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纪行之三:南竿,马祖,妈祖?

分类: 走遍中国 |
首先经过的是蒋公纪念园和和巨幅的枕戈待旦牌匾,在灰暗混沌的背景下,在飕飕的冷风中,蒋公站成了一个时代的孤独背影。就在离他的塑像不远的地方,他的儿子~经国先生纪念馆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影响着马祖,甚至台湾。纪念馆里的图像展览、以及附近的军人 公墓壁画都努力给参观者营造一种印象:蒋氏对马祖(台湾)的建设、民生的发展是十分关切的,对军人是关爱有加的。处处可见的标语也具足革命年代的霸气铿锵,颇能满足标语控们的喜好。
穿过清水村,沿着发电厂前的滨海大道,可以直达南竿岛的三大村落之一~马祖村。马祖村的标志性建筑是马祖娘娘神像,神像前的观景平台被别具匠心地设计成扬帆出海的渔船模样。神像由365块花岗石建构而成,寓“365日天天平安”之意,高达 28.8公尺,据说比湄洲祖庙的妈祖像还高出不少,颇有两岸PK的意味。相传宋代时,妈祖林默娘,因投海救父而亡,其身躯漂流到南竿岛,被当地居民发现后,葬于现在的马港天后宫,因此马祖得名于妈祖是肯定的。有趣的是,妈祖的诞生地、升天处,大部分的事迹都发生在大陆,但那里却没有一个以妈祖命名的地方。而仅仅因为尸身漂至此处,曾经的南竿塘就改名为马祖,而且至今千年不变,这是怎样的虔诚和坚守啊!
有感于两岸至今还在争论谁是正宗的妈祖纪念圣地,我突然想起佛祖的几大圣迹,包括证悟地、开坛说法地、涅槃地都在印度,虽然他的出生地是在尼泊尔的蓝毗尼。佛教的萌芽或许在尼泊尔,但只有到了印度,佛教才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长成了参天的菩提树。而我们的妈祖信俗,也是因为当局看到了可资利用的统战价值,才加大宣传力度,把一度寂寂无名、任其自生自灭的民间信俗搞得官样十足,重新风生水起。
除了马祖神像,岛上其他的看点因为时间和天气关系,都是匆匆而过。四维村的落日步道是时间点不对,而津沙聚落的特色民居—闽东的印章房,也只适合从上面俯瞰。海上孤堡~铁堡让人感叹军人的不易,240大炮连则让人隐约想起炮火纷飞的年代。我们在南竿的最后一站是八八坑道,一个由防空坑道改建而成的高粱酒厂。穿行在阴暗潮湿的坑道里,审视着一层层堆叠的酒缸,鼻腔里充满着发酵的酒香。突然心底里就冒出了一个希冀:但愿今后这里都是醉人的酒香,不再有令人窒息的火药味和硝烟。
P1 南竿是马祖政府所在地,码头和港口比较气派一些
P2 面积不大的南竿岛,基本没有平坦的地方,却把这么一大块地作为体育场。
P3
P4 滨海自行车步道
P5 曾经的鱼寮,如今改成了民宿饭馆
P6 码头附近的咖啡店
P7 这是我们乘坐的台马之星,往返于基隆和马祖之间
P8 马祖神像园的观景台,恰如一艘正要扬帆出海的渔船
P9
P10
P10 马祖之剑,剑代表着仇恨和刀兵,不知这仇恨何时才能真正放下?
P11 津沙聚落的闽东民居~印章房
P12
P13 为防止解放军蛙人部队攻击而建的铁堡
P14 八八坑道
P15
P16
P17 经国先生纪念馆
P18
P19
P20 将一块小菜地辟为蔬菜公园,我也是醉了,也可见蔬菜在岛上的珍贵。
P21
P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