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帖:阿九评《春节将至》

(2010-01-29 12:38:40)
标签:

春节

文化

分类: 博文摘抄

 [推荐阅读]  何小竹《春节将至》/阿九
- 发表于:2009.09.20 19:31

 http://bbs.poemlife.com:1863/forum/add.jsp?forumID=65&msgID=2147482284&page=1


诗  人:何小竹
诗  作:《春节将至》
推 荐 人:阿九
推荐理由:借用乌青的话,这首诗缺少“目的”,缺少“风格”,缺少“激情”。


诗歌的拓扑学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肯定有一个女孩曾问过何小竹:“你什么时候能为我写一首诗啊?”这样的央求或许可以淡忘,却无法拒绝。诗歌未必是很好的礼物,因为无法随时想写就写一首;它需要时间和契机。所以很多时候,也只能是“一直记着,”等待着一个突如其来的触动。
按乌青的说法,何小竹的诗歌有“三缺”:缺少“目的”,缺少“风格”,缺少“激情”。这首《春节将至》堪称典型。开头两行那么诚恳而又拖延,正如达利画中柔软而可折叠的时钟,已将激情和焦灼化解于无形。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很重大的任务,找个理由向索诗之人致谢更能显出绅士风度:“你给了我一个机会去想象一首诗。”后面几行说在被窝里还想着这件事,委婉地表达了高度的重视。“让这件事情落到实处”看似新华社语言,放在这里却显得十分郑重和卖力。
其实整个第一节都是过渡,被央求的那首诗还没有登场。初看之下,这确实是缺乏“目的”又缺乏预谋的随机写作。但仔细一读,我发现这首短诗其实包含了两首诗,一首套着另一首。
春节将至。这才是那首期待中的诗的第一行。后面的四行把诗歌意象还原到最基本的语义层面,所以我想了很久,还是无法用自己的语言去复述它,而只能直接引用原文:“暖风中飞来一只鸟儿/我说不出它的名字/但却看见/红梅的花瓣/摇摇欲坠。”我能清楚地看见,那个不知名的鸟儿正在展开双翅,调整着尾羽,以便在乱抖的花枝上平衡着自己的身体。
说这首诗没有“风格”,是因为它完全抛开了所有风格学的常规。这嵌入在一首诗里的另一首诗类似于一张超现实主义绘画里镶嵌的浮世绘,而不同艺术的兼容,又如同一架连通器。这种结构固然简单,却不是线性的逻辑所能解释。它提示着我,诗歌显然有它自己的拓扑学。



春节将至

何小竹

你要求我的这件事
我一直记着
你给了我一个机会
去想象一首诗
它的质地,声音
行进的节奏
以及它的不可或缺的光亮
然后,我捂紧被子
焦急地等待
某个词语的突然降临
让这件事情
落到实处

春节将至
暖风中飞来一只鸟儿
我说不出它的名字
但却看见
红梅的花瓣
摇摇欲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