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哈杰森教授来访

标签:
回忆录教育情感文化杂谈 |
1993年我刚刚拿到基金不久,一天忽然接到哈杰森的来信。信上说,他和他夫人格瑞丝将到清华大学去讲学,他请我担任他的翻译。我自然非常高兴的接受了他的邀请,能跟老师兼老朋友见面自然是非常愉快的事。
原来是清华大学机械系办了一个教师提高的培训班,请了国内外的知名教授学者来教课。当然这些学员都是要收费的,清华大学此时已经开始了办班赚钱的培训业务,不过当时我还蒙在鼓里。哈杰森便是他们请来的招牌教授,在开班期间我还见到了杨叔子教授,还有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吴澄教授,此时吴澄已经是863/CIMS的首席专家。其他的人我不认识,但从这两人便可知这个班的教课人员都不一般。
这个班的负责人是清华的俞教授,名字我忘记了,想必也是机械学科的一个大牛人。我陪同俞教授一起去北京机场接到了哈杰森夫妇,我的翻译之旅便从此开始了。其实我的英语远没有俞教授好,专业课的翻译我还能凑合,日常聊天的翻译我常常会有听不懂的情况,闹得我压力山大。幸好哈杰森了解我,他会处处照顾我,不让我难堪。第一天有个开幕式,开幕式上安排有一个哈杰森的致辞。我急忙跟哈杰森打招呼,我说你讲什么一定要先告诉我不然那些礼节性的用语,我很可能翻译不了。哈杰森说,那我写给你,你先看看吧。说话时我正在他的旅馆房间里,于是他随手找了一张纸给我写了半张纸。到了开幕式上,他真的就按这半张纸上内容讲了几句,便草草下台了。事后有个学员问我,“这老外是不是很紧张呀?”我说:“哪里会,他当系主任多年大会小会见过多少。他怕讲多了你们听不懂!”其实我心里明白,哈杰森是怕我听不懂,他知道我是个“水货”翻译。
讲课的日子过得非常愉快,一般每次课讲两小时,一共讲了4-5次。由于还有其他老师上课,所以总有空闲的日子。哈杰森上课最喜欢跟学生互动,他经常向学生提问,学生答对了他就给奖品。开始他给北卡州大的小徽章,后来徽章发完了他就给美国糖。有了物质刺激,学生都开始抢答了。有一次他列出调度数据,我翻译时随口说了一句其实这就是正态分布。没想到他正好提问学生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学生笑起来了,他一脸茫然。我连忙告诉他,他的问题被我“抢答”了。他当场一笑,说,“既然你答对了,这颗糖归你。”说完掏出一颗糖递给我,全班学生大笑。事后哈杰森跟我说,“你以后千万不要再抢答了。”从哈杰森的教学方法上我感觉学到了很多。课间时有学生跟我说:“这老外教授课教的真好!”我心想,有糖吃还能不好吗!
在没课的日子里,俞教授给我们安排了非常丰富的生活。整天没课就去远的旅游点,半天没课就去近的地方。长城、十三陵、颐和园、圆明园、故宫、北海、天坛,几乎北京周边的所有旅游景点都去过了。晚上有时还安排看戏,看表演,实在是太丰富了。大小宴会和美食我也跟着吃了不少,格瑞丝特别喜欢吃北京烤鸭,除了全聚德我们还吃过几个别的烤鸭店,我算是跟着开了眼了。俞教授这么高水平的招待,我心中感叹当翻译真是个美差呀,跟着狐假虎威,还享受超国民待遇。
业余时间除了玩就是逛商城买东西,格瑞丝要买“Screen”和“Tea Tray”,让我一头雾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后来在燕莎看到了桌上摆的小屏风和茶盘,我才知道了这两个玩意儿。原来小屏风和茶盘是老外喜欢买来送人的中国货,后来我出国就常买这些东西送人。我最佩服格瑞丝买东西的派头,她买东西从来不问价也不付钱,看上了拿着就走哈杰森乖乖的跟在后面付账。回去后我讲给蕙丽听,让她也学着点,可是直到今天她还是没学会。
这次给哈杰森当翻译的最大收获是跟他签了一项合作的备忘录。这时我刚刚拿到基金不久,我告诉他方教授要邀请我去美国访问并给我资助,有个合作备忘录我就可以向中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国际合作项目的支持,这样我来回美国的机票也有着落了。哈杰森自然满口答应,他还承诺,我访问美国的资助款他出一半,另一半让方教授出就行了。当时在宾馆里我们也没有计算机,又不想让清华的老师帮忙。于是我就手写了一份合作备忘录,请哈杰森帮改了英语,然后找了一家打字社给打印成文。一式两份我们俩都签了字就算大功告成。第二年我就凭这份文件从基金委申请到一项国际合作项目,好像给了我1.4万元,作为我访美和接待美方访问的费用。
哈杰森一周或许是十天的讲课结束了,当上完最后一堂课后,哈杰森跟我击掌庆祝,这时候我才知道美国人的“High five, Low five”的正是含义。当我们击掌相庆时,格瑞丝却抱怨,闲了这么多天,吃的还好,她都长胖了。每天我们上课时,格瑞丝便跑去看清华园里的退休老师打太极拳,并跟着学。可是直到离开前一天还是没学会,她说太难了。
我送哈杰森夫妇去北京机场,离别时我请他们有空时来沈阳,访问我们东北大学。 哈杰森答应了,但是一直等了14年这个愿望才实现。2007年哈杰森夫妇终于来我们东大访问了,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