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 |
12日刚考完试,14日才有了网,没网的日子看了《我的名字叫红》,这书的节奏忽快忽慢,非要把凶手和爱情的故事,和对世界对艺术宗教文化的想法结合在一起写,还要不损失结构,我赞同他对文化的冲撞的体会,但却不能理解这样的表达方式。看到中间处,姨父死去直到葬礼的时候很激动,因为那一刻,凶手仿佛才鲜活起来,成为一个真实的人,我仿佛感到,这篇小说,一直写到现在,只是为了那一刻存在。几个中心人物的设计都很清晰,在冗长的笔触里克制的若隐若现,每个人都略显世故。结尾处我实在等不及了,草草翻看完。
也许是看小说的缘故或者是换了一个舒适的小房间的缘故,脑袋正常了一些,写日记顺畅了一些。
这几天都在繁忙地在开学前,在为数不多的几天可以喘息的日子进行密集的特务活动。
前天和昨天晚上连着两天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我迷上了看电影院的预告片,它长达半个小时之久,一个接着一个,最长的一个居然有3分钟,剧情交待的很完整;我也迷上了动画片,这里的动画片广告好多,我真希望每一个都能上映,其中有一个,外星人的驾照考试,飞碟降到一座房子上方,从窗口射进一道光,一个瘦削腼腆的外星人操纵上百个按钮,试图把地球人从窗口运出去,但这个睡梦中的家伙从床上升起,却径直地撞到墙上,旁边壮硕的外星人考官拿着纸和笔皱着眉头作笔记。
很想念马努,她以前的房间总是换人,从学哲学的美国男,到学生物的印度女,她只会说英语。没有她,Maurerstrasse的年轻人都失魂落魄的,尤其是男孩们。嬉笑的人还是相互嬉笑着,但是嬉笑的很没趣味,一向古板的克里斯多夫,总是一个人得意的在屋里用嘴巴模仿萨克斯的声音,和其他人老死不相往来。
有几天会接连两个小时看一个韩剧,剧情和风格很琼瑶,家庭复杂,无数重三角关系暧昧纠缠,刚开始不知道为什么就会忍不住停不下来的看,后来才发现因为节奏太慢,而且主角性格回避,总是到节骨眼上就换镜头。每次主角们见面只是不痛不痒地说一些毫无内容的话,所有的不幸都是为了唤起其他人的怜悯和同情,忍不了了,或许我过于直接的性格也是小时候看琼瑶给憋出来的。可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文化里竟然如此的相似地重复出现,于是我在想究竟是怎样的文化,怎样的生活背景怎样的年代造就了这样的表达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或许对于生活在那样处境下的人,因为关系复杂所以彼此隔膜,生活节奏又很缓慢,这样的思考方式反而是真实的,因为缺少沟通不能为人理解所以自恋自怨,因而创造出来的这样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