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蛋糕到奶油——格兰特·希尔 

(2005-12-27 01:25:07)
分类: 体育评论
 希尔的职业生涯仿佛一首开始高亢旋即低徊的歌曲。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首歌看来还没有结束,也许在渐渐低沉的尽头,会冒出几响壮丽的华彩,或者几句轻巧的花腔。
  
  蓝血人
  
   西方人说,贵族的血液是蓝色的。在NBA这个肌肉棒子和垃圾话满天飞的地方,能够被称作贵族的球员假如只有一个,那这个家伙只可能是格兰特·希尔。
   在多数NBA球员的回忆里,童年生活不说痛苦不堪,起码也充满了暴力、贫穷、种族歧视等等灰黑色的内容,不少人出身于单亲家庭,埃弗森等人甚至经历过至亲好友死于非命的残酷场景,篮球对于这些出身底层的孩子来说,不光是志趣所在,更是改变人生,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唯一希望。他们大多没有受到完整的教育,大学只是成为职业球员的跳板而已。
   希尔则不同。在受伤之前,希尔的世界里仿佛从未出现过阴霾——至少阴影没有飘进过旁观者的眼睛里。他家世显赫:父亲卡尔文也是吃运动这碗饭的,退役前是著名的橄榄球四分卫;母亲珍妮特则是大律师,在哈佛读书时和希拉里·克林顿是同窗好友。虽然嘴里含着金钥匙出生,但希尔并没有沾染上寻常富家子弟惯有的不良习气,而是温文尔雅,言语谦和,绅士派头十足,还弹得一手好钢琴——而奥尼尔和埃弗森之流只会摇头晃脑的唠叨RAP。。希尔从小就是众人交口称赞的好孩子,品学兼优,也许只在一件事上,他违拗过父母的意志,那就是成为一个职业篮球运动员。希尔的父母原本希望他“像一个正经的绅士”那样,完成学业后投身政界商海;但杜克大学篮球队的成功经历让希尔坚定了把球衣当作自己第二层皮肤的决心,1991和1992年,希尔率领杜克大学队连续两年夺得NCAA冠军,他本人也被评为当年的全美最佳球员。面对儿子的坚持,父母最终和希尔达成了妥协:进军NBA可以,不过必须得先完成大学学业。1994年,获得社会学学士学位的希尔宣布参加当年的NBA选秀,高中探花,选中他的是乔丹时代以来一蹶不振的底特律活塞队。
   当斯特恩宣布希尔的名字时,这位NBA大当家内心的喜悦也许不下于格兰特本人:谢天谢地,联盟总算迎来了一个好孩子,一个道德楷模,一个花边和毒品的绝缘体,一位穿着有品位的绅士,一个优雅的业余艺术家。当时乔丹刚刚宣布要去打棒球,联盟面临偶像真空,形象完美的希尔横空出世正当其时;其次,联盟里打球出色的球员不少,但要么粗鄙无文,要么生活不检,就连乔丹这样的美国英雄也有嗜赌的毛病,报纸的体育版上几乎每周都能看到吸毒、绯闻、斗殴等发生在NBA球员身上的丑闻;好孩子希尔的到来,对于改善NBA的公众形象,提升球员的道德水准,无疑会起到正面的作用,同时,也会为NBA带来更多的中产阶级球迷。
   果然如斯特恩所愿,希尔迅速赢得了广大球迷的心。在新秀年,希尔就入选了东部全明星队,这是乔丹之后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菜鸟。在其后的几年里,希尔巩固了自己的全明星席位,并且获得的选票总是高居首位,即使乔丹复出也没能取代希尔在球迷心目中的地位。
   当然,针对希尔的冷言冷语也从未停止过,口无遮拦的大虫罗德曼明确表达了和希尔这样球员的疏离感,他在自传《我行我素》中公开质疑联盟把1994-1995赛季最佳新秀并列授予基德和希尔的做法,罗德曼直言不讳的说:“(希尔)这种形象没什么不好,可是,该死的——别他妈拿这些形象问题来压迫人,也不要强迫别人去喜欢它。不是每一个都象格兰特·希尔。他那样没什么不好,但我不是他那种人。”在NBA中,和罗德曼有同感的球员不在少数,在他们眼中,希尔和自己不是一路人,他们对他不敬而远之,或者干脆不屑一顾。
  
  
  
