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公布评选结果时,也就又引发了众多国人早已几尽忘却了的热情,大家又凑拢来关心一番议论一番。当然,大家并不关心今年会是什么领域的什么研究项目获奖,而只关心获奖者会不会有中国人。随着几年来的一次次从热望到失望,今年媒体的热衷度和民众的关心度明显下降了些,本来么,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那么遥远的事,八字还没一撇,根本没切身、切肤之感觉,又有什么理由去起哄、去被媒体忽悠?
虽说明明离得还很遥远,但仍有不少人依旧天真地死心眼地在那企盼,他们相信,当今世上什么事都是可能发生的,尤其像这种主观意志浓烈的评选,那更是到了最后一刻还可能被大翻盘、爆出冷门来的。他们看过了太多的我们社会上人为的偶然性,看多了选秀场中难以释明的潜规则、幕后交易,因而他们相信偶然性,幻想不可能中的可能。也许,他们没错,他们有理由去这么企盼的。
我何尝不企盼!但我更相信必然性,相信可能中的概率论。而当我这两天听过看过我们新闻媒体是如何播报相关消息的,我的企盼一下蒸发了,因为我明白了,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间,其实根本还没弄明白什么是诺贝尔奖,根本还没有那样的社会意识基础,我们离诺贝尔奖实在还遥远得很。
前天早上听东方电台新闻,在报道2009年第一项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结果时,先公布了三名获奖者姓名、国籍、获奖原因,最后一句是说三人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一共才寥寥三五句话的短新闻,其他许多内容都被省略了,却惟独没省略奖金和奖金数目,可见新闻记者对此奖金的看重,他一定认为,即便在三五句话短新闻中这也是不能遗漏必须一提的。
无独有偶,前晚,看电视新闻,也是上海的,在报道第二项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评选结果时,也只有短短三五句话,可却也是除了获奖者姓名、国籍、获奖原因外,没忘了说三人将共同分享142万美元的奖金。到了昨天早上,又听电台新闻,在报道这项物理学奖消息时,由于其中一位获奖者是华裔,故而多说了两句,但最后仍然没忘了提奖金事,并还精确地说,这位华裔获奖者将获得一半的奖金71万美元。昨晚的电视新闻又报道了“化学奖”的消息,依然不忘说上一句:三位获奖者将平分142万美元的奖金。
呜乎!原来我们这些个最敏感最该有先觉意识的大记者们,竟是那么念念不忘诺贝尔奖的奖金。获奖人那么多年的努力可以搁之不说,获奖项目的内容也可以不作介绍,却独独不忘记奖金,不忘记这一笔巨额的钱。或许在他们眼里,诺贝尔奖,其核心就是这约1000万元的人民币吧,这是一笔大钱,当然必须关注。
我们的社会早已是以钱论英雄,以钱证明成功的年代,这已是从上到下的一个普世理念。经常在媒体上看到,每每说到一个企业家或一个名人,总会提到这个人拥有的财富,身价是多少多少,正面新闻中如此说,负面新闻中也是如此说,好象不提身价不说财富,这新闻就不耸人听闻了,就不抓人眼球了,就没有轰动效应了,就不值得成为新闻了。
再看昨晚晚报,因为有了个华裔获奖者,第一版上就见到了对他的祝贺性报道。可一看标题,“华裔物理学家高锟拿下诺贝尔奖”,一阵诧异。一个“拿下”,可见我们记者对诺贝尔奖的心态,完全没有尊崇,完全不懂得诺贝尔奖的含意,而以为那就跟乒乓球冠亚军决赛一样,就跟电影节评选、秀场选秀一样。一个“拿下”,显得多么“轻巧”,多么“豪爽”,却是多么的滑稽,多么的无知,更而是多么的俗!国人对诺贝尔奖的全部心态全包融在内了。为什么不用“荣获”一类的词?
既然连这些个比常人聪明些的大记者们都是这么个思想认识,可想而知芸芸众生万千百姓了,对他们还能有更高要求吗?所以也别去责怪学者们科学家们为什么不肯埋头苦干、为什么不能专心致志一门心思搞研究、为什么就没本事去荣获一个诺贝尔奖。同时,也就该明白了我们事实上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的距离。
什么是诺贝尔奖?可明白诺贝尔奖的精神和宗旨?那样的一份充满人类献身精神、原创精神的崇高荣誉,又岂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争名夺利者们可企及的?对这些人而言,诺贝尔奖只能是遥遥的可望而不可即。(2009.10.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