。在这一点上,他们是相似了。
木瓜男开始在城市里转悠,学着做生意,他想开个大大的店铺。空闲的时候,他便走到江边看知命女乘的船回来了没有,有时候船才停靠半天,他在树下看人逗蟋蟀,看的眼睛昏花,便睡着了,船便又开走了。
3
木瓜男不仅仅是木瓜男,在那不为人所知的小镇上,曾有个青年留下了惊天动地的故事。然而所有离开了出生的土地迁徙的人都带着故事。只是在城市里,有许多许多人许多不知名的街道,不熟悉的光线不熟悉的颜色,太让人害怕和不安,他们只披一层最简单的外衣,静静地接受自己被这城市上一层颜色。
城市的那头,小镇宁静的晚上,远远的,城市的霓虹灯就会亮起来,放出迷人的光亮,照得小镇上的街道很黯淡,邻里此起彼伏的鼾声中,孩子从床上爬起来,痴痴地望着窗外。
从远处看,它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诱人的味道,每一刻和每一刻都不同。所有的人都被这某些莫可名状的东西吸引了,留下来,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大。其中充满了令人愉悦的差异与参差,无数种融会而生的风尚随着四季随着城市灯光的累积流动着,一片席卷过来,另一片便消失得不见踪影。无数种交流诞生出无数种商机,无数种的变化又孕育出无数的可能性。鸟也被吸引来了,在垃圾桶旁捡拾碎屑,又火速的飞走。
所有的城市都不可能是一种颜色,所有的城市都是混杂的颜色,翻滚着,从上到下,在每一片褶皱里都有一个人,一个家庭,一种群体,按照自己的方式呼喊,喊给自己人听,外人便不相干。
所有的人都抱着融合的目的来,想拥抱这城市,想要从小城的旧外套里逃出来,打破那彬彬有礼的壁垒,最终发现,这里不过是无数个小镇不成功的融合留下的拼贴,无数种开放的热情冷却后凝结成的玩意便是壁垒,在帽子和手提袋,外套的样式和材质,在人与人的言语之间静静地透露出它的存在,拆除了一片,又长出新的一片。而由壁垒生出的隔膜与痛苦,又成了滋生新一片土地的土壤。
或许多年过去,这里就像是缠绕的毛线团,越来越密解不开来了,变成一个疙瘩,再也没有了流动的可能性,一切便都止息了,所有的活物都渐渐撤离,变成一片废墟。然而在一座城市从生到死的衰老过程里,人只截取其中的很小的一段。
看到整体便看不到细节,进入了细节便看不清整体。若是一切都想透了,还活个什么劲呢?
木瓜男坐在江边看着江那边的房子的灯光,这样想着。他脑子里已经有了个计划,如何去实践自己的人生。
(未完)
2009.3~5
并不遥远的从前,有个能预知未来的女人,没有找到什么更合适的名词的时候,暂时叫她巫女。出生的那一刻她看见自己的母亲,看到的不是一双关切的眼睛,而是一连串的生活事件,在那女人的身后,从壮年到驼背到面容枯槁,一个渐渐萎缩的身躯倒退着躺入坟墓。每看到一个人,她仿佛就能看到一条线伸向遥远的某处,带着混沌的颜色和符号;她与这人接触越久,那条线就更加清晰,每个符号都生长出不同的画面。起初她只是以为那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图画,随着年纪的增长才渐渐领会了它们的含义……她坐在街市一角的石头台阶上,望着行人,那些笑嘻嘻的幼童,拄着拐棍的老人,衣衫褴褛的乞丐,大摇大摆的商人,从当刻到死去的经历就像书本一样哗啦啦地翻开了。可惜这不是巫术昌盛的时代,她没有以此为生的觉悟。
她像个普通的小孩子那样长大。无数种人生的开头与结尾,她没有经历过,也不能理解,无数种信息的交织,只不过是一些沉甸甸的词语,没有声音的符号。她试图忘记这样的能力,常常把眼睛眯成一条缝,让视线模糊了,头脑中就是另一个世界,另一些符号,另一些解释,却是她所熟悉和习惯的,那些人的经历就被稀释了、过滤掉了。和家人坐在饭桌前的那会儿,她常常在对面熟悉的面孔上读到一个时空久远的画面,就怔住了,筷子掉在地下。时空总是在她睁开眼睛的瞬间就迅速后错游移,她常常感到自己踩在半空中,无法确认也无法信赖自己所站在的土地。