  我的左脚
  
   假如光看数据,希尔在底特律的6年不失辉煌:他是活塞当仁不让的领袖,他把球队带进了季后赛,在这里他6度当选全明星,1996-1997赛季他成为联盟5位顶尖高手之一,第二年也入选了第二最佳阵容。他是皮蓬之后NBA最全面地的球员,除了三分球命中率不高之外,得分、篮板、助攻、抢断,他几乎无所不能,直到现在,希尔获得的29次三双仍然高居现役球员中的第三位。球场上的他是如此优雅,以至于魔术师约翰逊称赞道:“看希尔打球是件美妙的事,他把球场变成了舞厅。”
   然而对于活塞队来说,希尔所作的一切远远没能达到他们当初挑选他时所抱的期望。以希尔为核心组建的活塞队虽然四次打进季后赛,但每次都是第一轮就打道回府,根本称不上是一支强队,死对头芝加哥公牛却依然一次次的践踏底特律的尊严,在活塞队头顶上拉屎。没错,希尔是个好球员,甚至可以说是个好领袖,但活塞队要的是总冠军,是开创一个时代。
   也许希尔和活塞的结合一开始就错了。他们的气质完全南辕北辙。底特律从来就是蓝领的乐土,这座“汽车城”的主旋律是噪杂强劲的工业金属,而不是优雅柔和的蓝调爵士。坏小子们缔造的传统实在是太过于根深蒂固了,要想在这支球队扎下根来,只有顺应这种传统,任何改变球队气质的企图最终都被证明是徒劳的。希尔既不可能更改自己的贵族血统,又无法以一己之力克服传统重塑球队,结果只能是黯然出局。
   1999-2000赛季后,又一次折戟淘汰赛第一轮的活塞队终于决定踢开希尔重组球队:这位超级巨星被交换到了奥兰多魔术。这桩交易当时被普遍认为是魔术队捡了大便宜,因为筹码不过是两个藉籍无名的蓝领苦力,一个叫阿特金斯,另一个家伙的名字是本·华莱士。令人唏嘘和讽刺的是,做出这个决定的,是和希尔亦师亦友的乔·杜马斯。当时他被底特律人骂得狗血喷头,4年后却因为独具慧眼而获得最佳经理人称号,同年,一个爆米花脑袋率领活塞队举起了阔别14年的总冠军奖杯。
   魔术队管理层对天上掉下来希尔这个馅饼大喜过望,当时他们已经拥有了麦蒂,光是想象两位NBA最全面的超级巨星的联袂演出就让人激动不已。这个充满诱惑力的未来让魔术队管理层憧憬不已,他们几乎忘记了活塞队抛弃希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希尔的左踝伤。这是上赛季季后赛造成的伤痕。为了迎接希尔的到来,奥兰多甚至在酒店外铺设了红地毯,同时还奉上了一纸巨额合同:7年9400万美元。后来让魔术队管理层聊以自慰的是,多亏在签订合同时多了一个心眼,为希尔的左踝上了保险,才避免了天文数字般的工资支出,不过保险公司却苦不堪言:只要上场10场以上,希尔每年1000多万美元的工资他们得支付80%。
   然而魔术队和希尔本人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2000-2001赛季,希尔因为左脚踝受伤,只为球队出战了4场比赛。2001年1月,希尔接受了手术治疗,8月份希尔兴奋的宣称“我的脚踝没事了!”但只打了14场比赛,这句话就变成了一个笑柄。好容易治好了伤,希尔在接下来的一个赛季里小心翼翼的打了29场比赛,却依然没能阻止悲剧的再次习惯性发生。魔术队也因为希尔的缺阵而战绩不佳,2003-1004赛季联盟排名垫底,变成了人见人欺的鱼腩。麦蒂的拂袖而去,可以说也和希尔缺阵有着间接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祥林嫂的遭遇一样,希尔和他的左踝变成了人们嘲笑的对象,他被冠以“玻璃人”的绰号。那只在球场上跳出曼妙舞步的左脚从人们视线中消失了,人们能够记得的只有嵌入其中的四根钢钉。
  
  
  再造战士
   1999年,希尔28岁,公认的乔丹接班人,联盟最出色的小前锋;2004年,他32岁,三个赛季只打了47场比赛,各项数据直线下滑。尽管几乎所有人都对他失去了希望,甚至失去了兴趣,但希尔自己仍然不准备放弃。2003年9月,他的左脚显示出一点恢复的迹象,他就迫不及待向外界宣布了自己将要复出的消息,魔术队因为经济方面的考虑要他等到完全恢复后再复出,对此他甚至有些生气。
   也许是希尔的坚韧感动了上帝,他终于还给希尔一只健康的左脚——尽管恢复得格外漫长——使他得以参加新赛季的比赛。第一场对密尔沃基雄鹿队的比赛中,希尔先发出场21投10中,拿下20分4个篮板,帮助球队战胜对手;但久疏战阵的他有4次失误,这也难怪,距离他上次踏上球场已经过去21个月了。赛后希尔兴奋的说:“我能上场真好,球队获胜真好。”
   在篮球场上,“成王败寇”是永恒的法则,胜利者将被写进历史,而失败者的眼泪只能风干,不管失败的理由是什么。希尔的时代已经不可逆转的过去了,他将被打败,这一点被他的脚踝里的钢钉所证明,被他32岁的年龄所证明,被魔术队经理维斯布鲁德的直言不讳所证明:“以前我们一直把他作为承担重任的核心,结果压垮了他。现在我们想让其他人来做这个蛋糕,而他只需要充任蛋糕上的奶油这个角色就可以了。这一次,我们不会再将他作为建队的根基。”
   然而有些东西永远不可能被时间冲刷殆尽,比如一种优雅的风范和一颗勇敢的心。让我们重温格兰特·希尔生气时迸发的火星一般的言语吧:“也许我整个赛季都不能出战,谁也说不好。但我一直抱着这样的希望——我能够重返赛场!我知道这需要一个过程。我明白自己需要时间恢复、需要时间完成从病号到球员的转变。现在我确信所有的事情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也许康复期需要两个月、三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不管怎样,我已经下定决心去达到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