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难中发现美
(2009-10-12 23:20:23)
标签:
好茶美感玄奘法师孤儿陆羽中国孩子 |
分类: 咖啡与茶之养心修心 |
林清玄的一篇小文章,转贴:
唐代有两位孤儿,一位是玄奘法师,一位是茶圣陆羽。
玄奘法师到西方取经,唐代西域路难行,他过了一百三十八个国家,携回佛教经论六百五十七部,他的坚强、勇毅、智慧、胸襟,一想到就会令人脊椎骨挺直。陆羽则是写《茶经》的雅士,他自幼在寺庙与茶结缘,然后自己采茶、制茶煮茶,从茶叶中发现新天地,他的(茶经)完整地给中国茶艺一个深刻的美感结构。
玄奘与陆羽都是孤儿。
孤儿乃是人生最坏的出发点,但是,这最坏也许就是最好。玄奘自幼剃度出家,没有任何挂碍,长大以后飘然西行,生死不计,没有任何畏惧。陆羽从小被弃于江边,容貌又丑,又有口吃,或者是这样,使他对生命的美感有强烈的感受,没有人传授,就泡出最好喝的茶,他放牛的时候用竹片在牛背上写诗,他与朋友真诚相交。
生于贫贱,或生为孤儿,是人生的最底层,这个底层对凡夫俗子是甚可哀痛的,但有志远才高的人,或美感强烈的孩子,这却是最好的出发。
陆羽把我国茶叶产地分成五大区,山南、淮南、浙西、浙东、剑南,对同一地区不同地点的茶,都品评其质地,并下了深刻的评语。他细致地了解粗茶、散茶、末茶、饼茶的制作方法,亲手造茶,采茶,光是茶饼就要经过来、蒸。捣、拍、焙、穿、封七道手续,他把水分成山水、江水、井水三个类型,把天下的水分为二十个等级,他品评过的水,西到商州,南到柳州,北到后州的淮水发源地,遍及长江中下游。他说:“夫茶于所产处,无不佳也,盖水土之宜。离其处,水功其半,恭善烹洁器,全其功也。”
陆羽在小小的茶叶中,思维生活的内涵,展出不凡的美感。能够在任何最平凡的事物中体验美感,他不只使饮茶从生活提升了美感,也使得一向为少数人专属的品茶艺术,成为普及的、人人都能体会的平民艺术。
他是一个性情中人,他时常“独行野中,诵诗击木,徘徊不得意,或恸哭而归”。他对朋友热诚,凡结识他的都乐于亲近他。
他一生游历天下。他遍饮天下的水,品遍天下的茶,时常走入深山去采茶制茶。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孤儿;他“以茶为经”,以小见大,茶品如人品。
小其每天坚持一个多小时运动和理疗,此外还有很多作业,她却决不肯偷懒,终于病了,很心疼也很无奈。也许,正象林清玄所说,志远才高的人或美感强烈的孩子,能够在最艰难和平凡中发现美。
我相信,经历过磨练的孩子,心中会多一份感恩,多一份坚守,终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