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纸上风景】昆明翠湖之上的海鸥

(2011-01-17 00:48:04)
标签:

昆明

翠湖

海鸥

于坚

分类: 随笔

昆明翠湖之上的海鸥

 

何小竹

 

1994年,我在昆明的翠湖边住了一个月。我本来是去找于坚的,但他不在,出远门了,他的朋友张宇光把我安排在林业厅招待所,那个招待所就在翠湖的边上。

这不是我第一次到昆明。第一次是1986年,我与新婚妻子蜜月旅行,先到西昌,然后从西昌背了20本刚出刊的《非非》(《非非》主编周伦佑委托我带给于坚的),坐(应该是“站”)火车到了昆明。那次我们花了一天的时间游览了滇池。

这次我一个人就没去滇池了。我每天睡懒觉,起床后便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招待所旁边就有一家过桥米线馆。我吃一碗米线之后,只需两三分钟,就可走进对街的翠湖公园。到吃晚饭的时候,我从公园出来,在路边摊上吃几条烤鱼,喝三到四两木瓜酒,然后回招待所睡觉。几乎每天如此。那么,在公园里我都做些什么呢?当然不只是发呆。一个人在翠湖发一两天呆可以,但一个月的时间,要天天那样发呆,我还没修炼到那个境界。我每天在翠湖公园里做三件事:1、看古龙的小说;2、写诗;3、喂海鸥。我不记得古龙的系列小说是我从成都自己带去的,还是到了昆明后买的(或租的)?反正我进了公园,便找一僻静处的长条椅坐下,开始看古龙。我觉得一个人独自出门在外,又是在翠湖公园这样的地方,看书只能看古龙,看金庸都不行,更不可能看卡夫卡,尽管我崇拜他的程度远远超过古龙。我一般会在看古龙的时候,突然走神,然后就想写一首诗。1994年,是我诗歌写作的一个转折点,我写了一些不像诗的诗,而转折的契机或起点,就是在昆明。可能是翠湖的湖光(阳光与水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光影),以及翠湖上的海鸥,给了我某种启发。

说到翠湖上的海鸥,的确是一道奇特的景观。其数量之多,如果让它们一起从湖面腾空而起,其情状完全可用“遮天蔽日”形容。据说它们来自西伯利亚,是为了躲避西伯利亚的严寒而飞来昆明的。它们第一次飞来昆明,大约在七十年代末。昆明不仅气候温暖,更重要的是,有善良而好客的昆明人,敞开翠湖接纳了它们,给了它们以“客居”的舒适感和安全感。政府也出台了专门的法规,严禁捕杀海鸥。从此之后,这些西伯利亚的海鸥,便把每年的越冬之地定在了昆明。现在的翠湖公园,有向游客出售的海鸥食品,一种小馒头,游客花不多的钱买上一小袋,就可享受喂食海鸥的乐趣了。我每当完成一首比较满意的诗,就会拿着预先买好的小馒头,去到湖边与海鸥们亲近一下,听一听它们的欢叫之声。

我那时还没看见过大海,所以,我是在翠湖,这个内陆湖泊,第一次看见海鸥这种海上之鸟的。想到它们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不免会引起我对大海的诸多遐想。联想到我也是从寒冷的成都“越冬”来到昆明,其“客居”的身份与海鸥近似,那感觉更有一番特别之处。

正如1986年那次我没在昆明见到于坚一样,1994年,我在昆明住了一月,到我离开的时候,也没等到于坚从外地回来。反而是我回到成都之后,才第一次见到了来成都游玩的于坚。听说1986年那次,我与新婚妻子在昆明的时候,于坚也是与一干朋友游玩去了成都。这真是一种有趣的错失。后来我与于坚的多次见面,不是在成都,就是在深圳。

但我还是有一个愿望,无论如何,总得在昆明与于坚见一次吧?当然,如果季节合适的话,再顺便去翠湖看一看那些西伯利亚的海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