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7秋游记(三十四)雨中游磁器口古镇

(2009-09-25 10:42:47)
标签:

重庆

磁器口

古镇

毛血旺

重庆轻轨

分类: 吾行天下
       早晨起来,下雨了,虽不大,细细濛濛的却几乎时断时续下了一整天,弄得我这样的旅者很是遭罪。气温也下降了,觉到了一丝冷意,我只带了一件羊毛衫嘛。重庆人说,重庆冬天这样的天气很多,但不下雪,也不结冰。
       去磁器口,那是个千年古镇。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西郊嘉陵江畔,原名白岩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到明代成为繁华的商业码头。这里兼有水运和陆运,是嘉陵江下游的物资集散地,近乎可说是重庆江州古城的一个缩影。因出产磁器,尤以青花磁为荣,名声渐大,遂得名“磁器口”。抗战时期,重庆为陪都,磁器口也因此发展至极盛,有资料说,当时茶馆酒楼就有100多家,货栈和各种作坊1600多家,摊贩700多户,每天的进出货船有300多艘,码头上天天商贾云集,水陆两头都忙于装卸搬运,人流摩肩接踵,由此又有“小重庆”的别称。“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就是其繁荣盛景时的写照。当年这里还曾一时聚集了徐悲鸿、傅抱石、丰子恺等众多全国知名画家。
       在雨中撑了伞,还有段路在修,一路行去拖了泥带了水,有点邋遢狼狈。到了古镇,门口一座大石坊,旁边有篇赋,巴蜀大地上是景就写联建景就作赋的风气已广为传扬了。
       古镇不大,门口有点空地,老街就一竖一横成丁字形。因是周六,虽下了雨,人还是不少,尤以重庆本地女孩为多。老街上小吃很多,小饰品小手工艺品也多,光“陈麻花”就有好几家,且还相邻着面对面着聚于一处,一家家都挂了同一个创始人名和同一个商标,还挂着一样的奖牌,可只有一家门前排着队,买卖兴隆,其他几家都无人问津,惟像我这样不愿花时间排队等候的外来客才去买来尝个味。张飞牛肉店有两家,也有化妆成张飞模样的,但不像,远不能和阆中的成都锦里的相比。
       小吃种类多而丰富,难怪吸引来那么多女孩子,竹叶粑、土豆泥、叶儿粑、黄粑,这些在成都都看到过,也吃了的。还有木锤酥,是由两人拿了木锤轮流打砸,就像在日本看到过的打年糕那样。还有锅魁,也就是河南陕西等地的夹肉馍,成都也有这锅魁,那里还常见摆着多种馅,你要什么馅当场就给你现做什么馅的。还看到了豆花饭,门口摆着一盆浸在水里的豆腐,已切成八块,却不碎不散。
       特别要一提的是毛血旺。毛血旺就起源于磁器口的码头,最早是以猪头肉、猪骨加上豌豆熬汤,再加入猪肺叶、肥肠、猪血旺,及姜、椒、酒等调料,用小火煨制。因为所用“血旺”不是市场上那种方块型的猪血,而是由新鲜猪血快速凝固而成,比较粗糙毛杂,故称之为“毛血旺”。因材料都是内脏杂碎,价格便宜,很受船工和码头劳工喜欢,也由于它确实麻辣香鲜、烫嫩味浓,因而就流传开了。这倒和成都的麻婆豆腐同一个来由了,巴蜀名菜像是多起源于底层贫苦劳动者,别有些意义,跟那些出自北方皇宫官场的名菜,以及出自东部南部富商大户的名菜形成鲜明对比。
       现在的毛血旺所用材料已各各不同,有用鸭血鸭肉鸭内脏的,也有用鸡血鸡肉鸡内脏的,还有加鳝鱼、泥鳅、火腿肠的,五花八门,总之是各有所爱、各取所需了。
       不过因为那是很辣的,我不感兴趣,不会去尝试。
       把丁字形街都走过了。有一头直达嘉陵江边,那里正堆了些建材像是准备建什么,码头?市街?总是为旅游之用吧,或是恢复些旧景。这里的民居也有点独特,鳞次密集,房屋都有两三层阁楼,狭窄的小街便更显逼仄,有点压抑,时而抬头,看到阁楼外墙都是一方一块的白色,很醒目,得了点亮色,心绪才略好。
       走进自称是磁器口第一院的钟家院。钟家院建于晚清时期,是慈禧身边内务府采办钟云亭老夫子的宅第,原为两进庭院及后花园,现仅存前院,占地650平方米,正房、厢房二十余间。整个院落精巧齐整,回廊环绕,既继承了北方四合院风格又发扬了川东民居独特建筑工法。现在钟家院各房间按旧时生活场景布置,展示着一些当年生活用品及各类工艺品。
       这磁器口古镇,古味还是浓郁的。
       坐车到大坪,重庆地名多是坪啊坝啊的,这是重庆独有的地形特点。
       乘上轻轨,先向南到终点站新山村站,再从新山村一直乘到另一头的较场口站。主要是想一路看看重庆景貌,也算观光浏览吧。
       重庆的轻轨是骑式的,即中间一条宽一些的单轨而不是左右双轨,车子行驶时如是骑坐于铁轨上的感觉。
       走到车厢最前面。就像在东京时一样,只要车子空,我都会走到车头看驾驶员操作,那样也可看清车头前方一切,景物是如何迅速往车后闪去,消失去。那些日本驾驶员都会时不时地口中念念有词,自言自语轻叫一声,那是给自己提精神驱睡意,我对此印象很深。
       因为是山城,故而这车子忽上忽下,忽而和旁边的街道成平行了,如是城市中一分子,忽而又钻进了山洞,仿佛是穿行于地下了,再一会又离地十来层楼,在很高的高架上孤孤独行。大坪站就需要连乘三部电梯才能到达地面。其实,列车的海拔高度变化并不大,是车外那些参照物在高高低低变化着,才形成了错觉。这条线路拐弯很多,扭来绕去的,由此,就让我从高处俯瞰了一些些重庆景貌,这是行走于地上看不到的。
       重庆没有自行车,全是上下坡,没法骑啊。摩托车有,但很少,交通全是靠公交,公交很发达,线路多极了。不过重庆的摩托车制造业倒是全国第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