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提出重点项目建议书
(2022-03-28 16:30:02)
标签:
回忆录教育情感文化杂谈 |
有了王成红老师的提议我回到学校立马开始准备撰写基于仿真的优化的重点项目建议书。首先我从综述仿真优化的研究进展开始, 其实仿真优化的提法早已有之,只是大家都没有把这种方法提高到“最优化的新阶段”这么高的地位。 我综述的目的就是要从最优化方法的发展历程来给予“基于仿真的优化”应有的学术地位。
从最优化的发展历程看,人类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描述问题的模型也越来越复杂,这样就带来了优化算法的不断进化。
l
l
l
l
在强调了基于仿真的优化的重要地位之后,我提出要从这种方法的理论,计算方法和应用三个方面来开展研究。理论方面包括:解的存在性,一致性和收敛性的理论,计算代价的估算理论,以及方法的定义、适应问题和特点的研究。计算方法上主要是从用下级仿真器和上级优化器的配合与选择,上级优化方法的设计,减少计算代价的方法研究, “猜测-推理-插值”的仿真案例挑选方法,以及多机并行计算的方法。当时还没有云计算的概念,要是现在肯定会提用云计算实现的方法。在关于应用方面提出可以在复杂设备和工程的设计优化,大型制造系统的计划调度优化,大型物流系统的规划调度,港口集装箱调度优化,以及复杂社会经济系统的决策优化等等多个领域中应用。 最后建议书的题目定为:复杂系统的基于仿真的优化的理论、计算方法和应用的研究。
建议书写好之后,经过我校科技处审核,并提交给基金委信息三处了。这时已经是2008年了。我惴惴不安的等待着立项的结果,左等右等没有一点消息。又过了一段,我收到了二三十分信息学部的重点项目申请立项的建议书的梗概,让我们专家给出评价。 我一看别人的立项申请全是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像什么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无人机编队协调与控制,基因操作的微控制技术,等等。我感觉自己的项目根本没法跟别人的比,不觉出了一身冷汗。备选的重点项目中并没有我建议的项目,当时我还想,肯定是有回避制度,不能让我自己来评自己的项目建议书不是,心中还存着一丝侥幸。
等到2008年的申请指南下来之后,上面没有我建议的基于仿真的优化项目,我的心终于完全凉了。不过我们已经开展起来的研究不能停,今年不行还有明年,信息学部不行还有管理学部,基金委不行还有教育部和科技部。只要我们看准了这个领域并且做出相应的成绩,我相信迟早还是能得到应有的资助的。于是我们组便抱着这个信念继续坚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