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上海大学兼职

标签:
回忆录教育情感文化杂谈 |
2005年春,我结束了在老顾公司的工作回到沈阳家中。不久我就接到周哲玮的邮件,邀请我到上海大学去详谈。当时我刚刚开始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手下还有一群博士生,放下这一切去上海大学工作,显然不切合实际。到了上海虹桥机场,周哲玮亲自到机场来接我。当时他实际上就是上海大学的一把手,钱伟长老校长此时年事已高,基本不能视事,所以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哲玮担起来。他拉我坐上他的红旗轿车,跟我说,:“快快,一堆人都在乐乎楼的会议室等着呢。”原来,按照我航班到达的时间,他就安排了我跟他们相关领导班子成员的讨论会,讨论建立国际物流中心的意义和具体办法。我还真没有想到,哲玮办事是如此的雷厉风行。乐乎楼是上海大学的招待所,我连在前台办理入住的时间都没有,直接被拉进了会议室。周校长一到,自然会议就开始了。我提着行李坐到了边座上,边听周校长和其他人侃侃而谈。最后周校长把我介绍给大家,说我是他请来的物流管理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我自然也跟着会议的节奏吹了一通上海的国际地位,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云云。
会议完了,吃完中饭,周校长边跟我详谈我个人的想法。我强调我在东北大学还有一大摊子事,完全丢下来上海大学工作不太现实。我的想法是来这边兼职,由于我不要上课,时间完全机动,有事我随时可以过来。有项目在这里待个十天半月都没有问题。另外有的工作我也可以在家里帮做,反正有网络,通过电子邮件处理也是一样。当时上海市有政策,55岁以上的人才原则是不允许引进,当然特别人才可以放开这条限制。考虑到这一点,周校长同意了我来上海大学兼职的建议。周校长当场拍板,确定了我的年薪,安排了我的住房,以及其他生活补助条件。我自然没有什么话讲,于是周校长让人拟好了聘请我担任上海大学兼职教授的协议,我们当场就签了字。我的头一个三年期的兼职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我的兼职任期从2005年的7月日正式开始,上海大学租给了我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每月租金2000元,但上海大学给我1700元的住房补助,所以实际上就收我300元的月租。房子是在株洲路上的意和家园里,所有的家具电器一应俱全。我上超市买了一些被褥和日用品,开通有线电视,就可以住人了。2005年的十一长假,我让蕙丽和女儿一起来这里过国庆节。上海市民的生活实在是太方便了,下楼出门就有华联超市和菜市场。大门口就是108路公交车的起点站,乘108路可以直接到南京路和淮海中路,出门逛街真的是非常的方便。女儿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坐地铁5号线转1号线到延长路下车,就可以回我们在上海的家了。这里到四川北路也不远,骑自行车沿着同心路一直走,15分钟就到了。从浦东机场到这里也还算方便,坐机场大巴3号线坐到虹口体育场,然后打个车,差不多就是个起步价就到了。说实在的我好喜欢住在这里,这里生活实在是很方便。
这套房子对我女儿来说最为重要,打这以后只要我在上海,她就回这里来过周末。我通常是上菜场买几只鸭子腿,肉切下红烧,骨头煮汤,再炒个青菜或者毛豆雪里蕻什么的,就让女儿吃的美美的。2007年女儿毕业后,到美国惠好(Weyerhaeuser)公司上海办事处工作,地点就在淮海中路上。于是这里就成了女儿的住房,她每天下楼坐108路从起点坐到终点,就到他们公司了。不过这一段路公交要走一个小时,所以女儿每天要花在路上的时间也要两个多小时。她叫苦不迭,于是干了一年就不干了,辞职去香港理工大学念研究生去了。此时她已经拿到了香港理工的全额奖学金,这还要感谢我的老朋友叶伟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