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星与争议

(2006-02-10 02:40:36)
分类: 体育评论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俄罗斯“白银时代”的大剧作家,曾经这样回答某位观众“什么样的戏剧才算得上佳作”的问题:“在我看来,那些得到一面倒的掌声的作品,毫无疑问是拙劣之作,不值一提;那些毁誉参半的作品,应当还有些价值;而那些被媒体和观众骂得一钱不值的戏剧,才是真正的佳作。”大师的话无疑有些偏激,然而他的话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真金白银往往被看成狗屎一堆。真正伟大的作品,总是会伴生争论和质疑,比如卡夫卡和伍尔夫,比如亨利·米勒。
    不仅仅是伟大的文学作品,让我们把视角投向NBA球场,就会发现,“争议”二字往往也被贴在许多超级巨星身上。张伯伦、伯德、魔术师约翰逊、以赛亚·托马斯、罗德曼,统统都不是什么完美的道德楷模。在如今的NBA赛场,最激动人心的两名球星,竟然都充满了争议,这种争议弥散在他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不仅球场,还有裤裆。
    当然,你知道我说的这两名球星就是艾弗森和科比。
    自从1996年以状元身份进入NBA后,艾弗森就和争议紧紧绑在一起。球队教练或者总经理、总裁、老板这样终极目标是总冠军戒指的人不会喜欢他,他经常缺席训练,总是在球场上独来独往,布朗应该在睡梦中有过很多次掐死他的冲动了。而他也并没有给这个城市带来一座总冠军,球队至今仍在季后赛门槛前上窜下跳。
    最喜欢艾弗森的是费城的媒体狗仔。这个家伙总是能够提供新闻,娱乐版的标题是《艾弗森发行hip-hop新唱片》,社会新闻版的标题是《一麻花头黑人将老婆扒光后赶出家门》以及后续报道《麻花头持枪闯进表弟家捉奸》,体育新闻版上的标题比较呆板单调,无非是那几个换来换去:《艾弗森再度缺席训练》《艾弗森又与教练发生摩擦》《教练下课艾弗森保持沉默》《76人将用艾弗森交换某某某?》。。。。。。
    然而尽管“换走艾弗森!”的呼声始终不绝,但艾弗森仍然留在了费城,他的球衣销量即使在中国也排在了第二位,甚至超越了姚明。他的受球迷欢迎程度超过了任何一个和他同时进入NBA的球员,包括三冠加身两获MVP的邓肯,——除了科比,那个同样充满争议的小子。孤傲、挺拔,百折不挠,愈挫愈勇,这是艾弗森的性格,这种性格是一柄双刃剑,让他虽万千人吾往矣,身被13创仍然闯进总决赛,生生鲨口拔牙,从鼎盛时期的湖人队手里夺下了一场胜利,最终虽败犹荣;然而这种性格也是他招致各种是非与指责的源泉,他在球场上的一往无前,在家庭纠纷中就变成了固执蛮横,面对对手时的骁勇善战,在妻子面前就变成了家庭暴力,甚至他极为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往往也会变成刚愎自用一意蛮干。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艾弗森运动天赋过人,天生美质良材,他的性格让他注定成为超级巨星,也注定了他会成为一个充满争议和矛盾的人物。
    艾弗森的争议是从他刚刚进入NBA就开始的——也许是与生俱来;而另一位充满争议的球星科比,则是半路出家。科比当初刚进NBA的时候,继希尔、“便士”哈达威之后,被视作新的“乔丹接班人”,既为接班人,就不仅得接过乔丹在球场上的衣钵,也得做个乔丹那样的“美国偶像”。科比前几年做得不错,和奥尼尔并肩作战,赢取荣誉无数,虽然球技一直未臻顶峰,但他的公众形象一直像个精美细致的瓷瓶一样,放在高处供人仰视,得到了精心的擦拭和保护。然而高处不胜寒。不幸的是,2003年夏天,这个瓷瓶在鹰县的一家酒店里被打碎了。在此之后,这个名为“科比”的瓷瓶的碎片虽然被仔细粘贴在了一起,但瓶子上每一道清晰的裂纹都在提醒人们:他是个犯过错的人。在这种暗示之下,科比对于非常事件的每次反映都显得那么不得体、粗鲁而缺乏智慧,比如马龙的“墨西哥女孩门”,奥尼尔和菲尔杰克逊的出走。人们渐渐习惯了把每个不愿看到的结果都归罪于这个小伙子。
    然而也许正是在这一点上,科比开始“挣脱”乔丹的阴影。《天龙八部》里,虚竹随手一子,自死一块,但棋局却由此而活,竟至一鼓而胜;科比面对“成为乔丹”或者“超越乔丹”的“珍珑棋局”,左冲右突不得其门,一个偶然事件让他走上了与乔丹完全不同的路(乔丹可从来没有下半身的困扰,顶多是手痒掷几把色子),看似死胡同,走着走着,竟然变成了阳关大道。祸福相生,老子的话,不服不行。
    经过两三个赛季的磨练,科比这赛季的表现犹如脱胎换骨,不仅在处事上老练了很多——和杰克逊和睦相处;在殴打奥多姆事件上一捂了之,而非以前和奥尼尔争执时那样向媒体放炮——而且球技也提升了一个境界,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乔丹,比如那个惊世骇俗的81分。乔丹略有些嫉妒的说科比能成大功是因为猛龙的放纵,不过似乎当年他拿到69分时,并没有鄙视过骑士队的防守。
    科比能够成为本赛季最为出色的球员之一,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成为一个完美的人的目标,有时候是一种束缚;伸张自己的个性,另辟蹊径,反而会别有洞天。科比注定不会成为乔丹,即使现在,他仍然充满争议,他依旧是那只被打碎后重新拼贴在一起的花瓶,但那些裂纹已经不会影响他做自己的事情,一个成熟男人的魅力,都藏在脸上的疤痕与皱纹里。
    和艾弗森、科比相比,新一代球星的代表人物小皇帝詹姆斯和闪电侠威德就乖得多了,他们兢兢业业打球,老老实实做人,几乎不闹什么桃色新闻,除了生孩子有点早——不过早婚在美国不算什么过错。然而惟其太好,就显得缺乏曲线,不够跌宕。他们和科比、艾弗森的区别,就像一部青春片(还是一部适合在央视播出的主旋律)和《断背山》一样。掘金队的安东尼还稍微复杂一点,据说参与了一部极富争议性的电影。不管怎么样,要是一个时代的球星都是《NBA守则》倒背如流的乖孩子,而没有性格丰富立体充满张力的球星出现,那这个时代的NBA真就发善可陈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痛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