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赵本山马大帅乡村爱情娱乐 |
分类: 影视评论 |
2005年,赵本山拍出了当年最好的电视剧《马大帅1》。新京报将它和张纪中版《天龙八部》评为当年并列最佳电视剧,我以为这是对《马大帅1》的侮辱,那感觉有点像《天龙八八部》(不是电视剧,是小说)里萧峰对慕容复说的:“萧某大好男儿,竟与你这等人齐名!”
我非常喜欢《马大帅1》。有句话叫“命如蝼蚁”,马大帅和范德彪们,就是几只在这个世界上颠沛挣扎的蚂蚁,这些人是如此沉默,哪怕他们被一只横空飞来的大脚踩死,旁人也听不到半声哀号。在这样的命运面前,自嘲反而比悲伤或者谴责更有力量,因为嘲讽自己也就是在反抗命运。所以我喜欢《美丽人生》甚于《辛德勒名单》。但马大帅1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替小人物发声,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这些小人物,对他们多舛的命运给予同情,并且,难能可贵的是,让他们即使是在最落魄的时刻,也保持着人性的尊严。
前几天我在天涯上看到一篇帖子,发帖的兄弟用流水帐似的笔法,平静的叙述自己的苦难:不久前,他被动失业,这已经是五年中第三次了,祸不单行,女朋友偏偏这时查出来得了癌症,为了筹钱治病,这位兄弟背上了一身债务。穷疯了的父母要他和一位富家千金结婚,为了给女朋友治病和改善父母的经济状况,山穷水尽的他违心同意,没成想原来媒人撒了谎,那位女孩压根不是什么富家千金,而此时母亲已经把三万元积蓄当作嫁妆给了对方……
我和许多网友一样,眼泪模糊的留言,要发贴的兄弟留下帐号:多的没有,几百块还帮得上,聚沙成塔,或许能够帮助他改变这噩梦般的命运,至少,可以解决一次放疗的费用。
但到我敲下这行文字为止,这位兄弟一直没有公布自己的帐号。
这位沉默的兄弟让我想起了《马大帅1》里,蹬着倒骑驴,用拖长了的嗓音满开源城吆喝“换气儿喽!”的范德彪。彪哥巧遇当初坑了自己的骗子,看到对方双腿已断、沦为乞丐后,范德彪没有将他痛打一顿,而是请这个害得自己穷困潦倒的家伙到小饭馆喝酒。冲天的怨气和满腹的委屈,那天都化在一杯酒里:“扯那些干啥,喝酒,干了……”
人性的尊严,就体现在那位兄弟顽固的沉默,和彪哥略有些哽咽喑哑的“干了”之中。
这就是我喜欢《马大帅1》的原因。我将它看作当代的《城市之光》,以为赵本山会成为中国的卓别林——不过事实证明我错了,赵本山并没有沿着前辈的足迹走下去——就像周星驰并没有顺着《喜剧之王》开辟的道路走下去一样,他甚至还不如七八十年代的许冠文。马大帅2和马大帅3,我现在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到了前不久播出的乡村爱情2,曾经在马大帅1中将观众扎出眼泪的钢针早就不见踪迹,出现在电视里的老赵,两手都是痒痒挠。
和大师背道而驰,这不是赵本山的问题,而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的耻辱。正如我的同事关军在一篇博客里指出的,“成长在这样一个国家,就算你的思想、见识超卓超人,超出400米跑道的十圈,你还是囿于各种有形的无形的局限”。如果试图绕过头顶上密密麻麻的电线,下场虽然不至于像布尔加科夫的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中写出不朽著作却被关进疯人院的大师那么惨,但照样没有好果子吃——不信你可以问问赵本山,《马大帅2》要是顺着1的路子,那注定只能像叶京拍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那样,被电视台拒之门外,被迫在地下发行。这就是我们的时代:真实的生活得去黑市寻求。
即使如此,乡村爱情2仍然创造了收视奇迹,在前一段时间,只要你还有拿起遥控器的欲望,就注定躲不开乡村爱情2。据白岩松说这部电视剧的收视率已经超过了新闻联播。为什么这么火?只要把目光停留在没有播乡村爱情2的其他频道5分钟就会明白。尽管完全失去了对社会的批判性,而且节奏缓慢、情节重复,但乡村爱情2提供的东西是其他电视剧无法替代的,那就是真正的生活气息。前一段时间走红的《士兵突击》,我只看了第一集,就看不下去了:中国军队里可能有史今这样的班长吗?我不是说《士兵突击》没什么价值,但它显然是基于幻想的产物,跟真实的生活没什么关系。备受推崇的《暗算》等比较火的电视剧同样如此。
更多的电视剧只能被称作垃圾。在广电总局一道道禁令的束缚下,中国电视业已经完全失去了创造力和真实表现生活的勇气,开始朝弱智化发展。不久前,一个在电视购物节目中声嘶力竭的小丑由于其卖力的表演,竟然成了当红人物,与之相呼应的是,曾经正襟危坐的青歌赛已经完全以选手的出丑露乖做卖点了。
这是赵本山的幸运:在一片假塑料花中,他只要捧出一把真正的黑土就足以赢得观众;这也是他的悲哀:一把黑土在历史上留不下任何踪迹。
往何处去?对于赵本山来说,这或许不是一个问题,但对于我这个马大帅的粉丝来说,这就是赵本山的“to be or not to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