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远行西北,被一路的收费厕所弄得心生厌烦,最多一天被收了七次费。不过那时基本是三角两角,极少碰上五角的。今年的西南行,被云南湖南的收费厕所又弄得哭笑不得,其价格已普遍是一元,只有少数几处是五角。像凤凰、边城、芙蓉镇、龚滩这些旅游景区,不少居民都将自家厕所明码标价,转换成了公用卫生间。除了旅游景区的价格已自行统一了外,那些车站旁的、公路边的,也都一个个把价格同样定在了一元。收钱倒也罢了,问题是那些厕所根本就如无人打扫一样,有的赃得你只能踮着脚尖走进去。
在滇西,路边有卖香蕉的小摊贩,叫着两元一串,一串有十几根,等我们车门一关准备走时,摊贩大叫一元一串。十几根香蕉卖一元,可那边简陋到极点的几块木板搭就的茅坑式厕所,臭气熏人,苍蝇成群,脚都踏不进去,但你一踏进去,就要交一元钱。同样一元钱,它们如何作比?它们等价吗?
厕所旁有卖小吃的摊贩,两元一小碗红红的辣味小吃,一车十几人,进厕所的有一半多,买小吃的仅一人。那摊贩看着坐在厕所门口收钱的老汉,一脸的嫉妒。是啊,是不明白,这“进口”生意竟远不如“出口”生意赚得快。一个几乎是无本的,坐收铜钿,另一个却要起早摸黑,弄面弄馅,煎炸煮拌,还需要那么多实实在在的原材料,物质成本人力成本精神成本摆在那,一元两元的售价,利润能有多少?两者能比吗?
有时侯想想也好笑。城里人(姑且暂转义为文明人,因为在这一点上他们无疑当得起这一褒奖词),他们自然不会随地解手,都要顾及个面子讲究个礼仪摆出个素质什么的。但农村人,在这一点上很多还不那么讲文明,他们多半不会顾及那么多,更不会为了自己的区区“小”事而去支付一元钱。我在车站候车室里常看到一些人忙进忙出,看多了才弄明白他们是不愿交那份钱,而跑去门外墙角根免费解决。再回过来看,这些还不那么讲文明的人却偏偏利用了城里人的讲文明,用几块破砖几块旧木板,乒乒乓乓化半天工夫即可在偏僻路边搭起个厕所来,然后,或许还会给过往司机打招呼:凡带客人来,一律给回扣。那样,司机能不把车停到你厕所门口来吗?一车十人二十人,就算下来一半,一天有几十趟车,不就能弄个一百两百的?即便和司机对半分,每天至少也能进账好几十元。这还不比那些摆摊的赚得多?而且还轻松省事。
各地游走中也可发现,那些把厕所当作生财之道的地方往往都是人均收入很低的经济欠发达地区,那点每天稳定的无本收入对他们个人来说确实是笔不小的收入。
本想写上这么句话当作题目的:不讲文明的巧赚讲文明的钱。想想又觉不合适,怕惹恼一些人。虽然并无贬低、看不起某一部分人的意思,仅仅只是出于说事的方便,但还是感觉有点扎眼,也就作罢。
想起几年前曾游至贵州镇远,那天走在街上,突然内急,坚持了一段路,左看右看前看后看,依然没看到有可解决处,遂走进一家临街小店,跟店主一说,他爽快地领我进了屋。出来时我想给钱,可这么点小钱自己也觉不好意思,所以就买了他一样东西,这样,双方都开心乐意。
这次旅行中,有一个司机当属例外。那是从贵州的沿河到铜仁,一直是盘山路,有一段还在修,上午10点40开车,直到晚上6点10分才到,整整7个半小时,午饭也没吃。司机一路停车三次,三处厕所都是免费的。当然也许那一带压根就还没被传染上唯金钱论,也还没意识到这人之必需的“出口”事竟也可开发成快速赚钱的摇钱树。但不管怎样,一路看过了那么多,对这个司机还是心生了好感。
这种事,本是小事一桩,不值一提,但因为它是人人之必需事,这就算不得小事了。真希望全国都能像杭州、苏州以及很多的这类城市一样,到处都有醒目的干干净净的免费卫生间。我想在那样环境下,文明人当会更文明,而原本还不习惯讲文明的也自会变得文明起来。环境培养习惯,氛围造就心态,这是必然的。(2009.7.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