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不动声色的幽默与智慧

标签:
文化 |
分类: 博文摘抄 |
转自石城博客: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328063&PostID=19638091&idWriter=0&Key=0 好诗大家读(015):何小竹
|
http://blog.tianya.cn/blogger/template/3/images/line.gif |
不动声色的幽默与智慧
何小竹诗二首 《口渴》 某某某跑到沙漠去了 他写信回来说 他感到口渴 而我们,读到这封信的人 不由自主地就笑了 那不是别的地方啊 沙漠就是这样的 《开灯睡觉》 不要一味追求节约用电 假如你确实怕黑 不妨就开着灯,睡吧 在十月这样的季节 能睡个好觉很不容易 其意义和价值 是区区电费所无法估量的 这事关幸福的问题 不开灯,毋宁死 【石城品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地所涌现出的众多诗歌流派中,非非主义应该算是最为完善的一个流派了。何小竹作为非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直受到关注。这里我不想在非非主义理论上绕,只就这两首诗谈谈个人感受。简约是何小竹的特点之一,也许是最大的特点。这两首诗,你别指望在诗歌本身之外读到更多所谓价值、意义之类的东西。它仅就是诗,就是叙述的事件本身。干干净净,明明白白。但是作为诗,它又不是纯粹平板的“描述”,它的诗意,需要靠事后的回味。《口渴》一首读下来,你会发现自己被不动声色地狠狠幽了一默。诗人把“某某某”在信中关于“口渴”的倾诉,暗暗转换成是这个“某某某”告诉“我们”的一种见闻,而作为见闻显然了无新意。难怪“读到这封信的人/不由自主地就笑了”。因为“那不是别的地方啊/沙漠就是这样的”。瞧,就这么一下,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轻轻巧巧地把对方希冀获得共鸣的心理愿望彻底给解构掉了。就像我们原本指望诗人会端出一个桃子,最后他却拿一枚桃树叶子说,你们来晚了,桃子都干瘪了。让人说不出话。与此不同,《开灯睡觉》却是严肃的。诗人把开灯睡觉这样的生活小节,提高到了“事关幸福的问题”。诗人说“不开灯,毋宁死”。这不是有意的咋呼,而是一种智慧。因为幸福不是一种宏大的概念,而是每时每刻的切身感受。诗人告诉我们“在十月这样的季节/能睡个好觉很不容易/其意义和价值/是区区电费所无法估量的”。那为什么不呢? 2009/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