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梦八前瞻

(2008-08-05 00:52:09)
标签:

杂谈

分类: 体育画报

奥运会8月8日开幕,美国男篮7月31号就赶到中国。这是自1992年打上梦字号印记以来,美国队参加国际大赛动身最早的一次。由此可见美国男篮对于北京奥运会的重视:他们需要用这块FIBA分量最重的金牌,洗刷从2002年起6年3次世界大赛与冠军无缘的耻辱,恢复昔日的荣光,向世界证明美国才是篮球霸主,NBA比FIBA更能代表篮球的发展方向,“美国梦”依然万众景仰、高高在上。正如卡梅隆·安东尼所言,“我们这次是要在北京实现自我救赎,重新让美国篮球站到世界之巅。”

单从阵容上看,阿根廷队主教练赫尔南德斯在2007年美洲杯后作出的“这支美国队是历史上最优秀的美国队之一”的评语或许有些肉麻。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的那支真正的“梦之队”自然不用说,无论是哪个位置,梦一队几乎都称得上傲视古今;看看奥尼尔、大妈拉里·约翰逊、德里克·科尔曼、阿隆佐·莫宁和肖恩·坎普这些充满肌肉感的名字,就会明白1994年梦二队的内线强悍到了何种程度;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的梦三队阵容同样豪华无比,12人阵容中有7位NBA50大巨星。

反观梦八队,除了科比和詹姆斯之外,其他球员很难与那些入选过“50大”的前辈巨星们相提并论。后卫线上的克里斯·保罗和狄龙·威廉姆斯,职业生涯为时尚短,虽然风头强劲,但目前还谈不上有什么历史地位,老将基德经验丰富,入选名人堂板上钉钉,但他已经注定无法企及魔术师约翰逊及斯托克顿的高度了。卡梅隆·安东尼在历届梦之队小前锋排行榜中难入前十;就像2000年史蒂夫·史密斯的遭遇一样,奥运会结束后,人们甚至会怀疑迈克尔·里德和泰夏安·普林斯到底有没有入选过国家队。至于饱受怀疑和诟病的内线,更是梦之队有史以来最差的:德怀特·霍华德是这支美国队中唯一的中锋,不久之前他应力性骨折的胸部还像珍妮·杰克逊一样脆弱;卡洛斯·布泽尔的高度不够,防守太差,而克里斯·波什,如果你提醒他“希腊那个肉团中锋减肥成功了”,那波什保准会连做几天噩梦。

虽然阵容和前辈相比有些星光暗淡,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是球队总管老克朗杰洛和主教练老K奉行“实用主义”政策的结果。以往美国队的建队策略——也许根本说不上有什么策略可言——类似于组建全明星队,热衷于堆积球星,每个人都是大腕,都以为老子天下第一,难以形成凝聚力,教练在战术上也施展不开,从印第安纳到雅典的失败,原因大半如此。克朗杰洛和老K接手以后,有意识的选择一些甘居人下的角色球员入队,日本世锦赛时的鲍文和巴蒂尔,美洲杯时的麦克·米勒、比卢普斯,现在的里德和普林斯,都是这样的球员。他们的存在,让球队在结构上举有了层次感,每个球员都清楚自己该承担什么样的职责,而且也更加团结——不管多大牌的美国队员在接受采访时都把“集体”二字挂在嘴边。这样的球队已经彻底褪去了全明星队的马戏团色彩,对冠军的饥渴和以往耻辱的刺激,让他们动力十足。

如果只是考虑球队结构的变化,那这届美国队还配不上人们的赞誉。日本世锦赛上的巴蒂尔和鲍文是角色球员中公认的“极品”,但美国队依然在半决赛中输给希腊,只获得铜牌。篮球是个人与整体并重的运动,角色球员终究无法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能够让两次击败自己的阿根廷队刮目相看,关键性的变化在于科比·布莱恩特和贾森·基德这两名超级巨星的加盟。

