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之一决赛全部结束,只想用一个词来评说:戏剧性。
四场比赛,除去德阿之战,其余三场场场变数多多,如似演着一场情节跌宕起伏的悲喜剧。因为比赛是现场进行时,谁也不知道结局究竟会怎样,所以这戏剧性的比赛过程既丰富了双方教头的表情,也揪住了万千铁杆球迷的心。看台上,猛士无语了,花容也失色了。而对于我们这些没特别偏向的观球者来说,也恰恰切切地跟着享受了回足球的超级悬念之魅力,实实在在地得着了观球之快乐,过了番瘾。瞬息万变,扣人心弦呵。
巴西对荷兰,一个乌龙球一张红牌,让场上局势来了个大反转。看上半场时,观众和场上球员都以为巴西一只脚已踏进四强,没想到下半场自摆乌龙(现认定这不是乌龙球,但看荧屏还是有疑问,也许只有梅洛自己知道到底顶没顶到球),自己给自己致命一击,大长了对方士气。在被对方反超后,一张红牌,更将自己逼入绝境,最终反胜为败。一方是伤心不已,另一方是喜极而泣。
乌拉圭对加纳,一张红牌,挽救了乌拉圭,点球不进,加纳自绝于晋级之路。上半场临休息前加队远射得手,这是整出戏的一次投石问路,一个意外性小高潮。下半场被扳平,算是剧情的轻轻巧巧一转折,双方不经意间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点。半小时的加时赛双方拼尽全力,攻而强攻,守而坚守,直到延时阶段的最后一刻猛然间迸发出最高潮:乌队球员用手将眼看要飞进球门的球打了出来。红牌!罚点球!天平一下子倾向了加队,给了他们一个绝杀好机会,加队似乎也已看到四强名额在向他们招手了,乌队凶多吉少。剧情发展至此,已是你死我活、矛盾冲突不得不解决的最后关头了。却不想——谁又来得及去做这样的设想呢——皮球重重地打在横梁上,弹向空中。随着观众席上或喜或悲的惊呼声,剧情也猛的一跌,仿佛刚才还战鼓震天突然就来了个静场,双方再一次回到同一起跑线,只能以残酷的罚点球来决胜负。乌队是大难不死之队,加队则有了心理阴影,胜负天平又一次逆转,最终,倒向了乌队,乌拉圭赢得了胜利。一场超长时间、极富悬念的大戏到此结束,大幕在一半狂欢一半哀伤的杂乱音响中徐徐拉上。
西班牙对巴拉圭,裁判三分钟内连判两个点球。第一个给巴队,没罚进,第二个给了西队,罚进了,但裁判判有人提前越线,需重罚,这第二脚鬼使神差了,也没罚进。在一场比赛里双方都没罚进点球,这大概也算举世罕见了吧。双方球员和观众,在这三分钟内随了裁判的哨声和皮球的滚动,恍若经历了几个回合的矛盾反复、情绪突变。这是把戏剧性高度浓缩在了三声哨响和三次侧扑之中,抢尽了亿万观众的眼球。此一幕过去后,距终场还有10分钟,西队觅得极好机会,起脚劲射,“好球……嗯?没进?”球击中右门柱强力弹回,落到另一球员跟前,他想都不想拔脚再射,“好球……嗯?又没进?”球又击中左门柱,沿球门线横向飞去,再度撞在右门柱上,然后,才飞入网底……“进啦,进啦进啦进进进啦!”解说员都语无伦次了,更何况紧盯皮球连眼都不敢眨一下的观众,场内顿时响起一阵欢腾。连撞三下门柱,这球进得实在不容易啊,足以吊起所有观者的兴奋,若要评最牛进球,它当之无愧。
德国对阿根廷,结果是4:0,说明基本没什么大反复,剧情一路顺当演下来,直到结束。本届的德国很强大,它已不仅仅是战车,好像还是飞毛腿,还有夜视镜,还装上了巡航导弹、反弹道导弹。此战和对英格兰那场一样,早早先进了球,再乘不甘心被淘汰的阿队全力进攻时,巧妙回旋突入对方禁地,一番默契小配合,连连得手,三下五除二,彻底打垮了对手信心,锁定胜局。至此,他们进球数已最多。
这四场比赛的裁判都称职,没有大的误判,尤其是越位和点球,把握得当。虽也有漏判,那也可理解,都是人嘛。
小组赛后,五支南美球队百分之百出线,亚洲也达到了百分之五十,而欧洲队非洲队战绩糟糕,被一致看衰。没料想,经两轮淘汰赛后,剩下的四强竟是三欧一南美,在八进四的对抗中,三支欧洲队全部战胜了三支南美队,连最被人看好会在决赛中相遇的巴西队和阿根廷队也被淘汰。由此,世论一下子来了个大翻盘,又一边倒向了欧洲。这足球呵,这世论呵。
(2010.7.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