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7.6大学资源计划

(2022-04-02 15:31:17)
标签:

回忆录

教育

情感

文化

杂谈

洋山港的项目黄了,车辆物资采购网的项目又黄了,那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中心的出路在哪里呢?我们都在彷徨。这时候张平伟老师和他辖下的上海海天信息系统工程公司正在做上海大学的管理信息化的工作,他们引进了SAPERP系统R3的部分功能,所以信息化的工作做的有声有色,颇见成效。有一天他跟周校长汇报时,周校长忽然说,你们在大学信息化方面做了这么多工作,干脆让咱们的物流中心也参加进来一起做。也不要关着门做,让汪定伟帮你们出出主意,看看能不能争取个国家项目。这方面汪老师是行家。

于是在周校长的指示下,我被邀请来参加大学信息化的研究与开发任务,并设想能不能申报国家项目支持。那还是2006年的事,当时我正承担着电子商务的基金重点项目,还参加了朱云龙老师承担了支撑计划的重大项目。由于我在ERP领域有很多工作积累,有一次朱云龙跟我说,科学院有人申报了一个ARPAcademy Resource Planning),即所谓科学院资源计划系统的支撑计划项目,拿了很多钱。于是我就想,咱们能不能也向科技部申请一个URPUniversity Resource Planning),即大学资源计划系统的支撑计划项目。我和张平伟一起向周校长报告了这个想法。周校长说,光我们自己做肯定不行,因为上海大学是上海市的学校,在国内的影响力不够,还是要多找一些大学联合起来才有可能成功。周校长这一点我非常赞同,世上的事就是这样,研究项目不光要有好的想法,还要看提出项目的人是否够分量。

不管怎样能不能申请到国家项目,我们先做起来。于是在张老师的全力支持下我和万福才一起先在上海大学做大学信息化的调研工作,这时万福才已经调入到上海大学工作,作为物流中心的正式员工。

当时上海大学的信息化工作实际上还是各个处室和学院自己开发的管理系统,信息并不能互联互通,而引进的SAP/R3也只能对财务及相关联的几个部门进行管理。我和万福才在上海大学各个部门整整跑了十多天。2006年那年春天特别的冷,上海有没有暖汽,把我冻得够呛。我们每天在延长路校园坐学校班车到上海大学的宝山校区,那时候主要管理部门都搬到了宝山校区。 中午就在食堂吃一顿中餐,工作还是很艰苦的。经过十天的调研,我们写了一份名为“上海大学信息化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和发展规划的建议”,这份报告为我们以后申请URP的支撑计划项目打好了基础。

回到沈阳后,我找朱云龙老师详谈了向科技部申请URP支撑计划项目的设想,自然得到了云龙的全力支持,并说准备好之后,他带我一起去科技部跑项目。我向朱云龙打听清楚支撑计划项目的立项过程,其实跟基金重点项目差不多,首先也是要提出项目建议书,然后出指南再公开申请。于是我便潜下心来起草项目建议书。经过大半年的忙活,终于写好了建议书,又经几轮修改,最后定稿了。申请单位自然是上海大学打头,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东北大学作为共同提出单位,中科院自动化所作为实施的领头单位。计划是这样提出来了,剩下来的事就是邀请这些大学同意和我们一起申请,这时候光靠我面子就不够了。好在周校长再忙也同意亲自出马。2007年夏天,周校长亲自来到东北大学和我们赫冀成校长敲定了共同申请的事。自然我也在场,我在上海大学物流中心当顾问的事自然也是瞒不住了。然后周校长又分别跟清华大学的顾校长(可惜我不记得名字),华中科技大学的李培根校长都打了招呼。李培根跟我是同龄人,又是校友,我们又都在863/CIMS中当过专家,自然早就认识。在此之前,我还和张平伟老师专门去清华大学找他们负责信息化工作的蒋东兴老师探讨过共同申报URP支撑计划项目的想法,也得到了蒋老师的全力支持。

17.6大学资源计划
   
(我和周哲玮,2007年沈阳大帅府)

待我们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就剩下去科技部沟通了。记得是2007年夏季的某一天,我和朱云龙兴冲冲地赶到了科技部高技术司,找有关领导汇报URP支撑计划立项的设想。科技部的领导听了我们的汇报,沉思了一会儿说,你们的想法是很好,但是这涉及到科技部和教育部的职能分工的问题。像这样的大学信息化的大项目应该由教育部来主持比较合适。科技部领导的回答像是兜头一盆冷水把我们浇了个透心凉。

在我们回沈阳的路上我和朱云龙细想,科技部领导的话其实没错,政府部门之间相互管辖的领域是有默契的,手伸到别人的碗里肯定是吃力不讨好的。朱云龙边跟我探讨能不能从教育部这个口立项。当时211工程已经在全国开展,教育部实际上已经把各个主要高校技术发展的经费额度下发到各个高校了。要想搞校园信息化,可以呀申请立项,但是钱确实要从给各个学校的211的经费里出。那么大学得不到额外的钱,肯定不愿意从自己口袋里掏大笔的钱来做信息化建设的事。所以想在从教育部申请立项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到了科技部公开征集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时,我们还是把我们的URP立项的建议提交上去了,然而最终还是泥牛入海,再无一丝回音。忙活了一年多的URP支撑计划立项的事就这么无疾而终了。我花了好多心血,此事最终还是一无所成,心中也是无比的懊恼。回想起当年973预研项目也是一无所成,心想科技部的门槛还是太高了,我始终没有在科技部拿到一个项目。不过我曽拿到过好几个863项目,也应该算科技部的,这话说的有点亏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