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两天前驾鹤仙去,他炫人耳目的惊世一生在50岁上画上了句号,半个世纪的人生呵。
全球人都在哀悼,上至美国总统美国国会,下至亿万普通民众。中国人也哀悼,报纸上有醒目标题、大幅照片,电视上有几分钟报道。毕竟,我国的改革开放与他的名字在全球传播正好同步了一段时间,我国有一大批杰克逊的追随者、崇拜者。
我听到杰克逊的名字不算太晚,在听够了邓丽君,听足了港台歌星后,紧接着也就听到了他的名字,但当时只闻其名,却没听到他的唱,后来在朋友那儿听到了,还生出疑问,他到底是男是女?说实话,因为了知甚少,当时并没留下多深印象。再后来去了日本,总算听了看了他的录音带录像带,有了个整体性的初步认识。不过,尽管不得不承认他唱得确实美妙,尤其他那精彩绝伦的舞步更是美轮美奂般,无人可匹敌,但那时的我早已不是懵懂的青春少年,已少有激情盲动,听时看时都颇为理性冷静,以至我沉稳的心灵最终没被他的《颤栗》撞击出疯狂的热焰。我只是叹服于他的艺术天份,惊羡他的超人才华,钦佩他的天才创造力。同时,也感慨于造就了他的社会环境,这一点极其重要。
这个世界,生而有天份、生来具有天才相的人很多,我国也不少,那些少年班尖子,那些音院附小的琴童们,就是可笑傲世界的天赋极高者。我们还有很多模仿能力超强的多才多艺者,也能把杰克逊的舞步像模像样地模仿出个五成七成。但,我国最终没出杰克逊,也必定出不了杰克逊,这是环境决定了的,客观制约了主观,外因限定了内因。精神被绑架,创造力受约束,艺术何为优何为劣也就稀里糊涂了。我想,倘若杰克逊生活在中国,很可能刚冒个头,即便不被批死,也会被口水淹死。最好的结果,是由人帮着改良,一稿两稿三稿,直到改造成无“不良动作”、无“格调低下”为止,然后以“昂扬向上、积极奋进”的“德艺双馨”“优秀歌手”形象向青少年们推荐。
一个杰克逊,确实了不起,无需枪炮,无需争辩谁更接近真理,他独自一个即征服了世界,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民族,超越了种族,超越了意识形态。他开创了音乐舞蹈电视的一片新天地,开启了文化元素的新时尚,引领了一代人的精神追求,他,不愧是一个举世公认的乓乓响的世界流行音乐之王。
我国芸芸十几亿人,漫漫五千年文明史,泱泱大国,可这么多年始终产生不出世界级的文化坐标、文化符号式代表人物,好像那与我们压根不沾边似的。就像诺贝尔奖一样。由此,我们的青年我们的民众只能一次次地去追随、去仰望那些个说着我们不熟悉语言的世界级明星。而我们唯一略有点资格可以去跃跃一试的电影业功臣们,仅走了半步路,已没了后劲,又重新回头陷入自我约束中。近两年的奥斯卡奖、格莱美奖,我们的传媒都作了直播,可见,我们自己大文化范围中的那些东西,以及我们自己的国家级明星们,已无法满足国人的需要,或者说早已不那么对国人胃口了。
杰克逊已离我们远去,其实我们与他一直相隔很远,自始至终。又何止一个太平洋,我们是生活在地上,人家是徜徉于天上,那是精神的天与地之别。(2009.6.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