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标签:
回忆录教育情感文化杂谈 |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基金)在高校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基金的钱不多,能拿到的人很少,所以越发的珍贵。
我第一次申请基金还是在1987年,当时我刚刚晋升讲师不久,有一天程润伟跟我说:“你当上讲师就可以申请基金了,咱们一起试试呗。有了基金咱们年轻老师就有了自己的经费了。”程润伟是我同事中最好的朋友,我们一起上鞍钢,合作写论文,关系特别铁。我们当时都是在老教师手下干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性。他思路敏捷,最早想到这一点,一句话把我点醒了。于是我们俩联系我们研究所的所有年轻老师,由我领头,共同申报了一个基金项目。题目我记不得了,好像是叫“人机交互的生产调度决策支持系统”。那时候我还没有一篇国际杂志论文,就有几篇国际会议和国内杂志的论文。由于我还是讲师,还要找两名副教授以上的老师推荐。我费了好多力气,申请书提交上去了,最终的评审的结果还是失败了。
第二次申请基金已经是我从美国回来之后的事了。那时已是1992年,我已经拿到了863的项目,心想Push/Pull策略的工作已经得到了资助,那么线性规划的新算法的工作也应该试一试。于是便写了一份关于线性规划的无约束凸规划算法的申请书,提交到数理学部,希望能得到资助。不想几个月后评审结果下来了,我的申请仍然是失败了。我才知道我们搞工程的在搞数学的人眼里是没水平的。民间传说有个鄙视链:纯数学的鄙视应用数学的,应用数学的鄙视运筹学的,运筹学的鄙视系统工程的,系统工程的鄙视普通工程的。所以我们几乎处在鄙视链的最末端。从此我便断了从数理学科申请项目的念想。
1993年,我第三次申请基金,这次我学乖了,直接向信息学部申请。正好信息学部开了一个跨学科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方向,于是我便申报了一项“CIMS中准时化生产计划方法的研究”的申请书。主要是想把我们所做的关于提前-拖期生产计划的工作能够得到国家的支持和资助。已经两次不中了,申请提交上去后我心中一直惴惴不安,心想“凡事不过三”,再不中真是没脸见人了。9月的一天,我正好去北京办事,便顺便到国家基金委去打听一下。正好碰见了信息学部的一位老师,他告诉我,我的项目评审通过了,应该没什么问题了。我心中高兴极了,当时坐上公交车一直坐到了西单商城,心想我要好好地潇洒一把庆祝庆祝。刚进一楼走过卖金银首饰的柜台,这种柜台我以前是从来不正眼看一眼的。一位推销员拉着我说:“先生,今天宝石项链酬宾优惠,过来看看吧!”我心中高兴,心想“老子也不是买不起,看看就看看。”于是便驻足观看,这一观看,便被忽悠得买了一条18K金镶蓝宝石的项链。回家自然是送给蕙丽,项链金光闪闪很是漂亮,她很高兴。不过蕙丽一次也没戴过,过了几十年,有一次拿出来看看,项链已经发乌了,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光彩。
打这次基金申请成功之后,我基金申请再也没有失败过。从1993年到2016年,23年的时间里我一直连续承担基金项目,其中还包括2项重点项目。我还分别在管理学部和信息学部一共当过3届评委。这些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是最大的,我的所有科研成果可以说都跟基金委的支持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