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乐评 |
看完电影第三天,仿佛才从这场浩劫里逃出来,脑中不断回想《索罗湖》这首曲子,那些支离破碎的情绪,跌入谷底的感受好像都被埋葬了,只有这首曲子很安逸的真的像在船上慢慢行走平视自己的未来。
我看完电影,我上洗手间,是昏暗模糊的灯光,就像是再造电影中的场景,一切声音都很深远,很响,很吵闹,门慢慢打开的声音,还有冲水声,都像是狂风巨浪,但却和自己无关。我站在雨中支伞,伞支不开,个汪笑着说,走啊,我却觉得这声音也很遥远,好像因为两个人在两种情绪里所以就根本不在一个世界里。
每个人都是自说自话,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抽离的,因此感到错愕和孤独。即使故事本身没有联系,这许多细节中,无数个点和线段,都在传达着同一种情绪,而且渐渐加重,第一个故事还让人感到惶惑,迷茫,然后就是滑稽后的苦涩,色调越来越深。
很多声音我听来简直就像可怖的牙科手术。人物和情节和背景常常是完全不符合的,突兀的声音或情节,欢快的音乐下常常是恐惧和悲愤之情。比如老唐吹的号声,喝粥的声音,还有结尾处那次呼喊。声音很大很强烈,而且总是很突兀地出现,并且明明已经感到过了,还会无可避免地出现第二次第三次,这真是一种折磨。
这也是导演本意如此。这里面有很多无奈和悲愤之情,揉在一起,有爱情,有生活,还有一些过去,太过强烈和冲撞所以理不清楚,那些细小的情节投入到巨大的情绪里就仿佛是沉入海底。
可情节也并非毫无意义。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女人。尽管她们都看上去有一副可鄙的道具面孔,要么就是疯掉了,一看就知道有所夸张和讥讽,我还是感到这里有导演对女人投入的一份理解和宽容。哪怕对那个打色情电话的丑陋女人,在她向梁老师诉说迷恋之情时,我依稀记得有一个缓慢的镜头,好像在表现敬畏和理解。
有很多细节很真实。这里面四个故事倒像是三个女人的正传。疯妈就是最主要的那个,一个典型的,性格倔强又别扭的女人,也一定挺迷人。心中的有些部分拧着,试探,摔东西,做各种奇怪的事情。让儿子念我就是阿廖莎那封信,就好像是催眠的小把戏,只要念了无边儿子就变成了自己的情人。小队长很像个性格软弱,有个强韧性格女朋友的年轻帅哥,怎么做都想让对方满意。儿子竭尽岂能,终于有点起色,妈还是死了,其中不少无奈辛酸。
作为女人,我感到这始终是姜文眼中所看到的女人,这其中带有许多姜文特质的偏执,但我还是不得不承认他抓住了女人性格中的不少特质。
他所撰写的就是自己的生活,用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苦中作乐的悲愤。那些暗示,若作者真有此意,也是多余的东西,不值一提;真正伟大的隐喻是如《圣经》一般生活里的平实故事。导演孤傲的血液还没停止流动,还是有很多华而不实的小细节,放不下身价。他记录下的一切虽然称不上饱满,确是很完整的;称不上深刻,却也是很沉重的。
姜文是个真性情的男人,所以他从不故作严肃,回避探讨爱情。
我不由得觉得这片子很像《恋爱中的宝贝》,只不过是男人版的。
其实两部片子都算不上很平衡的,甚至犯的错误都差不多。过于喧宾夺主的形式,强调环境和背景,却忽略了对人物内心的挖掘。但或许就因为它过渡敏感的拿捏到了一些复杂的内心感受。一个是女孩子成长所要面临的恐惧和不安全感,一味地躲到童话世界里,却被世界剖开的感觉;另一个是,在翻滚的时代潮流,在价值观的树立和倒塌,在代代更替之间,所体会的动荡和迷离,他们能爱,所以本该有目标,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只能被动的承受,无奈了之后却又坦然了,用本片的主题来讲,或者用个汪看待事物惯常的角度来说,“这就是生活”。
有一段话,在荒原狼里,应该送给这部电影,下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