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 |
修钟表的人
何小竹
2002年2月初,我回老家县城过春节,发现十字街那个钟表修理铺不见了。
钟表修理铺是我少年时代神往的地方。坐在铺子里的三个钟表修理师傅,有一个是我同学的父亲。手表在那个时代是奢侈品,戴手表的人是有身份的人,修理手表的就更有身份了。不仅如此,他们擅长的这一门精细的技术活儿,也给他们罩上了一层旁人没有的光环。我曾问过我的那位同学,长大了干什么(就是有关理想之类的问题)。我那位同学回答说,做一名钟表修理师。就是说,子承父业。我羡慕得不得了。因为也只有他这样背景的人,才敢有这样的理想。而我父母都是教师,所以,我只好树立了将来做一名教师(而且是乡村教师)的理想。
三个修理钟表的师傅成品字形坐在钟表修理铺里,纹丝不动,神态安详。我同学的父亲坐临街的第一张桌子。后一排的两张桌子坐着两位年纪略小一点的师傅。他们桌上的台灯在白天都是打开的。台灯的灯光集中投射在桌面一只圆形玻璃碗上。被拆散的手表就浸泡在玻璃碗透明的液体里。离玻璃碗几公分的上方悬着的,就是修理师傅的那双让我们仰慕的手。这双手一只托住手表的机芯,另一只拿捏着一把闪亮的镊子。镊子伸进玻璃碗的液体,夹住一盘直径不足
能够让人将那些以毫米为单位的手表零件看清楚的,就是那只圆筒形的镶嵌在眼眶上的特殊的放大镜。
在我小学快毕业的时候,我使尽手段,终于让我的那位同学从他父亲那里借(也许是偷)那种放大镜,乘我父亲不注意的时候,偷了他的手表,将其拆散开来,尝试做一个手表修理工的感觉。感觉有两个,一是透过放大镜看见了一个奇妙的手表机械世界,二是那种特殊的镶嵌在眼眶上的放大镜让人很不舒服,几乎掉下眼泪。而结果只有一个,拆散开的手表怎么也不能复原,总是要多出些零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