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皤滩古镇
(2010-09-26 08:47:41)
标签:
皤滩古镇
旅行
吾行吾土
仙居
胡公殿
|
分类:
旅途感录
|
皤滩古镇,位于仙居县城以西22公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去年秋天我去了那里。
联票50元(包括2公里外的桐江书院),我买的单票,35元。
皤滩古镇虽也属江南古镇,但因地处江南山区,和地处浙北苏南水乡地带的西塘、乌镇、同里、周庄等有着很大不同,除形制面貌外,还因其少有开发,故而还保留了些残旧的原味原貌气色。虽说不上有多美观多出挑,但就凭了这份古朴真实的原质原色,加上还有那个千年绝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刺无骨花灯”,想来还是当得一看的,它的意向趣味接近于前童古镇。
古镇就一条主街,即现存约2公里长的龙形古街,古街上仍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各类建筑六百多间,茶楼、酒肆、当铺、青楼、赌场、宗祠等古迹一一尚存。
步入古街,先看到陈氏祠堂,一排三门,中间大门上有“陈氏宗祠”匾。六扇门板上画有六个门神,虽颜色有点暗淡了,但人物表情和衣服线条,依旧清晰鲜明,栩栩如生。宗祠不大,就一大殿两厢房,大殿宽五开间,气势颇宏伟,梁檩都是用的上佳大木,有多样绘画雕刻。柱上楹联很多,有一副是:家法守江州七百口,科名仰宋代第一人。大殿内中央玻璃大柜里供的该是先祖吧,上有“典源维新”横匾,两边是“状元及第”红底金字竖匾,一块的年代是大宋嘉定庚辰十三年,另一块是大清同治七年。两边是阶梯式放牌位处,已放了大约150块,但仅占去小部分空间。
出来,隔壁就是胡公殿,里面也不大,中间一殿,三面是一圈两层高的木板厢房。大殿檐下有“胡公大帝”横匾,殿内中央及两侧两边有几尊塑像,供有香烛。殿的对面有一戏台,戏台除两端角有柱外,前沿中间也有两根短柱,柱底着地,柱顶稍稍高出戏台约20公分。
胡公,名则,字子正,北宋永康人,官至三司使(北宋前期的最高财政长官,副相)、兵部侍郎等职。胡公不是皤滩人,因其妻是皤滩人而来过皤滩,南宋时皤滩就已建有胡公殿,明万历时重修,1992年又复修胡公塑像并建立胡公纪念堂。看到此我正感疑惑:胡公究竟何等人物、怎么名扬至今、还为他修塑像建纪念堂?一回头,看到殿墙一角嵌有一块石碑,刻了很多文字,题目是“毛泽东论‘胡公大帝’”,忙走过去细看。只见碑上刻写着:1959年毛泽东接见永康县委书记时说:“……永康胡公大帝才是最出名的。胡公大帝不是神,不是佛,而是人,他是北宋的一个清官,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所以香火长盛不衰……”哦,原来如此,民众敬拜他,伟人也褒扬他,那自然该为他修像建堂了。现在这里是仙居县廉政教育基地,展览介绍着古代仙居籍清官,共8人。
看过宗祠和胡公殿继续往前走,没多远即看到街口弯角处有贴墙而建的半座亭,虽说也有四根柱,但其中两柱是嵌进墙内的,柱间横有长板可坐可休憩。亭的顶上高高翘起两个角,中间的亭尖其形状半像葫芦半像刚开的荷花,别有情趣,略略的美意。此亭的名称就叫半亭。
看到一门前写着仙居邮电局皤滩营业处,仙居邮驿通信很早就有,始自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我走进去,里面住有人,一圈两层的老屋围着一个大院子。这房子原是地主家的盐仓,屋前是主街,屋后即水道,运送货物很方便。院子里有很多鸡,却比普通鸡要小很多,扑来跳去很活跃,主人说这是他养的特殊品种的鸡,都长不大,最多才2斤,童子鸡一般。他说他的树不打农药,有虫,鸡自己会上树去抓吃,所以这鸡的味道应该不错吧,销路也比较好。他还给我看鸡蛋,一个个也是小小的,1斤至少15个以上。
再往前就看到了花灯展厅,展出的就是皤滩的千年传家宝:针刺无骨花灯。这花灯俗称“唐灯”,小巧玲珑,古朴典雅,很是好看,而最奇特的是它的制作工艺,整个花灯不用骨架,全是由绣花针刺成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粘贴而成。
展厅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无骨花灯,形状多样颜色也多样,花灯内那微弱的灯光透过被刺扎了各种图案的纸面映照出来,形和色皆美妙之极。我是一踏进展厅就被吸引住了,目不暇接一个个看过去,的确是美呵,我在心里为它赞不绝口。尤其知道花灯里并没骨架,那就更不得不惊叹,惊叹民间工艺的高超技艺,惊叹民间艺人的超凡想象力。我问讲解员,怎么没见有卖?她说因为已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卖了。有点遗憾!
花灯展厅斜对面是何氏大学士府,它是明清时期何氏大家族的居所,也是皤滩最大的民居建筑,大门前有片开阔空场地,矗立着一般会馆前常见的旗杆。进大门,里面是一个大天井连着几个小天井,典型的江南庭院式古民居。讲解员说,相传清康熙年间何氏家族出过一位大学士,正堂门楣上曾高挂“大学士”匾,大门前也曾立有八根旗杆。大学士府内大小厅房很多,有闺房,还有藏书楼,里面的藏书十年动乱时全被抄走,那些书那时就值了好几万元。我跟着讲解员转来绕去,又走到一处墙侧的阴暗角落,顺残损湿滑石阶迈几步下去,竟是个小小的方池,此为千年古井,比这房子还早。
皤滩毕竟交通不便,游客很少,除在祠堂里看到几个当地学生向我作问卷调查外,在花灯展厅和何氏大学士府里都只有一两游客,免费讲解员就等于是专为我一个人讲解了。直到走出大学士府,才看到来了两三拨旅游团队。
再往前,看到一家当铺,然后拐个弯,在两边木板老房子夹持中,我一个人笃悠悠于空静无人的弹硌路上边走边看。大概因为游客实在少,这沿街的房子很少有开店的,即便是挂了店招牌的也都上着门板关着门,只有屋檐下挂着一个两个红灯笼,或还挂着已褪了颜色的旗幡,上写“皤滩古镇”之类,显示着这里是旅游之地。还看到几家老店老招牌,但字迹已模糊,仅能依稀辨别得出那是些很多年前的老店名。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