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乘车去眉山,那是苏轼诞生地,一直记着,这是必定要去的地方。三年前曾去河南郏县拜望过了三苏坟。
苏轼,在我心目中,一直就觉得他是中华几千年来第一大文人才子。散文他名列八大家,若再求精,他仍可列于四大家之中,与先生并称欧苏;诗也是北宋时期最有成就者,与学生并称苏黄;词更不用说了,开创了豪放一派,形成苏辛一称;赋亦是佼佼者,其皇皇名篇前后《赤壁赋》千古流传。除了文字外,书法方面,他居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绘画方面,同样也成就极高。这么一个才子,又有谁能比?千古一奇才也。林语堂曾对苏轼有过很精辟的概括: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个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我以前曾萌生过为苏轼写歌剧的念头,后因自感才疏学浅,终不敢去埋头一拼,只停留于念头阶段,却步了。可以说,苏轼是我最景仰的一个古代大文人。他有首《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被贬去的黄州惠州儋州我都已去过,并几乎是顺了他被贬南下的路线走了一遍。
车子开过一片新辟的城区后,进入老市区,很巧,就停在三苏祠对面。下车过马路,门票45元。
三苏祠位于眉山市城区西南隅,此地原为苏氏故宅,苏洵和苏轼、苏辙皆出生于此。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以前,三苏故居改建为纪念三苏的祠堂。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重修三苏祠,初时只有大殿、启贤堂、木假山堂三部分,明嘉靖九年(1530年)作了维修扩建。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建,之后又经历年多次增修,基本奠定现今的三苏祠规模。1928年,三苏祠再度拓建后改为三苏公园,成为一处尽显四川园林艺术的名园。1936年蒋介石在“保护三苏祠布告碑”中写道:“(三苏祠)较之武乡遗庙、工部草堂有过之而无不及。”2006年5月,三苏祠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南大门进去,右边一棵银杏树,标牌上写着树龄1000年,旁边一块大石上刻有“眉山第一树”。正面是古祠堂,门柱联是: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又看到一株铁树,树龄300年以上;一株丹桂,树龄300年。
三苏祠分为两部分,小部分是最早的祠堂区,其中飨殿和启贤堂也是祠中留存最早的建筑,均为康熙四年时所建。还有一口石栏围着的井,旁边立有石碑,上刻“苏宅古井”红色字,边上木架上还放了个积存有水的木盆。西面的大部分是园林区,也有些轩楼亭榭古建筑,还有一处洗墨池。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披风榭感觉不错,两层檐,四角尖尖翘起,几个老人坐在那摆着龙门阵。披风榭不远有座苏轼石雕坐像,苏轼侧斜了身子,眼睛平视侧前方,风姿神态沉郁洒脱,衣服上的皱折清新灵动,一看即很有好感。
不过这里那里到处都在修建,大多路径上都是泥灰,一些建筑物也正在维修,所以人不多,我走来走去,也就感了些失望,看不尽兴,只得走出大门。
对面就是新建的纪念馆。人也不多,可静心细看。
新建的,设施自然好,布置也好,资料详实充足,实物、模拟物、声像、图片、文字介绍等,应有尽有,要了解苏氏父子之详尽,此馆当一来。我还看到了惠州西湖公园内的朝云墓照片,看清了墓碑上文字:苏文忠公侍妾王氏朝云之墓。四年前曾去过惠州,当时没顾上抄。纪念馆里大部分是介绍苏轼,留了小部分介绍苏洵和苏辙。
看完,心里更增了对苏轼的崇敬。“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我本江湖一钓舟,意嫌高屋冷飕飕。”“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天涯何处无芳草。”还有描绘西湖和庐山的那两首千古绝唱,还有咏杨花的《水龙吟》,写中秋的《水调歌头》,思念亡妻的悼亡词《江城子》,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那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伟哉,苏东坡!
出来,门外是新建的小小广场空地,坐下,边看孩子嬉欢边歇息。又拿出地图翻翻,看接下来怎么走。这眉山地图设计很差,没有出挑的颜色,尽是黑色小字,横的竖的斜的,一片浑沌,要找个地名好难。
在老城区里转转,还颇为热闹,顺了两条十字交叉直街转了大半圈。来眉山只想看三苏祠,其他的风景免了。乘车去客运中心,一看,到资阳的车已没,只得再去火车站,正好赶上一班去成都南站的慢车,买了票就上去,还是回成都再说吧。眉山的新城区扩得好大,宽阔街道都建造好了,也建起了一些居民新区,但尚缺人气,尽见了空空荡荡,车子可以猛劲地开。
这趟车是由普雄开来,那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个小地方。车上尽是彝族人,黑黑的衣服,因了从眉山站上来这许多人,才使车厢中服色显了些混杂。慢车,总是脏乱些的。
到了成都南站,却是个进出车次很少的小站,只得再赶去成都站那边宿下,反正那里有火车还有汽车,走起来方便。
全天都是大阴天,一直像是处于傍晚临天黑前半小时那样的天色景况,还带了些雾气,在眉山时不时像是有毛毛细雨扑上脸,但又不是雨。这里的湿气确实浓重。
好好地吃了顿饭,也不出去转了,稍稍早些倒头睡下。
加载中,请稍候......