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行之苗王城(图片)

标签:
贵州松桃苗王城苗族西迁文化 |
分类: 图片 |
此次松桃之行,目的就是为了写一部书:《苗王城——苗族西迁记》。关于这部书,目前还在资料搜集和实地考察阶段。书的形式,结构,均在酝酿之中。苗族有过多次大的迁徙,是一个历经苦难的民族。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境内的苗王城,是历史上苗族西迁之后的一个栖息地。苗王城说是“城”,其实是由若干个小寨子组成的大寨子,与人们印象中那种宏伟的“王城”无法相比。从寨子的建筑,可以看出苗族的生存处境。在永无休止的“赶苗杀苗”的历史中,就算是“苗王”,也断无建造那种金碧辉煌的王宫的条件。
巷道正对的这栋木瓦房,是明代苗王吴黑苗的故居。因不堪朝廷的欺压,吴黑苗联合龙塘苗王龙西波举起反抗的义旗,率领苗民与湖广、四川、贵州三省十万明军展开了长达13年之久的血战。嘉靖三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吴黑苗在乌罗被诱杀,苗民将其尸体抬回苗王城安葬。
苗王城里面充满了迂回曲折的巷道。有的巷道看似宽敞,走到头却是死胡同。有的巷道看似狭窄,到头之后却曲径通幽,敞开一条生路。巷道连着的院子,也均有通向另一条巷道的门扉。这种迷宫似的设计,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为战争所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寨子里的石墙,均为片石干砌。所谓“干砌”,就是不用任何粘合材料,比如泥浆或石灰,而是一块压一块,坚实耐久,充分体现了苗族先民的建筑智慧。
更奇妙的是,苗王城下有一条河,河的对岸,又是一个大的建筑聚落。当河这边的寨子失守之后,可将人员疏散到河对岸的寨子,然后凭河据守。即是说,无论敌人先攻打哪一个寨子,都有对岸的一个寨子作退路和后应。这也是苗王城苗民虽历经劫难,终得以繁衍至今的原因。
有了这条河谷,作为现在的旅游目的地的苗王城,也有了“游动”的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