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开盘2979,瞬间打出低点2968,之后貌似强劲反弹般地冲上3000点,并还上穿5天线,达到最高的3024。可好景不长,随着银行股的继续走弱,其他大盘股也一步一趋相跟着向下,股指终于还是坚强不起来,最终还是报跌,收于2989,跌幅为0.16%,成交额则比周四放大一成多。深成指是微涨0.14%,中小板则上涨0.99%。
本周是一涨四跌,周跌幅为4.45%。同样,月K线也不妙,四周为一涨三跌,月跌幅高达8.78%,在连续的四根月阳线给2009作了个完美收官后,2010伊始却接连打了几发闷人的哑炮。今年第一个交易日告跌,第一周也告跌,第一月同样告跌,不妙啊!
翻开历史记录,看看相对可靠些的最近十根年线,正好是五涨五跌,在下跌的五年中,四年的一月份K线是阴线,而在上涨的五年中,一月份K线全都是阳线,可见一月份K线对于全年的重要性,它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当然,这毕竟不是绝对的,不是也有一次是一月开了阳线而年线告跌的嘛。历史的演变结果,很多时候往往更取决于某个偶然性。但不管怎样,一月开出阴线的那四年,最终年线都是收阴的,预示率是百分之百,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对此,只能缄默,无言以对。
另外,深成指月跌幅是11.41%,中小板月跌幅最小,仅3.45%,其间它还曾创过新高。走的比较强的沪B,月跌幅是3.87%。而50指数月跌幅最大,达到了12.13%,180指数和300指数的跌幅也都超过10%。这些权重股,被很多股评人士寄予了厚望,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大多数的月跌幅都超过10%,其中跌幅最大的几家是上汽22.96%、宝钢21.53%、武钢18.24%、中石化18.95%、招行15.96%、中信银行15.8%、平保15.65%。一些个大国企,老总都是任命的,他自然无需对股东股民负责,也无需对市场负责,他只要对任命者负责就够了。他们都是有级别的人,级别当然比公司头衔更重要。
好了,没必要对过去的数据太过于迷信,谁也无法预测这多变世界的将来,凭了主观臆想去作过远的预测其实际意义并不大,这几年的反向性教训还不够让人清醒些吗?一个多月前,各大研究机构对今年的预测不是一致地看好吗?尤其对第一季度对第一个月,没有说下跌的。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得不近情理,它就跌给你看。机构研究家们这些年来年年都挨市场的耳光,早已被打得鼻青脸肿啦。
倒是这新股发行问题,是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否则这十几年的学费不就白交了?不过,依据现有体制,我依然不看好新股发行制度会有彻底性改变。不消除大国企们的天然特权性,不解决基金管理人实际上只是在借别人的钱来为自己多生钱的非合理性,不铲除融资上的“不圈白不圈”之整体性共识,那么,再怎么改革都只能是小修小补,效用不大。
利益纽结不解开,千丝万缕的利益链条不剪断,所谓的新股发行改革,顶多只能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差别,没必要期待,也没必要抱幻想。假如能来一次像足球打黑那样的大行动,或许就能解决大问题了,但那是不可能的,两者的现状和重要性不一样啊。(2010.1.3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