14岁那年,她与父母坐船去旅行,半夜她父母在船上争执,母亲下了夜间停靠的小站,父亲也追去了,从此再没有人回来找过她。这是早已经熟知的命运,无数次地在她脑中回放过的经历。她曾堵着门口不放人出去,曾试着哭闹着不肯上船,曾在父亲追去的时候冲着远处无光的岸边大喊,没有回应。
然后她便欣然接受这样的命运。
船主收留了她。他是个长满胡茬的说话粗里粗气的典型船夫,天气好就出行,天气不好就在家睡觉,偶尔赌个小钱,喝醉酒打老婆。她在船上被当成半个女儿和工人,人多的时候帮着收钱,人少的时候算命挣点钱,这时便不能再眯着眼睛玩了。她总是把命运说到一个恰到好处的点,选择一个情绪不多不少的画面,太远了便太凄惨晦气,太近了又显得没有难度谁都能猜出来。在起初没掌握好分寸之前,她挨尽了巴掌。
船上的客人百无聊赖的时候,和她打趣聊天。有的只是在夜里喝醉酒的时候找她算命,不过是为了倒出腹中那点心事;有些还觉得她瞧起来很好看,性格也乖巧,想带她下船去见证一番人生。
船主摆摆手,不答应。过会儿伸出五个手指,前后比了一比。一般的人总觉得那是个天价,便作罢。船主于是脸上透出得意,仿佛这姑娘的身价以这样的形式得到了正式的确认。这么个姑娘摆在船上可是个招牌,而且他对她带着一种说不清楚的感情,他的老婆性格过于柔顺了,对于金钱过于算计了,对于他这种真正意义上“硬汉子”,未免有些琐碎平淡,这个来路不明又透着点邪乎的姑娘,即像女儿,又是丫头,是可以用来炫耀一把的财产。
她和船上的人谈天。看着他们从一种命运,过渡到另一种命运。在船那头哭天抹泪,船这头欢天喜地。或者是心情郁闷的几乎的就要投江了,却又来了好运。有时候她深呼一口气,朝着线密密实实又模糊的更远处望去,看到一条线落下去,并不会停下来,还会不停地再坠落,再坠落,直到头顶上的头发也稀少了;看到悲痛的不远处,能孕育出多么强烈的欢乐,以及长久的大笑之后不可逆转的失落;看到某些线的起伏,比很多人加在一起的还要多,某些线的波动是微弱而细腻的。在某一刻她以为自己读懂了很多,仿佛那些人生她也经历了一遍,该死去了;另一瞬间她感到自己还一无所知,她还在这船上,听着船主和他的酒客们自吹,听着船主女人的唠叨和哭泣,往返于两地之间。
有时候她会疯狂地爱上船上的一位客人,或许只是为了散发心中的那点密不透风的情绪,反正船永远在江中靠不了岸,每个人的背影都会消失在岸边那一片黑黑的陆地里,与她老死不相往来。她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脸,却看不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她常常疑心自己会莫名地死在某个夜晚,撞在石头上。
她也正经地恋爱和被爱过那么几次。有个富家的公子哥,真心地爱上她,想要带她下船。船主伸出的五根手指也不能令他退却。她被他抱在怀里,看起来干瘦一团,对方很心满意足地望着岸边,抚着她的头滔滔不绝地说话。尽管她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但被人所求总是种愉快新奇的感觉。这是她第一次被人所爱。她看着他的眉目,就仿佛看到一个大大的房子,很大很宽的床,黑木的家具,看到他并不太爽朗的微笑,以及那一层层厚重的布幔做窗帘,密不透风,空气里充盈着高级家具的气味,让人有些慵懒,风也是被精细地筛选过的,还不如这江上的夜里,酒香和酒客呕吐交织的味道通透;她于是留下了。还有一次,她差点与卖酒的少年一起出逃,在那个年纪,冒失是种强心剂。他们偷偷地走到岸边,听到船主的鼾声断了,翻了个身,鼾声接着响起,她又跑了回来。在奔向陆地的那一刻:她仿佛看到自己渐渐地变成了赤脚的村妇,在堂下量酒数钱,没有人知道她是巫女,也没有人再来找她算命。尽管她从来不满意被上天赋予这种能力,可她却也没有勇气失去。
这样过了七年。
2
江边的小镇上有个看瓜的青年,拉着一船木瓜到城市去,把一船货卸下,卖了钱,就准备在城里驻扎了。他什么还都不懂,但他有的是勇气,有的是力气,有的是求知欲。关键是他很执著哩,不管多遥远的梦想都仿佛捏在手中那样的轻松。而且他还真诚呢,他的瓜个个都甜,不甜还要倒找钱。收瓜的商户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一船货装在大卡车里,数都懒得去数。他也泯抿嘴露出个耐人寻味的微笑,怎样的盘算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这是真诚赋予他的洞察力。
