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西南行(十一)乌尤山上乌尤寺
(2012-02-08 10:13:37)
标签:
西南行
乐山
乌尤寺
麻浩崖墓
岷江
|
分类:
吾行天下
|
早晨起来出门去,今日目的地是乌尤寺和乐山大佛。先到乌尤寺,买了联票,70元,停车场上空空荡荡,无人。
乌尤寺位于四面环水的乌尤山山顶,茂林修竹,清幽宁静。乌尤山原与凌云山相连,李冰为治水而在其间开凿了一条溢洪河道,乌尤山也就成了孤独的“离堆”。乌尤寺始建于盛唐至德年间(756年),原名正觉寺,北宋时改为现名。
来到乌尤寺下,一抬头,高高数十级石阶,石阶两边是密密的竹群,把个亮光全遮挡了,使石阶显得幽谧阴暗。走几步,再仰头望,台阶顶处是朱粉色的寺院高墙,明色鲜亮,感觉甚好,似乎有柳暗花明、回头是岸的感觉。
一步步登上石阶,即是寺门,门楣上大大的白色“乌尤寺”三字,工笔端庄,有力有气色。上面还有竖匾式四字“青衣别岛”,青衣两字明白,旁边就是青衣江嘛,这别岛呢?是因这里是小岛而从别墅引伸出了别岛?门联是“寺门高开洞庭野,苍崖半入云涛堆。”这两句分别是杜甫和苏轼的诗句。两边墙上还有“慈云”、“法雨”题字。
进门是天王殿,塑立有四大天王。据印度佛教传说,须弥山腰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腰四峰各有一王,各护一方天下,故名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东方持国天王是手抱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是手握宝剑,西方广目天王是手缠一龙,北方多闻天王是手持一伞。
一楹联:阶循鸟道侵红藓;寺隐乌尤傍绿天。当算得是描述乌尤寺的点睛之联。
大雄殿,匾额上三字是由清末书法家黄云鹄所书,笔力雄健,也去了个“宝”字。大雄乃古印度佛教徒对教主释迦牟尼的尊称,意为一切无畏。殿中央供奉释迦牟尼佛,左为表智的文殊,右为表行的普贤,两位菩萨,智行圆满,即名为佛。此殿是乌尤寺主殿,重修于1930年。
还有个乌尤殿,殿内有乌尤像。乌尤为梵语音译,汉译为“面然”,是佛教密宗瑜迦部主尊之一。此像是唐代铸造的青铜像,高约2米,造型古朴,脸部眼深鼻高,具有印度造像风格。佛典中传,乌尤为观世音菩萨所化愤怒之身,俗称鬼王。此像是乌尤寺现存最早的佛菩萨造像,乌尤寺名即由此像而来。
寺内还有弥陀殿、罗汉堂等,靠西边临崖面江有旷怡亭、尔雅台、景云亭,站在那里,正好可尽览三江合一后的岷江,以及嘉州古城区,是为观江览景心旷神怡之极好的去处。
在乌尤寺内,也见到了些地震痕迹,好几处都被隔离绳带圈拦了起来,还有几处贴着写有“此处危险”、“请勿靠近”、“请快速通过”等的纸条。一殿顶上正有三人在重铺瓦片,估计也有瓦片震落了。
接下来去看对面凌云山大佛寺。我是绕近道过桥穿山,在山野间漫步而行,既沿水走了一程,又走了程山中石阶小路,由此这一路感觉极好,清幽境界之地呵。途中有一牌坊状石门倒塌了,一僧人坐在那看守,有一小亭内墙上一角的石灰全掉了下来。地震的影响委实不小,随处可见受破坏痕迹呵。
来到了麻浩崖墓博物馆,这也是联票包括的景点。
东汉时四川流行依山掘穴的墓葬习俗,故称崖墓,麻浩崖墓群分布于凌云山和乌尤山之间的崖壁上,约0.1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500余座,墓门毗连,密如蜂房。这里的麻浩一号崖墓,是乐山东汉崖墓中最具特色的墓葬,主墓室深29.6米,宽11米,高2.8米,墓门和享堂四壁刻有不少精美浮雕画像,像“垂钓图”、“荆轲刺秦王图”、“挽马图”、“西王母赐药图”等。可惜此地崖墓在历史上已屡遭盗掘,我进去看了看,基本就是个很大的空空石室。
又走过一座造型漂亮的拱形桥,是濠上大桥,那下面就是李冰治水开凿的溢洪河了?这边已是凌云山,对面是乌尤山。
看到前面出现二十来级宽宽的台阶,上面是古村落式大门,牌匾上写着“渔村”。登上台阶走进大门,原来是旅游餐饮区。一条也就二十来米的很短的小街,两边都是渔家乐、渔村特色等名称的小饭店,看来这里尽打江鱼之牌了。不过显然现在时机不对,一家家门庭冷落。再一看,街那头的门楼很高大,有三层,好象还有点古色古香味,可惜也掉了不少瓦片,正有人在屋顶铺瓦。两边小饭店的屋顶也有瓦片掉落。
出渔村后开始上山,这是凌云山。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