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随记(18)
(2012-07-29 09:10:02)
标签:
电影
影评
外出
高考1977
理发师
蓝莓之夜
王家卫
陈逸飞
娱乐
|
分类:
艺苑走笔
|
《台北飘雪》,这是五月初出游前看的。鲜明的青春电影,仗着陈柏霖的帅气和童瑶的清新,此片自是好看几分,台北小镇人情风貌也得以感觉一二。孟庭苇温文优雅的歌声《冬季到台北来看雪》又恰合时宜响起,更是多添了些许迷人魅力。或许,是该去台湾看看了,当然不是为看雪。
《外出》,韩国电影,六月份看的。仁书(裴勇俊饰)的妻子和舒英(孙艺珍饰)的丈夫在同一辆小车里,该车发生车祸,两人昏迷不醒被送进医院抢救。仁书和舒英在整理亲人物件时,从手机短信和相机里发现两人原来背着他们已是婚外恋,他们恨亲人的背叛,也很是不解,毕竟是相爱的亲人嘛。他们在医院陪护自己的亲人,时时见面,又不得不一同去在此车祸中被撞身亡的受害人家里吊唁。渐渐的他们走得近了,产生感情,一同散步一同吃饭,终于也情不自禁进了宾馆,成了婚外恋。仁书的妻子逐渐苏醒,恢复了知觉,而舒英的丈夫最终不幸身亡。舒英看着仁书喂妻子喝水,只能割舍心中之爱,离开仁书,而仁书面对着一死一活,面对着背叛了自己现又坐轮椅上需要自己的妻子和自己刚爱上的舒英,矛盾纠结,独自痛哭一场。男人的哭,只有男人明白,他心内有多苦,难以言说难以了断的苦呵!正值春天,忽然下起大雪,仁书喜欢冬季,而舒英曾说过喜欢春季也喜欢雪,但两者凑不到一块,没想到这不可能的事现在竟发生了,奇观呵!仁书约了舒英,开车在漫天飞雪中缓慢向前,舒英问:我们去哪儿?仁书没有回答。影片就在这样一个场面中结束。此片当得一看,虽是老话题总还有些新意。男女演员也漂亮。只是情节进展太慢,尤其前半段尚未出现新意时。
《高考1977》。题目就点明了此片是说当代史中的一个节点式大事件。被某只大手一挥而停止了的高考又被另一只大手一挥给恢复了,期间间隔11年,这当然是国家大事件。影片多半时间是展示知青在农场的生活状态,直到后半以后才说到高考事,说到知青们为高考所作的准备和所受的阻力。影片最终是以完满结局收场,基本算皆大欢喜吧。此片拍得还行,挺好,用意没有虚假和伪善,比较如实,因为文革事和知青事,至今依然属于半敏感题材,审查严格,你怎么写自得惦量一下的,能拍成这样,不容易了。不过对恢复高考的个人作用提及过多,还是那套领袖史观。此片感情戏多,虽在此片中还较适当,但也明显显露了中国电影的通病。只求表面情感,只追求观众的一时感动,只催人片刻的眼泪,以为这样就算好戏好电影了,就叫座就能得好评了,却很少追求冷俊理性,很少注重客观性逻辑性,所以很多电影的最终立意,不管是赞颂还是批判都高贵不起来,深度不够,全流于表面的苦情悲情欢情了。如此的偏情,影片也就显得单薄了,虽有情,但救不了理性单薄之根本。孙海英演得最好,人物个性强,有特点。这也同样是我们很多作品的常态规律,凡有缺点毛病的凡人都能写得活灵活现,血肉饱满,而一号二号正面人物,往往都空洞干瘪。几十年一贯制的创作观依旧在作怪。
《蓝莓之夜》,是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首部英语电影,故事发生地是美国,演员全是欧美人。看之前抱有些期待,看之后,只能说一般吧。影片分几段故事,第一段是刚结束一段恋爱的伊丽莎白走进杰瑞开的咖啡馆,以后几进几出,杰瑞喜欢上了她。这一段里关于钥匙与门之关系的几句对话,该是影片的关键之语吧。第二段是伊丽莎白为忘记过去而远走他乡,白天在餐馆晚上在酒吧打两份工,认识了恰好也常来这两处的警察亚尼,伊丽莎白目睹了嗜酒的亚尼和放荡的妻子间的吵闹,以及之后飞来的横祸、悲剧和人的良心。第三段,伊丽莎白又换了个地方到赌场打工,碰上了漂亮的赌女莱丝莉,影片也就这段有点戏剧性,感情被引发点跌宕。莱丝莉比伊丽莎白迷人得多,两人互相帮助了一回,给予了对方最需要的。第四段是伊丽莎白回到纽约,再次走进杰瑞的咖啡馆。她在外转游过一圈,见识了社会上各式各样人的生活、家庭、爱情、人性,有了自己的新感悟,明白了这个诚实安分的杰瑞和平静安宁的咖啡馆就是她所需要的,是她心灵的港湾,合适的栖身之所。此片的风格显然就是王家卫式,画面光色的浮飘、情节的此断彼续、表意的隐晦不明、思路意像的游疑,都跟《花样年华》相似。不过这样的风格在华人语境天地里是一种凄迷美,深沉美,在西方人场景中却难以说它是浪漫,也难以有淡绪轻愁般美感。不同的语境,理所当然感觉也该是不同的。此片音乐挺多,从听觉角度来说,都是很美的音乐,我也很欣赏。但放进影片整体中来说,略微多了些。
《理发师》,陈逸飞导演的,但他未来得及最后拍完,更没看到上映,即去世了,留为遗作。不过此片并没显现出作为艺术家的他的艺术追求,远不如《人约黄昏》有想法,有个人创意。有点失望了。此片一如同类电影的叙事方式和情节安排,并没显示出他和别的导演的不一样处,他也同样是这么按部就班顺着常规路子从头到尾叙说了一个特定年代里特定中国人的故事。虽为特定故事,却也大同小异,看前面就知道后面,看了头就知道尾,所以全部看下来一点没被带起什么情感起伏,只能说一般般了。影片的最后一两分钟留给了陈逸飞,展现他拍摄此片时的一些场面,未到花甲之年的他却已如是古稀老人般苍老憔悴。我曾看过他在上博举办的画展,盛名之下,似略微欠缺了些什么。当然,他的画毕竟在那个时候启蒙式带起了国人的新审美追求。为他的早逝叹息一声。作为他的遗作,此片向他表示一下敬意理所当然,不过最后放了这些,好象硬拽了人的情绪来了个直角急转弯一样,不顺畅了。
(2012.7.29.)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