那年船主也把船停在江边修船,是淡季,远方发了水。他遣巫女去城市的中心买东西。看瓜的青年也往集市上去。巫女的碎步子走得很快,看瓜的青年追上去问路。她回头望了他一眼,大吃一惊,他看上去像一块石头,浑身滚圆,却又很瘦弱,关键是,她在他的身上读不到任何未来的痕迹。这是她第一次遇到一个让她读不懂命运的人。
看瓜的青年无论怎么也听不懂巫女的讲解,她无奈领他走到集市上,讲这街市,店铺,这些密密麻麻的房子。集市到了,两个人都有些不舍得,看瓜的青年又把她送回了江边。
船主正躺在船下晒太阳,抽着旱烟。看瓜的青年愣愣地走到船主的面前,指着巫女。船主的五指一伸,看瓜的青年也讪讪的退了一步,看着巫女走到船上。
现在他们是木瓜男和知命女;在没有找到更不搞笑的称号之前。
后来,木瓜男这样形容第一次见到知命女的情形,尽管他对她的选择,就像是他把一车木瓜拉到岸边一样地充满了偶然性。但他觉得,她不像是官家的小姐,对他心生鄙夷,爱搭不理;她也不是那些摆摊人家的闺女,说话大大咧咧,没大没小。她更没有一般丫头那样的扭捏。她身上有某种他无法归类的东西让他着迷,这世间一切无法归类的便是美的,正如她无法识别他的命运。在这一点上,他们是相似了。
木瓜男开始在城市里转悠,学着做生意,他想开个大大的店铺。空闲的时候,他便走到江边看知命女乘的船回来了没有,有时候船才停靠半天,他在树下看人逗蟋蟀,看的眼睛昏花,便睡着了,船便又开走了。
3
木瓜男不仅仅是木瓜男,在那不为人所知的小镇上,曾有个青年留下了惊天动地的故事。然而所有离开了出生的土地迁徙的人都带着故事。只是在城市里,有许多许多人许多不知名的街道,不熟悉的光线不熟悉的颜色,太让人害怕和不安,他们只披一层最简单的外衣,静静地接受自己被这城市上一层颜色。
城市的那头,小镇宁静的晚上,远远的,城市的霓虹灯就会亮起来,放出迷人的光亮,照得小镇上的街道很黯淡,邻里此起彼伏的鼾声中,孩子从床上爬起来,痴痴地望着窗外。
从远处看,它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诱人的味道,每一刻和每一刻都不同。所有的人都被这某些莫可名状的东西吸引了,留下来,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大。其中充满了令人愉悦的差异与参差,无数种融会而生的风尚随着四季随着城市灯光的累积流动着,一片席卷过来,另一片便消失得不见踪影。无数种交流诞生出无数种商机,无数种的变化又孕育出无数的可能性。鸟也被吸引来了,在垃圾桶旁捡拾碎屑,又火速的飞走。
所有的城市都不可能是一种颜色,所有的城市都是混杂的颜色,翻滚着,从上到下,在每一片褶皱里都有一个人,一个家庭,一种群体,按照自己的方式呼喊,喊给自己人听,外人便不相干。
所有的人都抱着融合的目的来,想拥抱这城市,想要从小城的旧外套里逃出来,打破那彬彬有礼的壁垒,最终发现,这里不过是无数个小镇不成功的融合留下的拼贴,无数种开放的热情冷却后凝结成的玩意便是壁垒,在帽子和手提袋,外套的样式和材质,在人与人的言语之间静静地透露出它的存在,拆除了一片,又长出新的一片。而由壁垒生出的隔膜与痛苦,又成了滋生新一片土地的土壤。
或许多年过去,这里就像是缠绕的毛线团,越来越密解不开来了,变成一个疙瘩,再也没有了流动的可能性,一切便都止息了,所有的活物都渐渐撤离,变成一片废墟。然而在一座城市从生到死的衰老过程里,人只截取其中的很小的一段。
看到整体便看不到细节,进入了细节便看不清整体。若是一切都想透了,还活个什么劲呢?
木瓜男坐在江边看着江那边的房子的灯光,这样想着。他脑子里已经有了个计划,如何去实践自己的人生。
(未完)
2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