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坑转游小记

(2009-08-21 09:59:53)
标签:

理坑

婺源

吾行吾土

旅行

摩托

旅游

分类: 旅途感录
       在简陋屋里草草睡过一夜,早晨很早起来,乘了迷曚晨曦独自先出去看看。
       那小河是东西向的,水色清清蓝蓝,几个妇女在洗菜洗衣,恰是一幅小村早晨的安谧图画。这里地处偏远,人迹罕至,这才保留下了如此的原味美景呵。有几个上海游客正一人一台长镜相机,在那儿架了三脚架拍照呢。可惜我已不注重照相了,只带了一个小傻瓜机,只为留些资料而已,不然看见了这等美景,我可能会消耗去半卷胶卷的。
       河中有天心桥,我在桥上来回两趟,看到有几只鸭子正好游入水中央,弄出几条水波涟漪,赶紧抓拍了两张。一低头,看见脚下有一块嘉庆年间的墓碑石,被当做地上铺路石了。想起几年前在贵州镇远的石阶上就看见过这样的石碑,这些地方呵古物实在是太多,都不觉稀罕不被当回事了。
       回去吃了早饭,由车主带着转游理坑,他是老熟人了,说先带我上山坡看村落全景。
       过河登上南面的山坡,在灌木杂草中站到一个视角良好的高处,回头往下看理坑,宁静而安祥的山村晨景呵。太阳已升起,正照在一栋栋房子的白墙上,鲜亮明丽。村落的屋顶分成两色,在我眼前的是青灰色,离我远些的都是淡桔色。北面山坡也沐浴在阳光下,但那里没多少绿意,尽见了黄褐土色。我知道翻过那山,没几公里就是安徽省了。
       山坡上种了许多像是茶树那样的灌木,车主说那是柽子,用以榨油,是本地的主要经济来源,这里种水稻,两季的。
       拍了两张就下山,车主又带我在村里东转西转,看一间又一间的老宅旧屋,果然不一般哪。
       那栋天官上卿第,建于明末,有400年了,这是明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退隐还乡的住所,朴实无华。
       尚书第,建于明万历年间,400多年了,是明万历年间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府第。昨晚吃的名菜“荷包红鲤鱼”就是从这里传出的,说是明神宗为褒奖政绩突出的余懋学,一高兴就将御花园里养的红鲤鱼赏给他几尾,后来余懋学告老还乡时将鱼带回养在专门凿的大石缸里,之后繁殖开来,成了一大特产,是为婺源“红、绿、黑、白”四大特产之首。
       友松祠,即明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他为官清廉,身为四品官,死后连棺材板都没有,这是皇帝下圣旨给他建的“官厅”。此建筑大厅很大,说是有50多根柱子,很是独特。
       司马第,大块的砖石砌就的门楼高墙,雕花砖石门楣上由右至左写着“司马第”三字。此建筑建于清初,有350年了,主人为清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
       大夫第,木雕不错,厅前有汇集流水的小池,即“四水汇源”之意,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还看到了块“理学渊源”的牌子。朱熹曾来此讲过学。
       还看了些其他建筑。如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崇德堂,有190年了吧。花厅,正名是三省堂,有苏州园林风格,建于明末,400余年了,主人是明末官商。小姐楼,典型的徽派建筑,有后花园,二楼有美人靠。敦复堂,是余氏支祠,建于明朝,毁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旁边有一口金家井。村中心原来还有最高建筑“望京楼”。
       还去偏远处看了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因为它不参加全村的统一票务,门票不包括它,要另买门票,且又正在修,就不进了。
       一圈看过来,建筑保存较完整,街巷也都还是老样子,全村整个格局完好。既是恬静古村落,又有幽远山村景貌,更还有水乡小景韵趣,加上天气又好,真是好美。不过,似乎还不够满意,缺少些整理修缮呵。那些建筑,里面都住着人,家用物品随意堆放着,杂乱无章,看起来就不很舒服,而且那是人家居室,你只能站定在厅前往四面看几眼,又怎好意思再走进两边房间、及后面深里去多探看几眼人家的内室呢?
       一路走来走去,人很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若不是我们几个游客,那就更显空静寂寞了。倒是碰见了好几回那个穿军装戴军帽的神秘怪人,他依然是那副颠三倒四样,在各个房门院落冲进冲出,眼神飘飘乎乎不知是看向了哪里,在关注些什么。
       深山中的小村落,一走就兜遍了,该走了,还有好多要去的地方呢。
       绑好包,坐上摩托车,9点40我们离了理坑。理坑,算是来过了。
       临离理坑时,车主说石城山不去了,来去50公里,太远,不顺道。我说那可是你昨天说好的呀。他说那么你再加30元。我一听,算了,没意思了,关乎到利益的承诺都不牢靠,口说都是无凭的,作不得数。不去就不去吧,既然他起了这么个念头,你再硬跟他说理较真就没必要了,他是这里的“地主”,到时候再冒出些节外生枝事,捉弄你一下那还不是小菜一碟的事。
       我退让一步,借机再次跟他确认了路途、要去的景点、价钱。因为减少了一个远距离景点,车主自然开心,一连声保证接下来全照说好的走,决不会有错。
       车到村口,停着两辆大巴,人声喧哗,已有旅游团队赶来了。
       摩托车在山中小路上疾驶,昨晚没看清的道路和景貌,这下处在光天化日之下了,一目了然。四周多是山,这路就是在山中谷地里曲曲折折,像是要摆脱困境那般地左冲右突,择路向外逃。山景一般,没什么特别显美处,偶尔有几个角度,靠了被挡在山头后面的太阳折射过来的光线,显示出霎时的优美。小溪倒不时出现在眼前,游来流去,将这一路世外桃源般的清秀宁静点染出几分妙趣。
       走完这一程进理坑的小路,到了三岔路口,车主将车头往左一拐往北开,说先去看看浙源。浙源?是浙江的源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