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离评何小竹诗集《6个动词,或苹果》

(2007-11-07 22:10:12)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评论
 日常的力量
——读何小竹《六个动词,或苹果》
 

    何小竹,是一个平和的爱吃素的写东西的何小竹。在2000年我来到成都的第一天,坐在当时的橡皮吧的玻璃窗旁边,面朝街道,乌青坐在我的旁边,突然说,"何小竹和杨黎一会儿要来",把我吓了一跳。不久,他们就来了。从橡皮吧出来以后,我对乌青说,杨黎不像杨黎,何小竹太像何小竹了。那时候我只读到何小竹的几首诗,是发在《1999中国诗年选》里的,再加上乌青的少许描述,没见过面时对何小竹的想像就跟何小竹本人差不多。
    再后来,我读到了何小竹早期在80年代的诗,那是一本很旧的白底黑字的《非非》,我在那儿看到何小竹的《梦见苹果和鱼的安》、《鬼城》等等,我很惊讶,也才在这个时候开始带着疑问对何小竹有了不少了解。
    在何小竹早期的诗歌当中,如果一眼掠过,能看到很多诸如"鸟"、"森林"、"梦"、"太阳"、"死亡"等的元素,这让我想到一点,多少觉得有点意思:在无数的诗人年轻的时候,他们的诗歌当中多数会出现这些被称之为"想像力"的东西,他们的诗表面看起来是那么庞杂和丰富,他们的面容看起来是那么的沉郁和激愤。在何小竹早期的诗里我也看到了这些东西,这让我联想到何小竹的一张照片,那是年轻的时候,头发很长,一把胡子,站在照相机前,没有表情的就这么照了。呵呵,这是年轻的何小竹,是何小竹尚处在自发与不成熟阶段的诗歌。这些诗,并不是何小竹真正的诗。
    所以我们后来看到了《不是一头牛,而是一群牛》,看到了《送一颗炮弹到喜玛拉雅山顶》、《一个不吃葱子的男人》、《今天你杀人了吗》这些与早期的何小竹风格迥异的作品。当我在这个安静的下午,从一个陌生的年轻的何小竹读到熟悉的成熟的何小竹时,我感到激动不已。像很久以前的某天,乌青突然说,何小竹是一个隐秘的天才。
    在这本诗集里的前五辑里面,毫无疑问的,都是何小竹最好的诗,是真正的何小竹去写的诗。与早期相对照,同样是一眼扫过去,出现的是诸如"洗衣服"、"大蒜"、"感冒"、"睡觉"等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最易出现的,但何小竹把它们写成了诗歌。在对比这些变化的过程当中,我感受到了何小竹对诗歌的思考。我想拿他的这样一首诗举个例子:

 

《致丈41、三+三、3+2、4和张4》

 

就你们几个名字中
那些数字的和
我算了一下
是60。也许你们
还没有像我这样去算过
(迄今为止,你们凑一起过吗?)
现在我算给你们看了
我相信凡看到的人
都会说,这答案完全正确

 

可能在何小竹的众多好诗里,不会有太多人注意到这首,之所以挑这样一首诗出来,不仅是出于多数人对它的陌生,还出于它在"非诗"上做到的纯粹性。这是一个加法,但这个加法到了结尾,一切都嘎然而至,好像是一个圈,绕了一遍,又抹了回去。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事实上,何小竹的多数诗都做到了真正的"言之无物",说的都是"废话"。这让我觉得很安静--请原谅我用了这样一个意识化的概念来形容这种感觉。他的诗就是这样,你很难看到什么"语感"、"语义"的东西,在这个层面上,何小竹保持了接近绝对的自觉,他的诗不可能在你的阅读里延续下去,不可能让你产生什么别的联想,不可能让你觉得某句话代表了什么,真正就是诗歌本身,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至于你会不会激动,那是另一码事儿了(比如,你认为什么是诗歌?)。
    何小竹的诗,是我所见的所有人写的诗歌当中,最具有"日常的力量"的诗。
他写过吃饭,写过睡觉,写过喝茶,写过电脑中病毒,他是怎么生活的,他就写什么。
    这让我想起了李白,也同时让我想起了何小竹写的《与石光华在成都谈论李白》:"李白是唐朝/一个了不起的诗人/他看见什么/就写什么/他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他送别一个朋友/就要写一首诗/他写诗/就像说话一样",何小竹写诗,也像说话一样,在他的诗里抛弃掉了很多所谓的"诗歌的元素"的东西,完全不能被称之为文化意义上的"诗歌",是非诗的。非诗既然文化外的,那么它当然是诗歌的。
提到日常,我想起了我看过的很多似是而非的"日常的"诗歌,它们乍看之下似乎也是写的常见的东西,也同样写吃饭睡觉,但诗歌本身却仍然存在着一些没有扔干净的东西,存在着语感和语义等等--换汤不换药。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了这些诗,觉得不那么好,但又说不出来什么地方不好的原因。写的东西是可以为我所用的,关键是你怎么用。如果你不够自觉,甚至还会为这些诗叫好,或者自己去写这样的诗。所以为什么要强调纯粹,纯粹就是一个丢东西的过程,就是一个洗得干干净净的过程。何小竹的诗让我感觉到了这种纯粹,换句话说,就是无可挑剔。这是不是跟何小竹在性格上的自律也有关呢?呵呵,我记得他是很少会在众人面前喝醉的。而他在诗歌上也保持了同样的清醒。
    这个下午的阅读,给了我不少的启发,我最后要说到的一点是关于浮躁的。何小竹的诗,绝对是需要一个平静的心态去阅读的,在浮躁的状态下,你可能会说,这有什么呀,不就是吃饭睡觉吗。因为一个浮躁的人,之所以会浮躁起来,源于他对一些东西的追求,源于他的不满足,所以浮躁的人爱看有"想像力"的东西,爱看关于死亡或者关于鲜花的东西,而诗歌本身,绝对不会是这种东西。解读何小竹的诗,如果是在这种状态下,你绝对无法读出什么。读好诗和写好诗,需要的状态都是一样的。所以按照何小竹自己的话说,"好诗是一种相遇"。
    而我认为,何小竹的诗已经到达了一个叫"诗歌"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