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杭路的记忆,美且有、依梅捞化和老房子

标签:
肉燕会馆锅边小长春杨鸿斌 |
分类: 福州旅行之风景美食 |
新浪福建推荐 上下杭的记忆http://fj.sina.com.cn/travels/zt/fzsxh/index.shtml
寻找宁静,并不一定要远离城市,车水马龙的五一南路旁,几十米处,就是庭院深深的下杭路。
漫步其间,心中感概。那些曾经的高门大院,精雕花窗,如今人去楼空,风华不再,
唯见榕树垂须,妇人怀抱小儿,男人喝茶发呆,老人打牌聊天,安居乐业。
看着这个美丽的雕花窗台,遥想当年曾有少年英姿豪情,佳人临窗遐思,而今渺渺。
其中,经历多少风云变幻,有过多少精彩故事?
我走在一条狭长的小巷里,见一只母鸡散步,很是有趣。又见一狗卧旁,吓得准备开溜。
忽听一小儿叫声:“嗨,你在干嘛?”,我四下打望不见其人,声音又至,寻声望去,原来是二楼上一小男孩探头问候。
“小朋友,头别伸太出来了,很危险的。我给你拍张照吧?”我说。“咔嚓”一张。
“拍完给我看。”我把相机翻过来给他看,他开心的笑,我和他挥手BYE。
华美高大的石门前,咸康当年的风采可见一斑。
走进幽深的小巷,在俗世中浮燥不安的心,也变得沉静。几十米处,
是车水马龙的繁华,而这里的人们,如此安宁淡泊。
继续前行,沿河有古桥,亭亭水间,旁有张真君庙,保存完好。
十多年前很出名的美且有糕点,意外在此里偶遇。它家的创意什锦肉糕等产品独具福州二特色,只可惜包装太简单,分店太少,如今除了台江和仓山,在其它地方难寻到了。
福州台江双杭街区是“闽商”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称“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清代中期至民国初年,成为全省及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各国的商品集散地,有古诗道其盛况:“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聚集260多家商行,经营物资500多种,木材、茶叶、纸张、菇笋四大市场名闻海内外;金融业兴旺发达,有私营、合营、官办的各类金融机构;有100多处私营钱庄以及出票店、侨汇庄、当铺等。1785年,清政府在上、下杭附近设置“福州海防分府”(今台四小),管辖这一带商事活动,可见对此地的重视。
一、著名实业家众多。金融业张秋舫、进出口业罗金城、国药业徐建禧、海纸业曾文乾、茶业欧阳康、纱布业黄恒盛、土特产业蔡友兰等诸多巨贾富户,侨港台四大富商中黄乃裳是与陈嘉庚、胡文虎同为闽籍三大爱国侨领,而侨商杨鸿斌、港商柯伯诚、台商邱映光是著名实业家和慈善家。
二、宗祠民居风韵。沿着上杭路→龙岭→隆平路→星安河岸→下杭路,许多民居保持着古老而华丽的雕花,有市、区级文物陈文龙尚书庙、张真君祖殿、观音庵 关帝庙、曾氏祠堂、杨鸿斌故居、高氏文昌阁、武状元府黄培松故居等。
三、商会会馆多。有16个会馆称为会馆一条街。这些会馆既有祖籍地又有福州地区建筑风格,也采用欧美式的风格。厅堂戏台酒楼齐全,书斋、花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漆金涂丹,牌匾楹联荟萃.
四、革命遗迹旧址。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福州总队、福州店员总工会和福建省委地下联络站旧址。
五、老商号和小吃老店多。曾是“药业一条街”和“传统小吃一条街”,当年药店有咸康国药行、广芝林药行、华来药行。食品店有宝来轩糕饼点,龙岭炒粉,庆香居馍馍,信义葱油饼,唯我“鼎边”,依嫩“猪血化”,聚记肉燕,依海“肉燕”等名牌小吃老铺。
双杭路的小吃老店今何在?只见到依嫩猪血化,
当年出名的老字号还有很多,如今皆不知何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