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分组评标的演化博弈模型

标签:
回忆录教育情感文化杂谈 |
我后期招的博士生质量比不上我前期招的学生,当然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从大环境看,那就是大学的学风整体下降,学生被更多的事情分心,不能专注于学业。从小环境看则是此时东北大学的博士生大多来自差一档的大学,还有就是我们系统工程的博士导师多了,好学生被分流了。在我后期的博士生中,刘旭旺是一个例外,他一点也不比我早期的学生逊色!刘旭旺是从阜新矿院的硕士生考来的,阜新矿院原来是煤炭工业部的好学校,但是因为地理位置不好越来越没落,实在是一个悲哀。旭旺父母亲在河南,家境贫困,但他学习非常努力,而且工作中有创新性,这一点非常难得。当我让他选分组评标的专家的行为研究作为研究方向后,他看了一段时间文献后,提出了用演化博弈作为研究方法,这的确给我带来了一份惊喜,因为演化博弈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领域。
在此后的研究中,刘旭旺对评标行为的长期动态演化进行理论研究与分析,建立了分组评标行为的非合作静态博弈模型并分析纯策略纳什均衡的条件。并运用演化博弈思想分析评标行为的演化路径以及影响演化的因素,揭示了评标专家个体间的策略选择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利用Matlab GUI平台对评标专家对立情绪等行为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评标专家之间对立情绪的累积现象是明显存在的,适时采取合适的管理措施对情绪的累积有一定的减缓作用。
我们在演化博弈对专家分组评标的行为研究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功,我们参加了多次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会议,我们报告的内容收到了同行的关注。我们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多个期刊上得到了发表,其中包括:《IEEE Systems Journal》(2篇),《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学报》,《运筹学学报》,《系统仿真学报》,《东北大学学报》和《数学的认识与实践》。这个成绩对于一个博士生来说是很骄人的,对此我感到非常的欣慰。虽然具体工作都是刘旭旺做的,但是这个方向从提出到预期可能的结果,我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刘旭旺毕业后去了河南大学,他现在已经成了河南大学管理学院的学术骨干,这也是可以预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