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之旅·筠园
(2012-12-14 09:58:09)
标签:
台湾自由行
韵园
邓丽君
人生
旅行
|
分类:
旅途感录
|
邓丽君是我最欣赏敬佩的歌者,与帕瓦罗蒂在我心中的地位并列。此生已不知听了多少遍她的歌,获益良多,真心感恩。她虽与我生于不同年份,只差两个多月,按农历算,同为壬辰龙年,自是同龄人。故而台湾之旅第一篇先写筠园,
在大风大雨中游观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野柳海滨奇异地貌后,乘旅游专线车来到筠园。
车停下,十来个乘客就我一人下车,下雨嘛。站下四处张望,这里偏僻山野,路右地势向下,十几步外是绿树,濛濛茫茫的,望不见海。路左十几步外是小山坡,一片墓地,一层层排列着很多墓碑。四下里空空寂静,仅见得三人,正准备驾车离去。我忙问她们,回答说,邓丽君墓就在上面,并手指远处坡下一个穿黄色雨衣人,说那老人会告诉我,会给我香。
雨小了些,我背上包,撑开伞,踏着早已湿透了的运动鞋,穿过马路,踏上台阶,左拐,向老人走去。老人早已看到我,从避雨棚下走出,迎向我。也就这时,我看到了站立在雨中金灿灿的邓丽君全身塑像,同时耳边飘进了那熟而又熟的轻柔歌声。邓丽君墓园是在山坡底下,最低层。想来是先有此墓地,筠园是后建的。
我向老人问好,说我是来看望邓丽君的。老人向我致谢,跟我说,这里就是筠园,邓丽君原名邓丽筠,邓丽君是她艺名,所以叫筠园。老人转过身,引着我向前走。从老人的步态和声音,感觉他七十来岁了。
宁静中,邓丽君轻声细语般歌声愈发的清晰温馨,穿透丝丝冷雨,一霎时温暖了我心,热热的血汇聚心头,又涌上脸。
从弧形小墓道走到墓前。墓为长方形,高约一尺,光洁的淡黑色石材在雨水中闪着幽幽亮色,墓上放有由小白花扎成的圆形小花圈,花圈中心是几朵红的橙的紫的鲜色花朵。墓后紧贴着立有墓碑,也是同样黑色石,高约两尺多,碑上简洁刻写着“邓丽筠,1953-1995”。碑顶上有简约的邓丽君伏身雕刻像,脸在中,一手舒展开揽住墓碑边沿。墓前有块黑色方石,中间嵌入个碗形香炉,里面燃着几炷香,再前面是六个黑色插花筒,插着六捧鲜花。墓地地面由一块块圆形小白石铺饰成。
老人递给我三炷香,我握在手里,诚心诚意向邓丽君叩首致敬,持香一拜。老人将墓上的落叶一片片捡去,口中喃喃地说:走得太早了啊,可惜,可惜啊!淡静的语气中含了深深的沉痛。
我说我来自上海,从二十几岁青春年华直到现在步向老年,一路人生过来,听了那么多年她的歌,永远听不够,总也忘不了,所以一定要来看看她。不知怎么,就这么几句话,口齿伶俐的我竟然一哽一顿,真的情不自禁动了真情。老人说,已经十七年了,谢谢大家记着她。他叹了口气,又缓缓地说,她就躺在这下面,现在该还是完好的身子,五十年后就不会存在了。
我不知老人身份,亲友?管理人?就问了他,他没回答,依旧像是自言自语地说着,十七年了,走得太早了啊。
一辆小车在路边停下,下来四个人,捧了鲜花朝这边走来,老人翻起墓边的小石盒,取出三炷香,点燃,交给走来的四人,又一遍解说,邓丽君本名叫邓丽筠,这里可以随意拍照。四人献上鲜花,敬了香,左右稍稍环顾一看,三几分钟就离开了。又剩下我们俩。
老人稍稍说了点邓丽君的事,怎么落葬在这里。我乘说话中又问了他是每天来这里吗。他说,这里没管理人,他不忍心,就每天来这里,打扫照看一下,今天周六,如果不下这么大雨,来的人会很多的。我向老人说,我是背包一路行来,没想到买束花,实在抱歉。老人说,你能远道专程来看她,已是一份心一份缘,就够了。
我拍了些照,只是雨雾迷蒙,光线实在太暗,才3点多就要打闪光灯,照片无法满意。
墓的左边竖立着一块灰白大石,上面有淡金黄色的“筠园”两个大字,是宋楚瑜题写的。再前面,墓道右侧有墓志铭,左侧草地中即是那尊邓丽君唱歌姿态的金灿灿塑像。墓道前面的园区,两边一前一后各有一支号管很长、绕了一圈又一圈的铜号,老人说,嘴凑上去是可以吹响的。在园区当中,地上还躺了一组白的黑的大大的钢琴键,老人说,你站上去,用脚踩它会发音的。我站上去,一脚一踩,果然响起了标准的音阶,音量也合适,只是黑键不响,那个4音也未响。
半个小时了,下一班车快来了,我准备走了,老人也收拾起东西说要走了,只是我往淡水方向,他往基隆方向。就在我们候车时又来了三批人,三个四个的,车来车去,还有一个日本女孩,独个儿来此地,看过了后也来到候车处等车。
3点35,往淡水方向的车来了,我遥遥向韵园告别,也向不知名姓的老人告别。筠园,我来过了,不留遗憾了。筠园不大,简单平常,不过墓碑和雕像似还可更完善美好些,毕竟,她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数一数二的华人艺人么!
(2012.12.14.)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