作为联盟历史上最擅长组织快攻的后卫之一,基德用传球将美国队快速机动的特点调动到了极致。在美洲杯上,美国队最惯用的进球方式就是基德抢到后场篮板或者接到内线队友传球后,几乎是毫不停留的在第一时间将球推进到前场,迅速将球传给处于空位的队友,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次进攻。对于基德的传球功力,科比感叹道:“你的一些投篮会感到不舒服,因为这些投篮都太容易了。防守者刚一转头,他的传球就到了。”

在美国队中,从基德的传球中受益最大的并非科比,而是03一代的三名当家球星。在美洲杯上,詹姆斯和安东尼的表现好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小皇帝的场均命中率达到了76%,三分球命中率高达62%,安东尼的这两项数据分别是63%和59%,场均得分达到了22分。在快节奏的运动战中,詹姆斯和安东尼根本无可阻挡,他们速度和体重上的优势在FIBA级别中是压倒性的,无论是中国队的朱芳雨还是俄罗斯的基里连科,想防守住全速奔跑中的詹姆斯,其艰难程度不亚于用燃烧瓶阻击一辆行进中的坦克。在雅典和日本,FIBA球队能够战胜美国,关键就在于他们击毁了这辆重型坦克的履带,那些欧洲的高大后卫用身体优势迫使艾弗森和克里斯·保罗这样的小个子放慢节奏,一旦陷入阵地战,射程有限的詹姆斯们便威力大减。

但这样的问题,在基德加盟后便迎刃而解。身高1.93米的基德一直是联盟中最为强壮的组织后卫之一,对于经历过1990年代NBA铁血时期的他来说,FIBA的防守强度只是小菜一碟。哪怕是戴曼提蒂斯和帕帕卢卡斯这样的FIBA顶级后卫,在速度和油滑程度上都难以和基德相抗衡。防不住基德,就意味着无法抵挡詹姆斯和安东尼等美国球员如狂风暴雨般的快速进攻,一旦让美国队冲起来,那任何一支FIBA球队都只能束手就擒。

基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进攻,而科比则让美国队的防守更加坚固。老K曾经表示:“科比是我们后场最好防守球员,这是他希望的角色,他知道应该在比赛中怎么做,他将能量用在了防守上,因为他了解他的队友在进攻上的才华,我们通常会安排科比去防守对手最强的进攻球员,无论他是一名组织后卫还是前锋,这是我们在比赛开始后的防守策略。”在美洲杯上,科比成为对位球员的噩梦,巴西闪电林德罗·巴博萨是美洲杯得分王,场均得分高达22.7,但在科比咄咄逼人的防守下,整场比赛只拿到4分。更重要的是,作为这届美国队中最具威望的球员,科比对于防守的强调和以身作则,充分调动了队友的防守热情。阿根廷和波多黎各以往击败美国队时屡试不爽的掩护和挡拆,在美国队快速到位的轮转换防下失去了作用。“无论在NBA还是国际赛场上,防守才能赢得冠军。”就算是在拍摄广告片间隙时,科比也不忘向媒体重申美国队对于防守的重视,“我们现在真正关心的是篮板球和防守,无论打什么比赛,这才是夺冠的根本所在。”

除了扎紧美国队的篱笆,人们对于科比的另一项期望,就是在比分胶着的关键时刻接管比赛。对于这一点,科比当仁不让:“我们不会在谁投关键球的问题上产生分歧,每个人都知道我会投。”然而刚刚结束的总决赛表明,面对凶狠的包夹和联防,科比显得不够坚决,他更愿意跳投,而不是进行人体炸弹似的突破。说到单兵攻坚能力,至少从上赛季季后赛来看,詹姆斯比科比更强,而且,谁也无法忽视一个健康的韦德。如果美国队真的陷入这样的困境:基德被防死,内线球员接不到球,詹姆斯和安东尼的速度被限制……这时候挺身而出的会是谁?

这也许是主教练老K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