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7终于有了房

(2022-03-13 14:53:58)
标签:

回忆录

教育

情感

文化

杂谈

改革开放之后,高校教师住房紧缺的窘迫状况开始改变。1987年,在我到东工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学校终于给我们这些已婚的无房户分房了。当时刚刚开始按工龄、年龄和学历等指标排选房顺序,我“荣幸”的排到了第二名,记得第一名是个比我还要年长的体育老师。房源都不好,都是单间还要跟别人合厨合厕。我和蕙丽兴奋地到处看房,希望能选上好房。蕙丽家的人都来帮忙参谋,他们大多在东工大院里住了多年,哪好哪坏心中有数。最后大家建议我们选择代湖里的老红楼二楼的一间房。这房住房是13.6平米,和另一家9平米的合厨合厕。大家推荐的理由是,另一家只有9平米很可能不在此住,这样我们就可以独用厨房和厕所。另外这种老房子还有一个大壁柜,能放很多东西,我们就不用再买大衣柜了,还省出了摆大衣柜的地方。另外这房子厨房外还有一个小阳台,晾个衣服放个菜都十分方便。当我们看好这套房之后,心里一直担心着,生怕选房时排第一位的老师选走了我们看上的房源。

幸好皇天不负有心人,那位老师选了面积最大的“科南一”的那个房源。那套房我们也看过,虽然面积有将近20平,但是要和很多人家一起合用一个大厨房和公共厕所,也就是后来俗称的“筒子楼”。我们终于拿到了心仪的房源的钥匙,去收房那天正好碰到了和我们合厨合厕的那家。那老师见面就说:“你们合适了!我是帮我女儿女婿收房。他们还在日本没回来,我们就放点家具,不在这儿住人。”后来我才知道,她女婿叫姜茂发,女儿叫李烨。等到我们请学校后勤派人帮修缮房屋时,我们的邻居又换成了李沈老师。李沈家在辽大,也只是有课时来这儿住,大部分时间还是我们独享厨房厕所。记得李沈是广东人,人非常的好,特别谦和有礼貌。蕙丽也是待人接物总是先替别人作想,事事谦让在先,生怕让别人吃了亏。所以我们两家一直相处得很不错。

这套房子原来是老工人刘师傅家在这儿住,他家人多,把房子祸害得很厉害。他家为了倒骑驴(东北人倒着骑的三轮车)出入方便,搬到我们家楼下去了。我们第一天去看房时,带着女儿一起去的。到了小阳台上女儿伸手一推,把码在栏杆边上的半截砖推到了楼下。只听一声轰响,一个中年妇人便骂骂咧咧地嚷起来了。幸好只是砸到了他家的破烂杂物上,没有砸到人也没有砸坏东西。我们连声道歉,赔不是,心中想楼下这家人不好相处。

到了秋天,我们终于搬进了自己的房子。房子虽小但也布置得十分温馨,我心里感到十分的惬意,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地方。这年我已经39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